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奇闻佛教故事_考古奇闻佛教故事有哪些 2024-09-15 14:13:52 0 0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传说? 云岗石窟第20窟大佛是云冈石窟最辉煌之作,窟前最初也有窟顶与前壁,早年崩塌,辽时建有木构窟檐建筑,不久也毁于兵火。 大佛结跏趺坐,两侧各一立侍菩萨、一立佛,其西胁侍立佛与菩萨像已崩毁。后壁凿有东西相通的隧道。 窟前北魏时期修建的台阶原掩于废土层中,上世纪90年代初窟前考古发掘时重现。 北壁禅定坐卧,高肉髻,广额丰硕,眉间施白毫,鼻翼高耸,有八字髭。嘴角微微上翘,法相庄严。袒右肩式袈裟,质地厚重,衣褶用曲回的折带纹表现,较多地保留了中亚犍陀罗艺术的成分。 内著僧祗支,边饰精致的联珠、忍冬纹带。 大佛身躯挺拔健硕,气韵雄放,彰显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与强大,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空前杰作。 关于云冈石窟的故事? 云冈石窟第一窟的东边有一个小山坡,大部分时候游人罕至,颇为清静。那里如今放置了一块形似山峰的岩石,石前有一方黑色的墓碑,上面镌刻着两行字:“山间的小溪总是吵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这是著名考古学家宿白的墓,2018年他在北京逝世,三年后,骨灰安葬于此。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是宿白的学生,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世之后)那个时候,很多宿先生工作过的地方都想是不是能够葬在(自己)那儿。后来他的子女决定葬在云冈,因为他的石窟寺研究就是从云冈开始的,他的几篇代表作都是关于云冈的,他第一次办全国石窟寺考古人员培训班也是在云冈。”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即今第16至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具有帝王象征。著名的高僧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 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产生了所谓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 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 历史中最神秘的六大考古发现是哪些? 1️⃣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灵光,法门寺地宫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法宝,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珍宝,创世界寺庙之最。 唐代帝王多次开塔迎请舍利,唐代法门寺塔为木质,明隆庆年间倒毁,万历年间重修为13层八角砖塔,1981年8月因霪雨等原因倒塌。为重建法门寺塔,1987年2月28日至11月30日和1988年4月,考古工作者对其塔基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清理。 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并发现了大批稀世的宝物。地宫位于塔基正中,略呈长甲字形。总长21.12米,高1.87米。地宫的出土文物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宝——佛祖佛指舍利;另一类则是170余件为供奉舍利而奉献的物品(纺织品不算在内)。 这批物品数量大、等级高,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的物品。其中可谓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是捧真身菩萨。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萨像是唐代最后一次迎佛骨的见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有皇帝名号的文物。 此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几件被标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谜。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纺织技术的高超。 2️⃣马王堆汉墓:帛画与两千年的古尸,1971年,修地下战备医院挖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马王堆汉墓。墓中除帛画、素纱单衣等珍品外,还有一具历经两千多年、竟保存得栩栩如生的古尸。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外,有一个方圆半里的大土堆。土堆中央醒目地残留着两座东西对峙、高约五丈的封土。 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当然,最受世人瞩目的还是那具千年不坏的古尸。这具女尸泡在棺内的溶剂中,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成,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皮下脂肪丰富。注射防腐剂后软组织尚有弹性,且四肢关节略可转动。其胃部还残留着138粒半的甜瓜籽。这是一具不同于木乃伊、干尸和鞣尸的湿尸,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鲜尸体,这在世界古尸记录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无怪乎到了1972年5月,古尸在湖南省博物馆公开展览时,每天参观的人数竟多达1万多,最多时达14000人,连博物馆的玻璃大门都被挤破了,连美国、日本都向中国讨要女尸的头发,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3️⃣兵马俑:秦帝国的精兵,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三星堆可探测的时间是4600年前,一直到3000年前。史学界认为,它是一个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原完全就找不到这样的文化堆积,甲骨文也是3500年才出现的,妇好墓3200年,后母戊大方鼎3200年,毛公鼎2800年。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很明显就高于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其他文明,并且也许中原民族的很多工艺是受到了三星堆文化的传播。 三星堆出的一些青铜像,面部特征根本就不像华夏族人民,反而有点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这个文明没有任何的记载,在它出土的器具上面也没有文字的介绍。而三星堆的研究成果显示,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在茂县。2009年修复地震震坏的汶川县布瓦碉群发现了"布瓦遗址",距今4800年,认定为三星堆文化源头。而汶川山高水急,不可能有原发性的文化,因此,源头也在青海的河湟地区。也即是,三星堆文化与羌族在五千多年前共同自青海甘肃进入四川岷江流域地区,三星堆的先民创造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三星文明。出土的一些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根本不像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三星堆文明也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 三星堆与古玛雅、埃及文明都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5000年前的玛雅人神秘而辉煌,突然间就消失了;5000年前的三星堆人和玛雅人一样神秘辉煌,也同样的消失了。这一直是个谜,无从寻找。 5️⃣北京人:五十万年前的祖先,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为世界人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北京西南有一座石灰岩的小山。采石工常常在洞穴和裂隙的砂土中发现化石。 老百姓称之为龙骨,并将它们卖给中药铺。1918年,来华担任矿政顾问的瑞典人安特生偶然来到龙骨山。1926年,外国学者们证实,安特生等人1923年发掘出的化石中有一颗原始人的牙齿。这一发现震撼了世界科学界,沉睡了5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终于被发现了。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直立人。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以上。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但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1941年抗日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成为不解之谜。化石的失踪和化石的发现一样,让世界考古界为其惋惜。 6️⃣血渭一号大墓,青海有一个古墓群名字叫做都兰古墓群,而血渭一号大墓就是都兰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 有关血渭一号大墓在当时自古就有很多不吉利的传说,传说,那一座座古墓曾经是妖魔的洞穴,后来格萨尔王带领众英雄与群魔激战多日,终于赶走了妖魔。但魔去洞不空,里面留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因此血渭一号大墓初当地人称为九层妖楼,也叫“妖魔洞”。 尽管有关九层妖楼的恐怖传说有很多,但仍然阻止不了那些寻宝的盗墓贼,因此九层妖楼附近的很多小型墓葬大部分都被盗墓贼光顾过,而九层妖楼现在的破损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 其实九层妖塔并不是什么妖魔的住所,它其实是一个陵墓,葬着的都是曾经吐谷浑的王室成员,吐谷浑曾经也是称霸一方的存在。吐谷浑是早期青海之路上活跃着的一个贸易民族,支配着整个青海之路地区,掌握了东西贸易的全部势力。所以其实吐谷浑并不是当地藏民眼中的妖怪民族,而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特文化风俗的民族。 那血渭一号大墓为什么叫九层妖塔呢?其实这跟墓的结构有关,这座墓的下面有三层泥土石头夯建的围墙,整体又是用一层柏木加一层石头重复叠加摞起来的,别小看石头加木头的构造简单,实际上却蕴含着大学问。这座墓里的木头可远不止碗口粗形容,一号墓周围的小型墓葬里面一般要用二三十根木头,大一点的墓就要用上百根木头,而一号墓本身所需要的柏木更是数不胜数,层层叠叠的用柏木叠了九层,正因如此得名“九层妖塔”。 九层妖塔的规模宏大,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的一、二层,仅这两层就出土了大量陪葬的物品和陪葬的牛、马、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可是为什么只挖了两层呢?对此有一些人还搞出一些传说,说在挖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诡异事件,人们吓得不敢挖了。 其实事实上,九层妖塔中并没有什么诡异事件,不继续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墓。由于九层妖搭是被盗过的,里面的破坏是很严重的,这给挖掘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现在只挖了两层,如果继续挖,可能会导致整座墓的坍塌,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暂时停上了继续挖掘,或许等以后,有更先进的科技手段了,还会继续挖掘其它七层,寻找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