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百科知识,欧洲历史百科知识大全 2025-04-05 09:02:09 0 0 欧洲历史的简介? 欧洲最早的人类居住遗迹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欧洲旧石器时代。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出现于前7000年的欧洲新石器时代早期。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铜是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历史学家把该时期命名为青铜时代。 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罗马共和国于前509年建立。罗马帝国的领土约于公元150年到达最大。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黜,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一般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算起,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鄂图曼土耳其攻陷为止。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更早或者更晚。 15世纪末以来,以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崛起为标志,欧洲进入近代时期。 近代包括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为止的三个世纪,大约从1500至1800年,或者从1492年发现新世界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止。 从1914年到1991年,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包括了纳粹德国和苏联的崛起和衰落。这些灾难性的事件宣示了欧洲殖民帝国的终结,并吹响了广泛的非殖民化的号角。1989年至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引发了铁幕的崩溃、德国统一和现仍进行中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当代欧洲1992年,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欧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介绍一下欧洲各国历史? 先是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灭掉; 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代替,屋大维吧; 东西罗马帝国在4世纪末分裂,进而西罗马被野蛮民族灭掉,东罗马变成拜占庭; 阿拉伯帝国兴起与七世纪; 后来被蒙古灭掉; 14世纪奥斯曼兴起,并建立帝国,把拜占庭灭掉。 欧洲历史顺序? 1、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 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 同时期的有大秦帝国。 2、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 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同时并存的有波斯帝国,秦、汉、晋、隋、唐、宋、元、明帝国,迦太基帝国等。 3、查理曼帝国(800开始): 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 这期间有唐朝、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4、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神圣罗马帝国是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原属中法兰克王国)和勃艮第还有弗里西亚(今低地国家)。 这期间有宋、元、明、清帝国。 5、俄罗斯帝国(1721-1917): 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大洲,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公里(1914年),略小于北美洲,远大于南美洲,是当时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大英帝国。 其领土东起白令海峡,囊括整个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西抵波罗的海,南至高加索山脉、里海和兴都库什山脉。 这期间有明、清、蒙古帝国。 6、法兰西帝国(1804-1814): 是拿破仑建立的一个君主制度国家,又被称拿破仑帝国,在19世纪的欧洲影响甚大。帝国本土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莱茵河左岸、意大利部分领土,鼎盛时期影响范围占据大半个欧洲。 这期间有清帝国。 7、奥匈帝国(1867-1918): 一般将奥匈帝国的领土分为两个部分:内莱塔尼亚和外莱塔尼亚。 狭义的内莱塔尼亚仅指莱塔河以西的部分,即奥地利,但广义的内莱塔尼亚还包括斯洛文尼亚、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加里西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这部分被统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与领地”。 外莱塔尼亚,即莱塔河以东的部分,也不只包括匈牙利,而且还包括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这部分领土被统称为“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 8、德意志帝国(1871-1918):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外德意志全境,德意志帝国建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 1500-1800年间的欧洲历史? 这是一个对中西方相遇的那个伟大时期的绝妙介绍。孟德卫倾注其毕生心血,将其研究浓缩于这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书中。他做的以下分析尤有价值:中西方间相互的美学影响,语言和种族理论,以及无论在中国士人还是在天主教会中皆存在并最终导致它们分裂的内部对抗。 ——史景迁 关于历史是否是循环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却从未达成一致。但是,即使历史不在广泛意义上重复自己,我们也倾向于从中发现对过去模式的重复,并发掘其意义。近年来的历史已经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这一新的观念是以互相尊重而不是自视为优越的态度为特征。回到更久远的历史时期(1500-1800年),从中找到更多西方对中国的尊重,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和主旨。 在1500-1800年间,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断时续。尽管双方之间的影响并不均衡,但这种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在运用外来文明的某些观念时,双方通常有着大相径庭的态度,但双方吸收和同化外来文化的动态过程是相似的。 例如,当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士大夫力争运用基督教替代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影响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哲们却在自然宗教理性的影响下使用儒家思想来取代基督教的神奇作用。 1500-1800年的3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而后来的两个世纪(1800-2000年)恰好相反,是欧洲和北美的西方文明在向中国施加影响。 从1500年到1800年,那些携带着基督教义和西方文明的传教士在中国受到的排拒远大于欢迎。同样的,欧洲对中国的赞颂,终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幻灭。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