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故事屋_奇闻异事故事大全

双莲桥民间故事?

凄美的爱情——双莲桥的由来

一千多年前,温州大同巷住着两户小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张。张家的住房坐西朝东,李家的房子坐东朝西,门对门,窗对窗。张家是父母儿子共三个,李家也是爹娘女儿共三口。张公喜欢下棋,李家爹也爱好对奕,棋迷碰棋迷,走勿歇也讲勿完。

两家大人往来亲密,细儿呢,感情也好。这年,张小郎十三岁,李小缓十二春,两家大人商定结下亲事。到定亲这一日,两个细儿似懂非懂,弄得蛮尴。此后见面,反觉得有点别别扭扭的。

过了三年,发生了场火灾,烧掉半边大同巷,那日东南风很急,坐西朝东的房子叫火神放了火鸦,还好后门是河,张家三口从河上逃得性命。人是脱了险,只是衣食住都有困难。俗语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完"。这场火,把个张公烧去了魂,勾去了心,想想忖忖,忧忧闷闷,竟一病不起了。张家自张公过辈,母子两人生活更加艰难了。

再说李家住在张家对门,火烧时也吃了一场虚惊,幸好是东南风帮了忙,只是救火的人踩坏了他家的一些屋椽瓦片,没有动掉家底,也就多次接济张家,真是救急容易救穷难,到了张公归天,李家两老的心冷淡了许多。李婆讨厌这门亲事,借故责怪李爹下棋,还把那副象棋放进镬灶洞里烧掉。

奇闻异事故事屋_奇闻异事故事大全

那一年元宵节,温州城底男女老少,都涌到五马街一带观灯,李小缓也和几个女伴一起去。事有凑巧,龙灯舞过,张小郎先见了小缓,挤到她身边,轻轻叫了一声:"小缓。"李小缓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张小郎,只见他衣裳单薄,人瘦得只剩把骨,她心一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避开耳目,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离开闹市,朝小南门外走去。走到冷僻地方,两人站在桥边的一颗榕树下,李小缓只叫了一声"阿郎哥",眼泪就密密流,话讲勿出来了。

张小郎好比乱箭穿心,抱着小缓痛哭。哭了半日,他才抬起头来说:"小缓,你阿爸阿妈想退婚,我早有耳闻。只恨我没有钱迎娶,就是你过了门来,我也无法养活呀,看来你我今世夫妻无望,只求来世了。……."李小缓哭着说:"阿郎哥,今生今世不能成夫妻,但愿我伲死后结鸳鸯。"讲停当,就紧紧拥抱着张小郎,"冬"一声跳落了塘河。

过了几日,张家老母不见儿子走归,只到附近街坊打听,没有胆到李家去问。李家的人只当是小郎带李小缓私奔,找张母吵闹几次。后来李家的人看看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菜,也不去吵闹了。

到了第二年六月,在那塘河桥边,生出几片荷叶,还开了一株并蒂莲,这是千年难见的奇事。县官的舅老爷晓得后,也赶来看热闹,看着看着,他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这并蒂莲世上没有几个人见过,若移植作盆景,送到京都御花园,多少能讨点便宜。他就雇了人工,围堰筑堤,车水挖土。

当水车干后,大家惊得叫起来。只见河底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互相依偎,面色带活的恁,那并蒂莲就从这对男女的嘴里长出来。这奇闻一传出,轰劝了温州全城,男男女女都涌到塘河边来看。有认识张小郎、李小缓的,就讲了内中的曲折。县官听到后也急忙赶来察看,看过就吩咐地保把这两具尸合葬在一起;又叫人刻了块墓石,放在坟墓前面。

后来,为了纪念这对情人,这条桥被当地百姓取名为"双莲桥"

名人名屋的命名及意义?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所谓“聊”就是在交谈,话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是不收银子的,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他就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便由此而生。

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志”便产生了(记录)。“异”当然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聊斋志异”便由此而生。

鲁迅生前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1881年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六岁  那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与闺土初见(《故乡》之人物)。  1892年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是年1月至3月间,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按此最新成果根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而得,惜乎以往的《鲁迅全集》、《鲁迅年谱》及其他有关鲁迅生平的众多书籍皆以讹传讹而流毒无穷了。  1902年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  1907年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撰写谢承《后汉书》。  1913年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4]。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理《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肋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