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观察詹姆斯的故事_奇闻观察詹姆斯的故事视频

哈维的医学成就是怎样的?

1615年,哈维受皇家医学院之聘主讲解剖学。第二年,在一次讲 座中,他第一次公开阐述自己的血液循环理论。讲稿是用拉丁文写成的, 共100页,其中有9页专谈血液循环理论,还有一幅描画有运动的插图。

这部手稿迄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哈维用解剖动物来说明人体解剖, 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描述人体的皮肤、脂肪、肌肉、脏腑器官等,然后, 他很仔细地讲解了心脏的结构,心脏的运动,心脏及静脉中瓣膜的功能。

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发现顿时成为爆炸性的奇闻,不胫而走,舆论 大哗。由于他的理论触动了神学的中枢神经,因此遭到了围攻,反动势 力骂他是“疯子”和“江湖骗子”,血液循环理论也被斥之为“无用的”、“有 害的”、“别有用心的”谬论。

巴黎大学医学院院长里阿兰是反动和保守 势力的急先锋,他首先发难攻击哈维。 威尼斯的“名流”巴里撒纳斯也 不甘落后,硬说肺静脉里流的不是血,而是空气,因找不到根据,竟胡 说是造物主规定的。

爱丁堡大学的教授普利姆罗兹也谗毁哈维说“以前 的医生不知道血液循环,也照样看病”。一时间,乌烟瘴气,使哈维处 境十分困难,找他就医的患者急剧减少,连他的亲朋故友也对他表示怀疑,和他疏远了。

哈维并没有退却,勇敢地进行了回击。

他多次邀请反对他的神学家, 哲学家和医生到自己家里来,给他们当场做实验。哈维的理论和观点为 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同情者和支持者纷至沓来,甚至一些达官贵人也 纷纷向他求医。

从1618年起,哈维曾先后被王室委任为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 御医。

查理一世对科学颇有兴致,非常器重哈维,并热心支持他的研究 工作,把皇家的温索尔鹿苑和汉普顿宫的动物提供给哈维做实验,有时 还亲自到实验现场,看哈维做实验。

哈维信心倍增,于是将他的讲稿加以补充和修改,写成了《心血运 动论》一书。

德国大出版商菲茨给他以大力支持,愿为他负担全部出版 费用。 他在致哈维的信中写道:“我们不能失去一个让全欧洲都知道您 的机会。” 1628年,《心血运动论》首次在法兰克福出版,这是哈维最 著名的著作,初次问世时,题目定为《动物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解剖研究》。

这部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正式出版,确立了哈维在科学史上的 不朽地位。 科学家们认为,哈维一生用他的解剖刀割取了智慧树上的禁 果,为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是生理学上的一场革命,给传统的观念以致 命的打击。

正如太阳中心说给天文学中的传统观念以致命的打击一样, 它们是科学的双胞胎。两者都表明与古代理论体系的决裂,从而把当时 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向正确的方向。 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哈维由 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哈维也因此被后世称为“生 理学之父”。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后,哈维站在皇家一边。但即使在战场上, 他也不顾伞人安危,四处寻找可供解剖的动物。后来,国王连连败北, 逃至牛津避难。哈维跟随到了牛津,被委任为麦尔顿学院院长。

其时, 他家中遭到国会军的洗劫,多年收藏的书籍被毁。

1646年,国会军攻克牛津,查理一世被处死,哈维心灰意冷,辞 职隐退,回到伦敦的弟弟家中。几个富有的弟弟常给他以资助,他得以 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1651年,哈维的《动物生殖》一书出版。皇家 医学院为表彰他的功绩,特地为他建造了一座纪念铜像。

1654年,哈维用他的积蓄为皇家医学院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 和会议厅。

1656年,他两次为医院捐赠,将自己在肯特郡的世袭产业 送给医学院,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开支和“发现自然奥秘”的基金, 以此鼓励科学研究。

1657年6月3日,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的哈维,心脏停止了跳动, 血液不再循环,安详地离开了世界,享年80岁。

皇家医学院为他举行 了隆重的葬礼,将他的遗体安放在伦敦以北80公里处哈维家族的墓地。 1883年10月18日,皇家医学院为他举行了迁葬仪式,将他的遗骨重 新安葬在汉普斯台德大教堂哈维纪念馆中。

在他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石碑, 上面题词是:“发现血液循环,造福人类,永垂不朽!”。

马克吐温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1]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2]。

人物经历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他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厂当学徒,当过送报员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3]

签名。

1839年秋,马克·吐温一家迁往密苏里州汉尼拔(Hannibal)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这就成为了他后来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中圣彼得堡的城市的灵感。那时,密苏里州是联邦的奴隶州,而年轻的吐温开始了解奴隶制,这成为了往后在他的历险小说中的主题。马克·吐温是色盲,而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诙谐玩笑。[3]

1850年的马克·吐温照片

1847年3月24日马克·吐温的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死于肺炎。1847年,家世寒微的马克·吐温开始去做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3]

1851年,马克·吐温成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Hannibal Journal)写草稿。[3]

1852年5月1日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3]

1855年左右的马克·吐温

1858年,马克·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纽奥良的旅途中,轮船的领航员“碧士比”要吐温终身成为轮船领航员。[3]

1861年欧莱思被林肯总统派去西部内华达领地政府任秘书,他随同前往,试图在经营木材业与矿业中发财致富,均未成功,便转而以写文章为生。1862年在内华达弗吉尼亚城一家报馆工作。

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

1864年,在旧金山结识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说家布·哈特,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提高了写作的本领。

1865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使他全国闻名。此后经常为报刊撰写幽默文章。

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

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在此期间,他遇见了查尔斯·兰登(Charles Langdon)并看到兰登姐姐欧莉维亚(Olivia Langdon)的相片,吐温对她一见钟情。[3]

1870年马克·吐温与纽约州一个资本家的女儿欧莉维亚·兰登结婚。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

1872年出版《艰苦岁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1873年他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3]

1871年马克·吐温举家移居东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这时他已成为有名的作家和幽默演说家。此后的几年是他创作的丰收年代。

1871年的马克吐温

1875年马克·吐温应威廉·迪安·豪威尔斯之约,为《大西洋月刊》撰文。他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为题材,写了7篇文章,后汇集成书,名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8年后,他回到家乡,把这本书扩充成为《密西西比河上》(1883)。[3]

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里·费恩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3]

1876年马克·吐温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开始执笔,1884年出版。这部小说得到批评家的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3]

马克吐温

1889年马克·吐温出版了《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它和《王子与贫儿》(1881)都是以英国为背景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长篇小说。

1894年,马克·吐温写了《傻瓜威尔逊》,塑造了一个富有斗争性的女黑奴罗克西的形象。在这前后,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也恶化;他投资制造自动排字机失败而破产。为了偿还债务,他外出旅行演讲,访问了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等地。[3]

1896年出版《贞德传》,它描写15世纪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一生。

1897年写成《赤道旅行记》,其中讽刺并谴责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他此后创作的中心思想。

1898年马克·吐温还清全部债务。

马克吐温在尼古拉特斯拉的实验室里。

1900年10月,在离开美国旅居欧洲几近十年之后,他和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

1900年以后发表的许多时论作品,锋芒仍未削减。[3]

奇闻观察詹姆斯的故事_奇闻观察詹姆斯的故事视频

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推荐几本计算机学习的书籍?

谢谢邀请。K-12阶段学习编程知识,应该以培养自己的工程师思维和编程兴趣为主;至于编程语言方面,可以简单学习当下比较推崇的Python、JavaScript等。推荐几本适合初中到高中阶段阅读的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图书吧,排名不分前后。

编程语言类

这本书通过可视化和游戏为主的例子,帮助孩子学习计算机的思维方式。针对变量、循环、函数等编程基础概念的介绍,可以帮助年轻的程序员构建所需的技能,以制作自己的超酷的游戏和应用。尤其适合父母、老师、学生,以及想要理解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的未成年人阅读学习。

这本书通过教授编写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帮助读者掌握JavaScript编程。全书共16章,从基础知识开始,详细介绍了操作字符串、数组以及循环,然后继续学习一些高 级话题,如使用jQuery构建交互性,以及使用画布绘图等。

编程思维类

这本编程入门书的目的在于教会读者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书中使用专门的工具Sunaba,并采用了大量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例子,向读者展示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做出一个完整的程序。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详细地讲述了编程的思考过程。

这本书采用大量图片,通过详细的分步讲解,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现了7个数据结构和26个基础算法的基本原理。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和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步骤图帮助读者加深对数据结构原理和算法执行过程的理解,便于学习和记忆。作为算法入门的第一步学习图书,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这三本有关计算机科学的科普丛书,以图配文,深入讲解编程基础知识;语言通俗,生动有趣,即使是文科生也能看得懂。让你对计算机硬件、程序、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运行机制有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非常适合信息技术爱好者阅读。

IT人文类

《浪潮之巅》描绘了互联网及IT行业兴衰变化,并揭示了其背后的逻辑。它不是一本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而是在这个数字时代,一本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拜读的作品。作者吴军曾任谷歌高级研究员,现为硅谷投资人,他从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和观察家的视角出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启迪读者:“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吴军博士的其他作品如《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等,也颇受推崇和欢迎。

这本书描绘了一段妙趣横生的人类逻辑思维史,从古希腊哲学到“无所不能”的计算机,数字、计算、推理这些貌似简单的概念在三千年里融汇、碰撞。一场探寻算法思想诞生历程的梦想之旅由此开启,并最终走向人工智能。这本书不仅重现了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与逻辑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还探讨了算法与人工智能对科学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是一本信息量大、又富含洞见的杰作。说信息量大,是因为其中的内容上下数千年(上迄文字的发明,中到香农的信息论,下至现在互联网上的Google和 Wikipedia)、纵览各个学科(不仅有信息科学,更有语言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遗传学、量子理论等)。格雷克为那些能跟得上科学的读者提供了条理清晰的论述,也为那些仅想识其大意的读者准备了通俗易懂的类比。此外,书中还有许多老少皆宜的奇闻轶事。

这本书是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的文集,主要介绍黑客即优秀程序员的爱好和动机,讨论黑客成长、黑客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编程语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对计算机时代感兴趣的人的一些话题。书中的内容不但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本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还会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迫使读者独立思考。对于热爱计算机行业的读者而言,这本书不容错过。

题外话:

有些IT好书由于所需的知识储备已“超纲”(超出了高中数学的范畴),所以没在这里做推荐,对计算机行业和技术图书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关注

@人民邮电出版社

的知乎账号,我们会持续输出优质的技术图书,陪伴程序员的成长。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