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奇闻小故事免费听(蒲松龄的故事)

一、谁能给我讲个故事民间的,奇闻异事传说最好

[最厚道的干亲】白庆生是唐州城里有名的铁公鸡,有了儿子之后想结一门干亲,却迟迟不能如愿。其实,唐州城里结干亲的风气很浓。本无血缘关系的人家,给孩子认个干爹干妈,俩家就成了亲戚。结为干亲以后,就多了一个社会关系,遇到事情相互给个帮衬,人多自然力量大嘛。俗话说:干亲干亲,离了厚道不亲。而白庆生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谁愿意和他结干亲?然而也有例外,经过热心人的不懈努力,到底找到了愿意和白庆生结干亲的人家。那家人住在城外,主人叫郝实在,有几十亩良田,还开了一个豆腐坊,是个殷实人家。白庆生大喜过望,当即就让热心人带路,自己抱了新生儿来到郝家。白家以新生儿的名义孝敬了郝实在一顶毡帽,郝实在则送了干儿子一把银质长命锁,待行过结亲之礼,两家就成了干亲。白庆生和郝实在序了年齿,郝实在年长一岁,做了大哥,白庆生这个城里人只好屈尊为小弟,中午郝家款待白家,席间说起各自的兴趣爱好,两个人居然都喜欢下棋,白庆生喜出望外,当即拱手说到:“明天定来向大哥请教!”白庆生过不食言,第二天吃过早饭,就骑着驴子来到了郝家。郝实在迎了白庆生往客房走,一边吩咐伙计好生照料驴子。两个人摆开棋盘,就红先黑后地厮杀起了。白庆生不爱行商劳心劳力,他把从祖上继承的钱财投在他人的店铺里,自己当股东做吃红利。因此他平时是个闲人,大把的时间都消磨在了几家棋馆里,或赤膊上阵,或旁观品评,棋艺早在中流以上。此时与郝实在上阵,根本不把这乡下棋手放在眼里。果然,只走了十来步,就大体摸清了对方的水平:野路子,少章法,虚张声势,没多少实力。然而,白庆生并不打算赢棋。如果你今天赢了棋,明天还怎么好再来“请教”。既然这个乡下土鳖家道小康,不宰他一下实在说不过去。何况白庆生结下干亲的目的,就是为了贪便宜沾光。因此,白庆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时不时的露出破绽,眼睁睁的把自己的“车”送到对方的“马”蹄下。当然也不能输的太惨,免得让对方小瞧了。一个上午下了三盘棋,要了个二平一负的结果。白庆生拱拱手:“大哥果然;厉害,明天再来讨教!”郝实在人如其名,赢了棋喜形于色,连说承让承让。郝家中午执意留饭,白庆生假意推辞了一句也就留了下来。午饭不算丰盛却也有一荤一素两个菜,外加一壶黄酒。吃过午饭,白庆生略有些醉意,打着饱嗝,骑着驴子,悠哉游哉地回城休息。从此以后,白庆生像上班一样,天天吃过早饭就骑着驴子来到郝家。郝实在也一如既往,吩咐伙计把驴子牵到后院好生照料,自己则把白庆生迎进客厅,泡上浓茶摆开棋盘,你来我往地厮杀一个上午,中午郝实在照样留饭,雷打不动地两个菜一壶酒,夹菜的时候,白庆生总爱检讨一句:“不好意思,又打扰了。”郝实在翻来覆去也只有一句话:“不必见外,谁让咱们是亲戚!”至于战绩,郝实在是越杀越勇,白庆生则是每况愈下,二平一负的局面渐渐就演变成了一平二负。当然了,有时候白庆生也会赢一局,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一胜二负的结局。白庆生既然“不敌”郝实在,那就更有必要天天来“讨教”了。郝实在赢了棋笑在脸上,白庆生输了棋却笑在心里:“冲着你老哥家的好黄酒,我也得一输到底呀!转眼半年过去了。这天下午,白庆生照例来到郝家下棋。不料,刚刚下完两盘棋,白家的伙计一路打听着来到郝家,要白庆生速速回去。说是白庆生的姑姑去世了,要他这个娘家侄马上过去参与处理后事。这个丧讯报的可真不是时候,生生把一顿小酒给耽误了,可姑姑那边是骨肉至亲,白庆生只好忍痛割爱,回城奔丧。白庆生心急火燎,出了村子就跨上驴背加鞭而行,谁知道只跑了几步,那驴子就满身冒汗,气喘吁吁的慢了下来,任他如何鞭打都无济于事。白庆生心生疑窦,直叫怪事,这匹驴身高腿长,膘满体壮,脚力极好,来的时候还是一路小跑,虎虎生风,这会怎么成了老绵羊?白庆生围着驴子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出个究竟。不料路边一个拾柴的老汉停了手中的活儿,冲他“嘿嘿”直乐:“是郝实在的干亲家吧?”白庆生被笑的心里发毛,点点头,问:“你认识我?”老汉说:“你天天来,我怎么会不认识?其实我们村的人都认识你。既然是郝家的干亲家,你就别打这哑巴牲口了,你不知道它刚刚出过大力吗?”白庆生一怔:“怎么会事儿?”老汉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秘密,原来,郝家开着豆腐坊,原来一直让伙计推磨,一个上午只能磨完一斗黄豆。自从郝家结了城里的干亲,白庆生天天送驴上门,郝家就改用驴子拉磨,每天上午至少能磨两斗黄豆,豆腐坊的生意也就比以前翻了一倍。以往白庆生都是吃过午饭才回家,这驴子歇了一顿饭的工夫,自然就恢复了体力。可今天这驴子是刚卸了套从磨坊里牵出来的,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它怎么有力气跑步呢?白庆生又是一怔;“这怎么可能?我们是亲戚呀!”老汉嘲讽道:“有你这样天天来白吃白喝的亲戚吗?村上的人都在背后笑你呢!”白庆生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急忙牵着驴子走开。真是羞死先人了,想不到自己这个工于心计的城里人,竟然被一个乡下土鳖给耍了!如果把这么健壮的驴子租出去半天,的到的脚力钱何止买两个菜、一壶酒?何况这酒菜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独享!这样算下来,并不是自己在白吃白喝,而是每天中午都在请郝实在吃饭喝酒!更让人窝火的是。自己天天在棋盘上装孙子,还要低三下四地向那个土鳖“讨教”!白庆生咽不下这口气,思来想去,终于有了主意:等把姑姑的丧事处理以后,对驴子拉磨的事情假装不知,照样去郝家下棋,那时使尽浑身解数,再不让一招一子,把那土鳖杀个片甲不留,出口恶气!然后断亲绝交,再不往来。三天以后,白庆生从姑姑家归来。正要下乡挑衅郝家,却见十字街口贴了一张大红海报,近前细看,原来是刘家棋馆正在举行棋王争霸赛。白庆生知道,每到年底,一些棋馆为了聚拢人气,都要悬赏举办一些赛事。看着看着,白庆生的眼睛瞪大了,擂主并不陌生,那是唐州城第一高手;攻擂的他也熟悉,竟是乡下土鳖郝实在!白庆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那白纸黑字又不容质疑。白庆生也顾不得多想,转身就奔了刘家棋馆。然而白庆生去晚了。比赛实行的是三局两胜制,郝实在连胜两局,打败擂主,提前结束了赛事。这会儿正披红带花,被棋迷们簇拥着跨街游巷哩。白庆生彻底傻了眼,原来人家才是象棋高手,每次都不把他杀个落花流水,并不是给你面子,而是为了白使你的驴!白庆生偷鸡不成反倒蚀了把米,得了个大教训,从此以后对人就厚道多了。。

二、清朝时期,民间有哪些奇闻怪见的历史故事

来说一个清朝雍正年间的故事吧。

在江苏淮安,有一户管还人家姓李,李家有个公子,年方十五。李公子仪表堂堂,文质彬彬,上去很斯文。

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热,李公子热得不行,所以就到河里洗澡。

李公子来到了大运河,他先是脱掉了鞋子放在岸边,然后一跃而起,跳进了河水中。这时候,有一艘运粮的商船从他身边路过,转而停靠在了岸边。就在这船上,有一个少女,长得非常漂亮。这个少女看上去,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由于刚到岸边,她也觉得新奇,所以用手推开舱门向外张望。

这时候,这位少女一下子就看到了在河水中游泳的李家少爷了。少女一看李公子,那是英俊少年,放现在而言,就是小鲜肉一枚。少女心下喜欢,所以对李公子招手,示意他上船,与自己聊天玩乐。

后来,船突然起航,李公子还没下船,可少女又不想自己与李公子在一起被父母发现,所以就索性把李公子藏在了船上的暗舱中。

久而久之之下,女孩的父母还是发现了藏在船上的李公子。此时,女孩的父母非常气愤,毕竟自己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年纪轻轻,就与一个陌生男子,在船上偷偷私会,这件事是非常不光彩的。因为,在清朝人们思想还是很封闭。

为了不让这件事传扬出去,影响到女儿的名声,所以女孩的父母就决定将李公子给杀掉。李公子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他慌忙跪地求饶。此时对李公子心仪已久的少女,也慌忙代李公子对父母求情称,若李公子一死,她也就不想独活下去了。

女孩的父母一看,心里一下就明白了,这是自己的女儿喜欢上人家了。且他们看李公子也是正人君子,且他长得也比较帅气,所以他们在得知了李公子的家境以后,也同意了女儿与李公子到底亲事。

当然了,女孩的父母也是没有办法,毕竟李公子死不足惜,但是他们可爱的女儿就不一样了。如果因为李公子的死,搭上女儿一命,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如果这件事情传出去,他们脸上也更加无光,还不如直接同意女儿与李公子这门亲事。这也算是将一门坏事,变成了一门喜事,何乐而不为呢?

女孩的父母商定以后,开始乘船原路返回,到了岸边他们发现有两个人,正在岸上边哭边烧纸钱。李公子听到是熟悉的声音,仔细一看才看清楚,原来岸上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母。

原来,李公子下河洗澡一直未归,他们都以为李公子遭遇不测,所以痛失爱子的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来悼念他们死去的儿子。哪成想,当儿子的船靠岸以后,他们才知道儿子并没有死。后来的事让他们感到更加高兴,儿子不仅没死,而且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儿媳妇,真是皆大欢喜!

三、蒲松龄的故事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6篇)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1

灯下读诗

淄川城的东边有一个蒲家庄。村子四周被垂柳环绕,村外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不远处是蜿蜒起伏的群山。1640年,蒲松龄就出生在这个山青水秀的村庄。

蒲松龄家兄妹五人,他排行第三。父亲蒲某很有学问,却没有取得功名,后来就去做生意。由于不善经营,买卖并不兴隆,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很不富裕,没钱请老师,父亲就亲自教孩子们念书。几个孩子里数蒲松龄最聪明,最刻苦,也最得父亲的宠爱。

蒲松龄不但学习用功,方法也很巧妙。一天晚上,他在灯下读诗,一首古人描写月光的诗吸引了他,尤其对“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这两句,十分欣赏。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

山峦披着月光,就像布满了积雪;河岸一片白茫茫,就像铺了一层银色的沙子。

这两句写得多么逼真,多么优美啊!蒲松龄马上把这首诗抄在了本子上。他又想:这位诗人还有没有其它描写月光的诗呢?于是,他又翻阅起诗集,把写月的诗都找出来,仔细抄在本子上。

后来,蒲松龄又把其他诗人写月的诗都抄录下来,还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抄录了很多古人咏雪的诗歌。

就这样,他广泛阅读,分门别类抄录下来,再加以比较,细心体会,渐渐地掌握了写诗的方法。后来,他的诗写得十分出色,和小时候下了功夫很有关系。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2

摆茶摊

蒲松龄回到家乡以后,为了谋生,到本乡的有钱人家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从此竟一连教了四十年书。

但是,他最大的乐趣,还是写故事。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他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旁边,摆个茶水摊,自己坐在席子上,招呼过往的行人:

“歇歇脚吧,喝口水,抽袋烟。”

“谢谢啦。您这茶水多少钱一碗?”客人问。

“水随便喝,烟随便抽,不要钱。”

“噢?有这么好的事?”

“不过,您要是有什么新鲜的故事,就请讲给我听听。”蒲松龄诚恳地说。

客人奇怪地问:

“您这么爱听故事吗?喜欢听什么样的呢?”

“讲什么都行。”蒲松龄爽快地说,“当然越奇怪越好,神啊鬼呀的,更欢迎。我最爱听奇闻。宋朝的苏东坡,不就喜欢听别人讲鬼的故事吗?我跟他一样。”

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他们中间有出外干活的汉子,有做买卖的商人,还有云游四方的文人,见多识广,讲的故事五花八门。不管什么故事,蒲松龄听得都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等有了时间,再编成完整的故事。

有一回,蒲松龄听一个木匠讲了这么一个新奇的故事:

有个皇帝喜欢斗蟋蟀(就是蛐蛐)玩。地方官吏就逼老百姓每年捉蟋蟀上贡。有个人因为交不出蟋蟀,被官府打得死去活来,还罚了很多钱。后来,那个人好不容易捉住一只又大又凶的蟋蟀,不料又被他的小儿子弄死了。小儿子害怕父亲打他,就悄悄地投了井。全家人正哭得死去活来,忽然见到一只大蟋蟀,忙捉住它献给皇帝,全家人才免遭灾难。后来才知道,这只蟋蟀是那人的小儿子变的。

这个故事多悲惨哪!蒲松龄听了,不觉流下了眼泪。他想: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写成动人的故事,让大家看看官府压榨百姓是多么残忍!

后来,他真的写下了不朽的名著《促织》。多少年来,谁看了《促织》这篇故事,都会感慨万分的。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3

蒲松龄由奇闻异事写成《聊斋志异》

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在山东淄川东城的满井庄大路口上,每天当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在路旁一棵大树底下,三十多岁的蒲松龄粗布短衫坐在芦席上,身边放着一个装满浓茶的大瓶子,那茶瓶小口大肚,瓶边放有四五只粗瓷大碗和一包当地出产的烟丝。

每当有行人路过的时候,蒲松龄就站起身来,热情地邀对方坐下,喝茶休息。蒲松龄有个规矩,喝茶不收茶钱,喝茶人只要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是来往行人都喜欢在这个茶摊歇脚聊天,说着各种奇闻异事,讲得口渴了,蒲松龄马上又献上一碗茶,让人润润嗓子继续把故事讲完。

有一个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见多识广,蒲松龄对他彬彬有礼,毕恭毕敬地请老人讲他所知道的奇闻异事,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抽着烟,说了个“马骥飘海到罗刹国”的故事,蒲松龄听得入神,回去就写了“花面相迎、世情如鬼”的《罗刹海市》。他就这样搜集一篇写一篇,日积月累,终于写成了容纳百川的《聊斋志异》。

有一天,一个身背包袱的中年人风尘仆仆地来到茶摊前,蒲松龄请他坐下,一边倒上浓茶,一边笑着说:“你得讲个故事给我听听。”中年人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茶,说:“我给你讲个茶的故事吧。”于是中年人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说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以善于烹茶而遐迩闻名,他所用的茶具都十分精致,收藏的名茶也很多,而且分出好几个等次。烹献哪一等级的茶,常常根据来客身份的高低而定,最上等的名茶,如果不是贵客或善于品茶的知己,他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大官,和尚恭恭敬敬地迎上去行礼,然后拿出好茶,亲自汲泉烹茶,献给大官品饮,满以为能得到大官的一番赞誉。谁知大官只喝茶一句话也没说,和尚非常疑惑,又拿出了家里最上等的名茶沏好给大官奉上,茶快喝完了,那大官还是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再也等不下去了,鞠躬问道:“大人觉得这茶怎么样?”大官拿起茶杯拱了拱手说:“很烫!”

蒲松龄一听哈哈大笑,说:“刚才一位客人说了一个鸽子的故事。一个叫张幼量的鸽子迷,四处搜罗各个品种的名鸽,像母亲哺育婴儿一样喂养鸽子。有位大官想要鸽子,张幼量见是父亲的好朋友,便选了两只最珍贵的白鸽送去。过了几天,张幼量见到大官忍不住问起鸽子,大官说:‘挺肥美的,煮着吃了。’张幼量懊悔不已。我听你说的故事与张幼量赠鸽给大官,是同一性质的笑话。”

到了晚上,蒲松龄坐在灯下,细细品味白天所听到的故事,便加工成篇,写成了《鸽异》。蒲松龄在村口大路旁设茶摊,供行人歇脚聊天,在边喝茶边闲聊中,蒲松龄“搜奇索异”,时常能够捕捉到写书的素材。

读故事,悟道理

蒲松龄一生郁郁不得志,始终未能实现夺冠科场、博取功名、匡时补世的夙愿,然而,他在无限寂寞凄凉、怀才不遇的境况中,以顽强的意志,不屈的性格,终于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4

蒲松龄落第不落志

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正在这时,他的爱妻陈淑卿离开了人世,这使他悲恸欲绝,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艰辛与爱妻的去世并没有动摇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为力量,自作了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向时间索取知识和财富。他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

他还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获取知识;他在家乡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树下面,铺一张芦席,设茶备烟,凡是路过此地的人,他都免费供茶供烟,请他们讲一两个民间故事。就这样,年夏一年,日复一日,他广泛搜集素材,勤奋写作。

历经20年,他终于写了闻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著作通过说狐谈鬼的表现方式,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并“寓赏罚于嬉笑”,具有百诵不厌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还完成了《聊斋文集》四卷、《聊斋诗集》六卷、《聊斋俚曲》十四种及其他杂著。

小蒲松龄巧对对气石乡绅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蒲松龄早年就有文名,为村里人所称赞。当地一个姓石的乡绅十分嫉妒,一心想找个机会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学”。

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不远处被塌落的砖墙砸死的一只小鸡,信口诌道:“细羽家禽砖后死。”念罢,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龄来对。

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既然先生非要我学着对不可。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试着对对吧!”

石乡绅信以为真,便点头同意了。(励志语录)

蒲松龄又说:“不过,还得请先生帮我记记,要不然,对完后面的,前面的也就忘了。”

石乡绅更得意了,心想,这一回准能看上这个小家伙的笑话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好,好,你说我记!”

蒲松龄扳着指头,一字一字地对开了:“粗可对细,毛能对羽,有家必有野,有禽还有兽,石同砖成对,先与后可联,生死相对,自不必说。总算都凑上了,请先生连起来看看怎么样?”

石乡绅照蒲松龄对的字一念,脸色“刷”地变得猪血般紫红。原来这七个字连起来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蒲松龄和小伙伴们齐声喊着这个对句,连蹦带跳地跑了。这个捞了一顶“粗毛野兽”桂冠的石乡绅,只好自认晦气。

蒲松龄回应宰相的“请吃半鲁”

蒲松龄回应宰相的“请吃半鲁”:

蒲松龄屡考不中,回至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上,从不与官场来往。

一日,忽然接到宰相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对此类请帖,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玩乐。于是,对送请帖的来者说:“我身体不佳,不能前往,请回复宰相谅解。”其妻在一旁听到丈夫不去赴宴,认为不妥,对蒲松龄说:“这样做不好,人家一是宰相,当了官没忘旧友;二是您和宰相曾经同窗共读,不管从哪方面说,都应该去。”蒲松龄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赴宴。

来到宰相家里,席宴开始,只见两位使女抬着一盆鱼汤送上桌来。宰相说:“请包涵,小弟入官以来,一直默守清廉,不涉烟尘,此非是席宴,不过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混水摸鱼而已,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蒲松龄闻此,很是不悦,认为人生就该着污泥而不染。于是想了个法子,来日回敬宰相。

事隔数日,果然,蒲松龄采用同样的方式,宴请宰相。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之后,欣然前往。看到茅房破屋,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怜悯感。想当年,同窗共读,老兄的学识远远超过我几倍,只因性情刚直,对世态炎凉怀有不满,加之无钱打点各级考官,竟落到如此地步。欲取银两救助,蒲松龄坚决不收。只和宰相叙旧,却不提赴宴一事。

宰相感觉腹中饥饿,不时地到屋外张望太阳,但直到太阳偏西,仍没有入席的动静。宰相饿得实在憋不住了,问蒲松龄:“尊兄何时置宴”蒲松龄随口答曰:“一日三餐已毕,您又吃足半鲁,为何还要设宴”宰相恍然大悟,鲁的下面,明明是个”日”字,我叫他吃了上头,他却叫我吃下头,这个含义可不一样呀,这个下头吃进去,不是满肚里的太阳吗?这不是明明劝我当个怀抱太阳的明官吗?宰相虽挨了一天的饿,但领悟了做官的道理。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5

蒲松龄赴宴

蒲松龄中了贡生回来,心里很高兴。虽还没有中举,也算是个“候补举人”了。亲戚都来贺喜的时候,蒲松龄接到了新上任的淄州县官的请帖,请他明天赴新官上任的喜宴。

几十年来,蒲松龄从不赴新官上任的宴请。今日一见请帖,倒是欢喜起来。也就答应送帖的衙役,明日准时赴宴。

这新上任的县官,是两榜进士出身,也是苦熬了几十年,才考中进士当上知县的。五十出头的年纪,比蒲松龄小了20岁。

第二天,蒲松龄到了宴会厅一看:在座的全是县里的财主和秀才,也有稀稀朗朗的几个举人,足有三十来号人。宴会开始,衙役们先抬上两坛“状元红”。他一看这酒,就知道不是本地生产,是从外地买的.名贵酒。“三班”“六房”斟满酒,端上菜,县官起身拱手说:“列位才士、东家,下官来此,请多行方便。今日特备水酒一杯,不成敬意。来,共干一杯?"众秀才们也都起身,端起"状元红"一饮而尽。一齐咂摸咂摸嘴儿,拱手说:"蒙大人恩典,好酒?好酒?"县官看大家一饮而尽,心里也挺高兴。可看到蒲松龄那里,只见他咂了一小口儿,就把酒杯放下了,也不拱手致谢,只是低头沉吟。

县官一看,心想:此中定有道理。便自己另斟一杯,端着走到蒲松龄的跟前,说:“蒲兄,这酒如何?”“苦涩。”“这状元红是天下名酒,人人都说好,怎么苦涩哪?”“这酒来之苦涩。是富人家送的吧?”“不错,下官上任,本县富户祝贺,送酒两坛,特请大家来一起享用。”“大人应知无功不受禄。无功受禄则为贿赂。行贿者如无求于大人,何必行贿?平日说吃了人家嘴软,使了人家手短。日后,如涉官司,行贿谋私而理歪,大人何以对之?顺其歪理则不法。这样,百姓冤不能伸,理不能直,如何治天下?大人岂不就成了赃官了?做官不为民作主,满腹才学总是零。所以,我说这酒味儿是苦涩的?”县官一听,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时,一个衙役过来拉了拉他的袖子,说:“大人,酒喝光了,酒兴正浓,您看怎么办?”县官随即从衣袋里摸出一锭银子,说:“这是在京临上任时领的一点俸禄,到街上打点白酒,请客人们尽欢吧?”不大工夫,又来了白酒三坛。揭盖一饮,就不是状元红那个滋味了。众客为了不抹面子,都小口儿抿,只沾沾嘴唇,不比先前那个场面了,也没有拱手的了。

蒲松龄一见,可来了劲。他大叫衙役:“拿大碗来。”衙役拿来了饭碗。只见蒲松龄一连骨突突喝了三大碗。七十多岁的人了,喝完把胡子一摸,哈哈大笑着说:“真好酒,天下第一美酒。”又向秀才们拱拱手,说:“列位知道这酒的名吗?”半天没人放声。“这叫清明酒。是咱县太爷,用自己的俸禄,买酒招待列位。它不是列位方才喝的那种贿赂酒--状元红。”就这工夫,只见那些袍儿帽儿的富户,都一个个地溜跑了。秀才、举人们没走,倒是痛痛快快地又喝了三坛酒。

酒宴散后,这位县官闭门三天,也不问案,也不出门,只是在屋里打转转,琢磨蒲松龄这话中的道理。

听说,这县官官做得清明如水。临卸任时,蒲松龄死了。他嚎啕大哭,挂冠出了城门,百姓也泪汪汪地送行,边送边问:"大人为官清正,今日升调本是好事,为何大哭起来?"县官擦擦泪,边走边说:"官职大小是小事,失去恩师教导,却是痛心的大事啊?""谁是恩师?""本县蒲圣人,松龄先生。"这县官叫什么名,没传下来。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6

三次第一名

十九岁那年,蒲松龄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考试很重要,决定他是否能成为“秀才”。他自信能考好,因为在这以前的县、府两次考试中,他都得了第一名。

那时候,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在起股到束股这四段中,每段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八股文写的主要是四书五经上的东西,文章格式死板,就连字数都有规定。所以,这种考试制度,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才实学。

蒲松龄参加的这次考试,主考官是著名诗人施闰章。他不喜欢八股文,所以,出的作文题目同一般糊涂的考官不大一样,有些文学色彩。

那天,天刚刚亮,考生们排着队进入考场。考场有士兵把守,严密地监视着考生,这气氛真是令人紧张。

蒲松龄从容进入考场,领了试卷,按照卷面上印的座位号坐好。这时候,考场的院门已经上了锁,一阵敲击木板的声音响起,场内一片肃静,只有差役举着题目牌在过道上走来走去。

作文的题目是《早起》。蒲松龄看了题目以后,不禁有些犹豫,要是完全按照八股文的要求写,只能把文章写得死板枯燥,就对不起这道好题了。经过一番斟酌,他决定按自己的心意,写出一篇好文章。他想到,大官儿们早早起来,去朝廷争权夺利;那些卑鄙的小人,也早早起来,跑到富贵人家,奉承拍马。想到这儿,他忍不住笑了,立刻提笔写起来。一篇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文章完成了。

考试成绩如何呢?蒲松龄又得了第一名,成了秀才。因为施闰章非常赞赏他的文章。施闰章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好像在空中闻到了奇异的芬芳,把当时人追逐富贵的丑态集中在“早起”这两个字上面。读了这样轻松明快的文字,使人能享受到甩着胳膊随意游玩的乐趣。

后来,施闰章见到了蒲松龄,非常喜欢这个有才华的青年,就收他做了自己的学生。蒲松龄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