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闻故事拐杖的奇迹_民间奇闻故事拐杖的奇迹是什么 2024-12-19 13:15:26 0 0 昭通凤凰山的来历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湖南边的一座山脚下面,住着兄妹两个,哥哥叫春生,妹妹叫秋姑。父母临死时留给他们三亩租田,一间破草房。兄妹俩起五更落半夜地耕种着这块田,总想多打点粮食。可是秋天谷子刚熟,财主就收租来了。交了租子,剩下的就不够吃啦。没办法,兄妹俩只好喝汤吃粥苦挨苦熬地过日子。 有一年大年三十,有钱的财主家,满桌摆的鸡鸭鱼肉。春生家呢,只剩一小盅米啦。秋姑就煮了一碗稀粥,给哥哥吃。春生说:“我不饿,妹妹你喝了吧!”秋姑说:“我不饿,哥哥你喝吧!”兄妹俩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喝。 这时候,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啦啦地吼得怕人。风雪里来了个求乞的老婆婆。她头发斑白,衣衫褴褛,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颠地,边走边叫: “北风天哪,白雪地哟!善心的人啊,可怜可怜我老太婆吧!”这沙哑的声音传进了破草房,兄妹俩听得清清楚楚。秋姑说:“哥哥,你听多可怜哪!”春生说: “妹妹,我们叫她到里面来吧。”说着,急忙开门出去,把这陌生的老婆婆扶进屋子。秋姑忙着给她掸落身上的雪花,春生端起那碗推让了半天的稀饭给她喝。 老婆婆在他们家宿了一夜。第二天,雪停了,天地晴了。她在起身告别,临走时,老婆婆拿出一块白绫送给秋姑,说:“姑娘,用你灵巧的双手,把这块白绫绣起来吧,幸福注定是给勤劳而善良的人的。”秋姑接过来一看,只见那白绫上淡淡在描着一只凤凰。 于是,秋姑白天黑夜地绣着这幅白绫。她用红色的丝线绣凤头,用黑色的丝线绣凤眼,用金色的丝线绣凤翼,用五彩的丝线绣凤尾。绣呀绣的,绣花针刺破了她的手指,鲜血染在白绫上,她就在上面绣起火红的太阳和朵朵云彩。她从立春绣到立夏,终于把凤凰绣好了。 这幅凤凰图真美呀,那凤凰仰着头,朝着天上火红的太阳,就象活的一样。兄妹俩把它挂在屋子里,越看越高兴,越看越喜爱。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秋姑半夜醒来,见屋子里一片金光,仔细一看,那凤凰从图上下来了。她就把哥哥叫醒,兄妹俩静静地看着。只见凤凰在屋子里走了几个圈子,又回到那幅白绫上去,金光也随着消失了。 第二天早晨,秋姑起来扫地,在地上捡到一个金凤蛋。兄妹俩就把它卖去,买了几亩田和一头黄牛。俗话说:“好事传千里。这凤凰图的事像一阵风似地传到了县官的耳朵里。县官心想:这图上的凤凰能生金蛋,真是一件奇珍异宝,我一定要把它弄到手!于是,他就把春生传来,说:“老爷抬举你,愿意出三百两银子买你的凤凰图。” 春生回答说:“凤凰图是我妹妹费了很多心血才绣成的,我们不卖!” 县官听了,脸一沉,把惊堂木一拍,说:“这分明是皇上的宝物,穷人家哪能绣得这等宝图!”不由分说,就加了个“盗窃国宝”的罪名,把春生下在牢里。一面又命衙役到春生家去抢来了凤凰图。 凤凰图一到手,县官真是得意极了。他左看右看,连饭也忘记吃,乐得呵呵大笑。这晚上,他坐在太师椅上,守候凤凰下金蛋。到了深夜,突然,凤凰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照得满屋子金光闪亮,那凤凰果然从图上下来了。他以为凤凰要生蛋,忙蹲下身子去看,哪知凤凰气势汹汹向他扑来,没头没脑地乱啄,痛得他在地上乱滚乱喊:“来人哪!救命呀!”衙役们闻声赶来,凤凰早就“哗”的一声,冲出窗户朝山上飞去了。衙役将县官从地上扶起来,只见他满脸血,左眼也被啄瞎了。 县官吃了这次亏,还不死心。他想:那姑娘既能绣出这幅凤凰图,定能再绣第二幅。于是,他就把秋姑传去,对她说,如果能重绣一幅凤凰图,便把春生放出来。秋姑为了救出哥哥,就答应了。她从县官那里拿回那块白绫,一针一针地绣了三个月,那绚丽的凤凰又绣好了,可是,留下一对凤眼没有绣。她对县官说,要先放了她哥哥,然后再给绣凤眼。 县官叫衙役把春生放出来。秋姑见了哥哥,便一针绣成了凤眼。这凤凰有了眼睛,就展翅飞了下来,驮着兄妹俩飞上山顶去不见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凤凰山”。 八仙过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50字? 八仙过海的主要内容: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拥有不同的含意,直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 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1、李铁拐,又称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生卒年约公元前418-326年。巴国津琨人(现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坝),现今李家坝仍有药王观和拐李祠等遗迹。 民间传说他本来长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砀山洞中修行。曾遇太上老君仙会,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据民间史料考证其幼年时因天资聪慧而闻名于巴国,李耳(太上老君)骑牛云游巴国,机缘识得幼年李玄,见其非凡给予点化,巴王多次邀李玄为官均遭其拒绝, 公元前316年巴国遭秦惠文王所灭,当时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处处饿殍,遭受国破家亡的李玄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华山学道访仙,晚年修道于石笋山。成仙后,铁拐李精专于药理,并炼得专治风湿骨痛之药膏,恩泽乡里,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被封“药王”。 2、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为觉,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相传诞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有关他的出生的传说非常生动,说有一天,一个巨人大踏步的走进他母亲的内室,大声说道:“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儿于此。”顿时,只见异光数丈如烈火,随之汉钟离降生。 他一出生就像3岁的小孩一样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宽,耳厚眉长,口方颊大,唇练如丹,乳圆臂长,更为奇怪的是他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说了一句话:“身游紫府,名书玉京。”这一句惊动了他的父母。因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宫城,所以,以为他是神仙转世,父母希望他长大成人多掌大权,因此起名“权”。 据说钟离长大以后,任朝廷的谏议大夫,后来奉召出征吐蕃,战败,隐居终南山。遇到东华帝君王玄甫,得到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最终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一位仙人。传说他在唐朝的时候度化了吕洞宾,是道教北五祖之一。 据说钟离长大以后,任朝廷的谏议大夫,后来奉召出征吐蕃,战败,隐居终南山。遇到东华帝君王玄甫,得到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最终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一位仙人。传说他在唐朝的时候度化了吕洞宾,是道教北五祖之一。 3、吕洞宾,即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吕洞宾,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吕洞宾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是中国传说中著名的仙人及道教的八仙之一。无论在道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全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至今在河南睢县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书袁可立为祭祀吕洞宾而建的袁家山吕祖庙。 4、何仙姑,据说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则天时期,出生时紫云绕室,头顶上有六道毫光。从小智慧敏捷,聪敏过人。15岁时,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于是轻身如飞,往来于山顶之间,每天早上外出,晚上采山果孝敬母亲。后来辟谷,言语异常,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召请,中途不知方向,有人说在唐中宗时八月初八飞天。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13岁时入山,遇仙人吕洞宾,吕赐其一桃,吃了以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颇为灵验。 村里的人奉为神明,专门建楼供其居住,后来吕洞宾度其成仙。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 5、蓝采和,唐代的隐逸。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姓许名杰,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又说在青海出生,青海湖、昆仑山一带,诺木洪的黑风口是他的诞生地),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 元代杂剧《蓝采和》说他姓许名杰。蓝采和是他的乐名。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 而且颇具仙意。 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有人在童年和老年时看到他,他容貌依旧。后来他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升云中,抛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 6、张果老,亦名张果。原为唐代道士,相传隐居于恒州条山,唐武则天时自称已数百岁。武后召之出山,他装死不赴。常倒骑白驴,日行万里。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其为“邢州广宗人也”(今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擅长法术,经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于汾晋之间,中国民间传说他活了数百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张果老。 据说唐太宗、唐高宗知道以后,就派使者召见他入宫,他都不愿意去。到了武则天时期,不得已奉召出山,走到半路假装死去又未去成。到了唐玄宗时期,玄宗派遣使者终于将他请到了宫内,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后来,玄宗准备将他女儿许配给他,他唱道:“媳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最终也没同意这门亲事,恳辞还山,走到半路,死于衡山蒲武县。弟子说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当地建栖霞观以奉祀。 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居然对面而看不见。《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7、韩湘子,名湘,字清夫,传为韩愈之侄孙。相传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登桃树堕死而尸解登仙。有说法称他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本名韩湘。其形象是一位手持长笛的英俊少年。传说,汉丞相安抚有一女儿,名叫灵灵,才貌双全。已许配韩湘。但是汉帝想把她婚配与皇侄,安抚坚决不同意。汉帝大怒,将韩湘罢官发配。 灵灵悲郁而死,韩湘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和吕洞宾的点化,又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年丧父,由叔父韩愈抚养。长大后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极力反对,训斥他。韩湘子因此而出家,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为八仙之列。后来,韩湘子屡次化形,度化他的叔叔韩愈,但韩愈多次不悟。后来,韩愈被降官到了潮阳,路经蓝关,雪拥不前,冻埋雪中。湘子赶来相救,并指点度化。韩愈最终感悟,也修道成仙。 8、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称国舅。因其弟景植不法杀人而伏罪,曹景休耻见于人而隐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经钟离权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引入仙班。在八仙中,他的事迹最少,出处最晚。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大航海时代4望远镜坐标? 全宝物坐标 地中海 阿里斯塔克斯望远镜——北28 东51 1.黄金军刀——北34 东32 2.米罗的维纳斯——北43 东12 3.弥诺陶洛斯的大斧——北35 东26 4.波塞冬的吼叫——北38 西28 5.讲究的长统靴——北31 东26 6.犹太的魔剑——北32 东34 7.密涅瓦的盾——北37 东28 8.赫斯提亚的锅——北32 东20 9.赫洛菲洛斯的医学书——北43 东38 10.战神的圣枪——北37 东26 11.菲狄亚斯的凿子——北38 东20 12.维萨斯的天平——北40 东25 13.卡尔·马提铠甲——北43 东3 14.赫密士的祈祷——北43 东31 15.漆黑的双刃剑——北39 东1 16.仙女的彩绸——北36 东35 北海 1.银光双手剑——北68 东16 2.拉奥孔剑——北55 东11 3.不死鸟的头盔——北54 西0 4.赎罪镇魂剑——北60 东27 5.提督像——北54 东16 6.苍蓝象木盾——北43 西4 7.魔法的皮手套——北56 东8 8.罗恩格林的佩剑——北53 东9 9.斧枪——北64 西15(补给村庄海克拉附近) 10.艾提拉套装——北55 东20 11.射穿魔鬼的剑——北57 西6 12.小猪像——北57 西1 13.圣剑厄克斯卡里巴——北50 西4 14.王者像——北62 东6  非洲 1.圣母像——南23 东14 2.犰徐的铁皮——南15 东46 3.深红连环神甲——南4 东39 4.银盔——北21 西17 5.莱姆的滴汁——北0 东6 6.插图的圣经——南18 东36 7.卡涅姆勇者的盾——北3 东9 8.狂徒骑士铠甲——北5 西3 9.忠诚的偃月刀——南25 东46 10.孔雀袍——南47 东37(较难找,需打开大地图) 11.印度的琉璃剑——南10 东40 12.医学典范——北8 东50 新大陆 1.托洛克的小刀——北22 西97 2.沙金——北15 西85 3.十色鹦鹉——北18 西77 4.精灵服——北15 西61 5.图拉战士的头盔——北28 西95 6.番茄苗(原产物)——北18 西94 7.战士的小鹅笛——南4 西35 8.处女像——北26 西77 9.可可果(原产物)——北11 西83 10.迦戈神灵的护身衣——北19 西104(难找,需沿着南美的海岸线) 11.奇迹的炸弹项链——南14 西38 12.烟草苗(原产物)——北10 西75 13.天佑的手镯——北26 西82 14.红鹤羽毛鞋——北21 西76 印度洋 1.浴血的月牙刀——北16 东41 2.蜜蜂窝——北25 东66 3.波浪剑——北25 东63 4.大象龟的盾——北8东78 5.惊叹的壶——北28 东33 6.祝福之盾——北23 东38 7.古伏塔的灵兽——北21 东72 8.撒拉丁的银铠——北29 东32 9.星影的天体仪——北7 东81 10.阿里斯塔克斯望远镜——北28 东51 11.大鹫像——北5 东72 12.善导的拐杖——北15 东80 13.勇者日月刀——北18 东57 14.帖木儿的锁战袍——北27 东49  东南亚 1.世界奇闻录——北1 东41 2.勇气宝剑——北1 东120 3.美杜沙的盾——南40 东144(较难找,在澳大利亚) 4.天河星图——北0 东132 5.狮子牙的锯子——北11 东125 6.香蕉树(原产物)——北0 东108 7.山竹果的种子——北0 东123 8.龙像——北7 东117 9.海豚像——南6 东115 10.魔鬼像——南11 东130 11.珍珠贝——北12 东102 东亚 1.粉红色的围裙——北39 东127 2.霸王的头盔——北37 东122 3.鬼怪的菜刀——北39 东139 4.虎鲸像——北34 东137 5.不用磨的刨子——北36 东137 6.忍者的黑束装——北34 东136 7.教经的铠甲护腿——北33 东130 8.蚕(原产物)——北39 东123 9.忽必烈的大刀——北34 东120 10.赵子龙的枪——北21 东108 11.孙子兵法书——北30 东120 12.华佗的中药——北28 东121 13.高丽青瓷香炉——北36 东126 14.断刃之武艺服——北51 东141 15.徽宗的北宋画——北24 东118 16.妖刀村正——北45 东149(补给村庄北海道附近) 17.女皇的长袍——北38 东117 盗墓笔记中老九门的第九家姓什么? 指的是: 上三门:张启山(张大佛爷),二月红(陈皮阿四 的师傅),半截李。 上三门为官,军爷戏子拐杖仙,都是家道殷实的老家族,而且正式的身份大体已经漂白,有着门面上的正当买卖,而且在官面上势力庞大,倒斗主要靠自己的伙计。 上三门的三位老当家,都是赫赫有名的老瓢把子,当时道上说一不二的人物。说他们是土夫子,可能有点屈就,因为当时他们家族的势力已经类似于小军阀。 平三门:陈皮阿四,吴老狗(主角吴邪的爷爷),黑背老六。 如果说上三门的传说大部分都是英名、美名或者是市井八卦,平三门的传说大部分就是恶名了。平三门为贼 ,阎罗浪子笑面佛,是夹喇嘛的主力,都是些孤胆英雄,手下最多几个徒弟,整天在山里走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都比较年轻,而且贪欲很重,杀人掠货什么都干,名声是靠拼杀出来的,所以也没什么顾虑。 下三门:霍仙姑(霍秀秀的奶奶),齐铁嘴,解九爷(解雨臣的爷爷)。 分别姓:张,洪,李,陈,吴,霍,齐,解;其中黑背老六书中未写姓名,二月红姓洪也是网友推测而出的。 《老九门》是《盗墓笔记》前传,讲述摸金世家探秘起源的故事,揭示了盗墓家族的历史渊源,更暗藏九门之间的神秘过往,也是所有后续盗墓故事的开端。既是原著作者又是监制的南派三叔不仅赋予剧中人物更错杂、虐心的情感关系,还着重描写了剧中人物的家国情怀。 九门列传 大佛爷军令如山,独承后世嗔恨怨; 二月红铅华洗尽,冲冠一怒为佳人; 半截李死里逃生,唯恋寡嫂成奇闻; 陈皮四狠戾毒绝,青花蟹藏情不表; 吴老狗笑面若佛,大智若愚避浩劫; 黑背六癫狂痴傻,单刀入地斩神鬼; 霍仙姑犹胜须眉,周旋寰转慑容威; 齐铁嘴不可说破,算尽天机一声叹; 解九爷执迷破局,虚空丈量临湘城; 惊天变风云难测,化传说九门提督。 扩展资料 老长沙的九门提督,外八行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些盗墓家族,势力庞大,涵盖文物走私的所有环节,几乎所有的冥器,流出长沙必然经过其中某一家。 为何称呼为九门提督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被认可的是,因为古代大城都有九个城门,来往的客商进出城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而老九门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在长沙城里做买卖,你只能在这九大势力中选择一个,没有其它路可以走。 参考资料: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