宁夏有什么奇闻故事,宁夏有什么奇闻故事的地方

大米在古代有什么故事,什么背景?

康熙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位中国历史史上在位最长的封建皇帝,不仅是一位少有的贤明君主,还是一位“农业专家”。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农业的科学实践与研究,许多名贵的粮食品种或多或少与他有关,一些则因他而名扬天下。


御稻米


御稻米“生自苑田”,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色、香、味俱佳,且有养身、补血、健身功效。据《授时通考》卷二记载:“圣祖御制,丰泽园中,有水田数道,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康熙在得到此稻种之后,非常欢喜,精心收藏,作种培育,扩大种植。


由于这一优质稻米品种具有早熟的特性,品质好,适宜北方地区扩大种植,也可使寒霜来得较早的东北地区栽培,对发展稻米生产,让北方人吃上大米具有一定意义。“当夏秋之交,麦禾不接,得此早稻,利民非小。”康熙六十岁时,曾以欢悦心情,挥笔写道:“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身苑田,故名‘御稻米’。”康熙不把“御稻米”视为皇家专用,提出“愿尝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积极在各地推广种植。后经过劳动人民长期培育、推广,“御稻米”在我国的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已均有种植。


胭脂米


河北省丰南县玉兰庄一带,靠近陡河岸边有片粉红色的胭脂地,产有一种“胭脂米”,粒呈椭圆柱形,内外均暗红色,顺文有紫红色线,煮熟之后,异香扑鼻,味道极佳,且回锅三次,色香犹存。由于每回锅一次,米粒伸长一次,色泽愈艳,余香无穷,故称之“三伸腰”米。


相传,清康熙九年,当地一地主在稻田巡游,忽见一株稻穗与众不同,形似旱粳子,株高早熟,穗红有芒,便掐下几粒,搓去皮儿,顿觉一股奇香扑鼻而来,色红粒长,遂收藏稻穗,来年播种。这个奇闻被官府禀报朝廷。康熙皇帝闻奏,遂东巡到丰南,品尝此米,龙颜大悦,遂赐名“胭脂米”,封为御用。这种米因稀有量少,官府规定民不得食,违者重罚,从此胭脂米更是身价百倍。作为专业的大米购买平台,诚邻粮食上也有优质贡米和高品质大米,让贡米走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如此,在诚邻粮食知食库中,还为用户提供有趣的大米相关故事,让用户了解更多大米的文化和故事,丰富我们的知识。


西夏贡米


地处银川平原的宁夏青铜峡市生产的“西夏贡米”,质地纯正,洁白晶莹。做成米饭,柔软、香甜可口。蒸饭时,香味浓郁,沁人肺腑;米饭盛人碗中细腻油亮,犹如珍珠。饭粒间似散若连,食人口中即刻散开,给人一种粘而不腻,滑润爽口之感,齿觉柔软并有弹性。且具有较佳的滋补作用,常食可平调五脏,补益中气。


据传,清代康熙年间,地方官员每年选上好大米贡奉皇家,康熙对此米大为赞赏,从此年年贡奉,故称为“贡米”。

中国著名历史建筑物有哪些?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历史上曾经产生难以数计的建筑物,有许多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也有不少得到保存,流传至今,就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建筑物。

▲天坛

因为数量众多,且建筑布局、形制等级、功能构造和建造等不同,这些历史建筑物大致可归纳为八大类,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宗庙建筑等。下面,我在分类之后,再辅以具体的建筑名目,进行阐述。

1.宫殿建筑

古代社会从原始时代,进入奴隶时代,最后进入长期的封建社会,作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制,就是所谓的宫殿建筑。

▲北京故宫

目前所能看到的宫殿建筑,主要是供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休憩的大型院落式建筑群,一般指皇城建筑、宫城建筑和避暑建筑。

首先,最著名的当然是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依据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故宫占地72万平,建面15万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规模相当宏大。

其次,现存较好的还有布达拉宫、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占地六万多平,建面将近两万平,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其建造承袭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

按说古代知名宫殿很多,如秦代阿房宫、汉代长乐宫、未央宫、唐代大明宫,但是作为土木建筑,不耐战火,不及明清砖木宫殿建筑容易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整体看到的主要就是明清留下来的宫殿了。

2.民居建筑

这是相对于帝王上层社会的宫殿建筑而言的民间建筑,主要为满足人民的生活起居需要而建,因人口众多,自然数量更大,分布也更广,东南西北、大江上下都有它们的踪影。

另外,根据古代各地的差异性,如环境、气候、民俗、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无论艺术风格还是建造工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差异,因此民居建筑体现出很大的地域性。

▲北京四合院

现存知名的历史民居建筑物很多。首先是北京四合院,隐藏在市井胡同中充满烟火味的传统高档合院,四面房子将庭院围合中间的建筑。它起于元大都时期,经过明代发展,到清代至巅峰,最能代表北京城市底色。

其次,要提到各地的民居,比较著名的有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客家土楼和皖南民居,它们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和价值都很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

▲皖南民居

当然还有很多民居,比如具有世界遗产潜质的藏羌民居、山西民居、云南民居和四川民居。民族地域特色浓重的新疆民居、陕西民居等。

3.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其中包括亭、榭、廊、阁、轩、楼、台、馆、桥、坞、舫、厅堂等建筑物。著名园林建筑又可以分成三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风景园林。

首先,私家园林建筑以江浙苏杭最为著名,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寄破山庄;绍兴的兰亭和沈园。

▲拙政园

其次,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周围,如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颐和园

最后是风景园林,主要分布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山岳河湖,通过建造园林建筑,画龙点睛,增强自然景观的档次和品味,满足游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杭州西湖的苏堤、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以及五岳名山泰山、嵩山、华山等园林建筑。

▲大观楼

4.宗庙建筑

宗庙建筑具体可分为: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所谓三教九流,文化云集,在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上蔚为壮观。

我国历史上道教和佛教盛行,各地都有许多寺庙、道观、塔和石窟,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教派的建筑如伊斯兰教建筑。这些宗教建筑主要为人们提供从事宗教活动的便利,著名的如禅宗祖庭少林寺、第一古刹白马寺、嵩山中岳庙、北京白云观、敦煌莫高窟、天水玉泉观,其他道教名山、佛教名山如武当山的南岩宫、五台山的显通寺、甘肃麦积山石窟等。

▲显通寺

坛庙建筑主要是祭祀天地祖宗所用,也称礼制建筑。例如北京的天坛、日月坛、社稷坛和帝王庙,各地的孔庙、关帝庙、文庙,其中曲阜孔庙、山西关帝庙和南京夫子庙最为著名。还有各地祠堂,如湖南屈原祠、山西晋祠、成都武侯祠、包公祠以及宗族的家祠家庙。

▲曲阜孔庙

5.陵墓建筑

我国文化渊源,历朝历代帝王与名门贵族众多,作为安葬和祭祀的专用场所,陵墓建筑是中国历史建筑中特殊而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的建造严格遵循风水和规制,不可逾越,包括地下的地宫和地上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

▲十三陵

它有严格的规制和“风水学”之说,帝王的陵墓建筑由地下部分的“地宫”和地上供后人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及设施组成。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自己陵墓的营建。

▲清东陵

有许多十分著名的陵墓建筑,远的如秦始皇兵马俑、秦皇陵,近的有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清皇家陵墓,如明显陵、明孝陵、十三陵、清东陵西陵等。除了前述保存较好的陵墓建筑,还有许多仅存遗址遗迹,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

▲清西陵

6.城市建筑

主要是古代城市中的建筑,如城池城墙、钟鼓楼、道路桥梁等。一些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比较多这种建筑,如北京钟鼓楼、西安、南京、洛阳和开封城墙,此外还有平遥古城、安徽寿县古城墙城楼等。

▲平遥古城

7.设施建筑

这些建筑能够为国家、社会提供基本或特殊功能,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军事防御设施、水利设施和交通水运设施。

▲黄河栈道

宁夏有什么奇闻故事,宁夏有什么奇闻故事的地方

8.其他建筑

除了上述特点鲜明的建筑之外,还有商业建筑的当铺、教育建筑的书院、学府、考场,以及牌坊、影壁墙、驿站和会馆。著名的如嵩阳书院、山陕甘会馆、北京国子监、九龙壁、湖广会馆、高邮明代盂城驿、鸡鸣驿等。

▲北京国子监

▲盂城驿

▲湖广会馆

9.小结

以上列出了一部分著名历史建筑,当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这些著名历史建筑物很多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极大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或地方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时也以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著称,成为世界全人类的建筑瑰宝。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