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奇异故事(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 2024-08-30 22:39:01 0 0 一、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奇闻怪事是国内奇异类最大的分享平台。网页一直保持着简单、清爽、便利的风格,并从专业、规模、功能、视觉四大方面要求出发,以稳定、快速、丰富这些优点使得奇闻怪事在同类站中起到了引导和楷模作用,并通过良好的口碑在广大奇异爱好者中传阅。那么说到“奇闻怪事”,那就不得不谈谈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了。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中国古代记录奇闻怪谈的小说多了去了,我在这里列举一二,仅供参考。(按年代排名)《山海经》、《淮南子》、屈原的《楚辞》、列寇的《列子》、庄周的《庄子》、《绎史》、《诗经》……(先秦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学是指中国从远古时代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外国人称这个时期为神话时代。中国神话是很丰富的,但因为是口耳相传,许多已经失传。今天所见到的,多是以上文献里的零星资料。)干宝的《搜神记》、东方朔(托名)的《神异经》和《十州记》、班固(托名)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曹丕(旧题)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陶潜(托名)的《搜神后记》、晋王嘉的《拾遗记》、宋东阳无疑的《齐谐记》、宋刘义的《幽冥录》、齐王琰的《冥祥记》、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录》……(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小说可分志怪和志人小说,其中志怪小说数量很多,但大多已散佚,现存三十余种。它们记述神仙方术、鬼怪巫妖、殊方异物、佛教灵异等非现实的故事,也记载了一些野史轶闻和民间传说,充满着新奇诡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不乏《干将莫邪》、《宋定伯》、《李寄》等流传甚广的故事)王度的《古镜记》、佚名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沈既济的《枕中记》和《任氏传》、陈玄佑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白行简的《三梦记》、薛调的《无双传》……(以上为隋唐时期作品。这个时期特别是唐代,由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发展出了传奇小说。大部分都是写奇闻怪事的,所以后世将这个时期的小说统称为“传奇”。)宋慈《洗冤录》、李昉的《太平广记》……(此为宋朝话本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邓志谟的《许仙铁树记》、《吕仙飞剑记》和《萨真人咒枣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和《北游记》、吴元泰的《东游记》、杨志和的《西游记》(区别于吴承恩的《西游记》,并与以上三部游记合称《四游记》)、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沈孟柈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即《济公传》),董说的《西游补》……(以上为明代中叶的神魔小说。继《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大量的神魔小说。)还有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曲)、凌蒙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上还是明代小说,不过是短篇小说集,其中不乏神怪名作,如《灌园叟晚逢仙女》。)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李汝珍的《镜花缘》……(以上为清朝的小说。)古代书籍的形态有哪几种古代的书籍的形态主要有:简策、金刻、石刻、兽皮、缣帛、纸书(雕版与活字印刷)首先介绍简册、金刻、石刻、缣帛按出现的先后,先有简策,再有金刻、石刻,接着有了缣帛,最后有了纸张。这几种形态都有了书籍的特征和功能。①简册:也称“简策”,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简就是一个竹片,类似书籍一页,一般能写一行汉字,“策”是用线或牛皮将多片竹片编连起来成为一册,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象今天的一本书。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纬编”,所以有个成语叫“纬编三绝”。根据先秦典籍的记载,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因为《尚书》里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文字记载,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考古发现予以证实。简策难以保存,所以,商代的简策未能传下来。简的尺寸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简的书写方法,初为漆书,即用漆在竹简上书写。以后改用石墨,后来秦国蒙恬发明了毛笔。秦以后有用毛笔书写简策的。简策书籍最大的缺点是量大笨重,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每天阅读公文150斤,这是因为简策所写的公文,一片竹片只能写几个字,大量竹片捆成一册,量大体重,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有一些大臣写公文要有两个大汉抬着入宫,可见简策作为文章作为载体很不方便。比如,汉武帝时,文人东方塑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三千竹片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了宫。②金刻、石刻:金刻是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铭文,从周代到汉代钟鼎等,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周代金文内容多为有关宣扬周王功绩、纪念祖先业绩、记载重要事件的,也就是说一般性的事情是不值得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周代的铭文最长的有500字,史料价值很高,战国以后的金刻内容多为督造者,铸工和年月等,很少有长扁巨制。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碑文,以碑文当作书籍是流传甚广的形式,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十块石鼓文。在十块石鼓形石头上,用大篆分刻着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记述秦国君的游猎情况。其时代是春秋时代秦国刻的。这十块石鼓文是唐初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历来都很推重其书法。现在其中一石已磨灭,其余九块也有残缺。这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以后历代都有石刻。石刻最大的书籍功能在于“石经”的刻制。汉代王莽命甄丰摹古文《周易》《尚书》《左传》刻于石,开石经之先河。以后历代都有石经,都把经典著作刻于世上。石经的价值主要有:一是汉、魏、唐石经,因当时无雕版,所据古文赖以传后,所以有很高的价值,为后世校订经典之依据。二是唐代发明传拓的方法,拓墨之后,便可将纸联成卷轴,成为当时通行的书籍。(字帖)历代石刻的精华珍品在西安碑林。《碑林》是中国最大的石刻博物馆。③缣帛(jiānbó):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在发明纸以前,常在缣帛上写字,称帛书。帛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缣帛与竹片是同时并存的。竹简可以刮削修改,常作为书的初稿,而缣帛写字不易修改,所以往往作为书的定本。另外,皇帝的重要文书往往用缣帛,而臣民的一般文书往往用竹木。东汉以后,帛书广泛使用,以后历代往往用缣帛书写重要的文书,缣帛的优点是便于裁剪、轻便,缺点是太贵,造价高。④纸书:根据考古的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人们开始用纸写字,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而且还是主要的书籍形式。到三国时代,随着造纸术的改进还纸张的大量出现,纸写本才取代简册和帛书,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史书记载,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后,时人多爱抄录,左思《三都赋》写就京,师豪贵竟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纸张、书籍的装订也曾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唐以前是卷轴,唐以后出现了折叠,后来才有了散页装订(竖排版),唐至清代,折叠制与散页装订制(线装)是主要装订形式,比如,你能见到的明清奏折(折叠)和线装本古书(积成册),明清的公文称奏折,是因为他们是折叠成卷的。雕版与活字印刷雕版又叫刻板,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上文字或图形,使之成为印刷用的底版。再在底版上着墨印刷。这种技术起于中唐,最初是从印刷历书和佛经开始的,甘肃敦煌发现的唐代印的《金刚经》,是我国发现的雕版印刷实物。唐至五代,雕版印刷极为盛行,形成了官刻、坊刻、民刻并行的盛况。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北宋的毕升,他在仁宗庆历年间发明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用火烧以后,便成了陶字。另在有铁框的铁板上,均匀的涂上油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黏合剂,然后把活字按需要排列在铁板上,加热使黏合剂熔化,再用另一块平铁板把字压平。冷却后泥活字就固定在铁板上,施墨即可印刷。用火略烤,有可取下活字,以备后用。后来他又创造了木活字。活字印刷书在明代渐成规模,当时流行铜活字,也有铅活字,中国印刷书的发明和改进开创了书籍的历史纪元,以后传到世界各地。二、到底是奇闻异事还是奇闻逸事是奇闻异事,没有奇闻逸事。奇闻异事是一个词语,指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事。由奇闻和异事两部分组成,意思相近因此合并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以形容某事不合常理、超出想象。人们对奇怪的事或有趣的事物都有一种掠奇心理。在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见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些令人惊讶的东西,因其怪异、奇特、非常规或极少有人知道的,我们习惯归类为奇闻异事。一直以来,普通大众的这种掠奇心理一直被一些文人骚客所不齿。而如今,这种心理却被放在更崇高的位置。好奇与探索是人类的天性,因好奇而探索,因探索而进步,人类的文明便始于此。我们需要的是站在这些奇闻异事前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和一种探索的精神。扩展资料:此外,有一本书叫《奇闻异事录》,作者是客星,这本书属于灵异怪谈类型。本文以在整个神秘事物研究界中都颇负盛名的神秘事物研究会的会长汤森博士的遗留下来的记录为主线,通过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口吻,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神秘、怪异的事件,如漂忽莫测的幽灵船、离奇怪异的撞机事件、惊险恐怖的僵尸帝国以及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等等,每一章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闻异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闻异事录三、徕庄铺陈家祖林传说|奇闻异事001大家好,我是鹏哥。我的老家是山东临沂下面的一个县城,费县。费县有许许多多的传说,小时候听爸爸妈妈们讲过许多的传说故事,甚至到了现在,都一直感觉爸爸妈妈讲的故事版本才是最正宗的。我想着,把这些故事收集记录下来,把这些美好的传说收集下来。收集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满足,真的。第一篇故事是徕庄铺陈家的传说,这个故事在费县好多的地方,都有人知道,跟风水有关的一个故事。徕庄铺陈家祖林位于费县城东微南,离城二十里,地处蒋家村东北角。整个林园占地二十多亩,四周青砖花墙,坐北向南,红漆大门,门楼肃穆庄重,严谨整齐,门内旗杆笔挺,碑碣林立,花草繁密茂盛,布满于坟茔四周,松柏苍翠古朴,耸立于园林之中。园林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西面远处是连绵不断的蒙山支脉;前后分别是呈南北走向、并肩而立、拱卫费城的东大门——凤山、杏山。林园正位于两山走向对接之处。若靠西一点,似乎就应属于山里,靠东一点就似乎成了山外。发源地在龙王堂的朱龙河从西南群山之间蜿蜒而来,在林园前面向东弯曲而去,河中有一石龙,昂首静卧,龙尾藏于凤山之下,龙头正对着我家祖林,旁边安放着石屋、石轿;兖州至沂州的大路与朱龙河平行,在林园门前通过;前临朱龙河,面对凤凰山,东为平原,西为群山,处在这青山绿水咽喉之地的我家祖林,有着令人心动的美丽传说。始祖陈晋,是个读书识理之人。在明朝万历年间,因社会动乱,为生活所迫,从湖南启程外出经商,赶着牛车由南而北,一路风餐露宿,含辛茹苦,到达江苏海州。滞留一个段落后,又辗转到达滕州,后来到费城东南左城崖落脚,这里原有一座古城,始祖陈晋便在古城东侧,洪河北岸安家住了下来;盘桓一阵后外出,当途经费城东二十里铺时,驾车的白牛长叫三声,突然卧地不走了;此牛高大健壮,双角如弓,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随始祖走南闯北深有灵性。现在拉也不起赶也不走。始祖见这里西面有群山,东面是平原,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便向东一点,在岭前选址建房住了下来。以后主要以做豆腐为生,由于老祖为人忠厚,待人和气,买卖公平,再加上这里是兖州通沂州的大路,来往的客商较多,老祖的豆腐生意比较兴隆;同时男耕女织,辛勤劳作,精于理家,渐渐有了盈余,便广置田地,慢慢成为殷实富裕之户,名气越来越大,也就有了徕庄铺这个村庄。从此,就有了"白牛拉车,左城崖迁住,徕庄铺落户"的说法。后来白牛老了,又有了病,几经治疗也不见好转,最后医治无效而死;始祖非常感念白牛的恩德,便将白牛厚葬于地下,并禁止族人饮食牛肉,敬天祭祖的时候,一定要有豆腐作为祭品。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始祖也不例外。当始祖年老以后,专门请了一个风水先生,要选一块墓地。常言说的好:先有好命人,后占风水地。我家老祖请的风水先生是一个特异之人,只见他罗盘丈量,手指掐算,目测眼估,很快就在凤山北麓、朱龙河北岸选了一块地。凤山,又叫凤凰山,旧名雁坡山,现在已经演化为岩坡山。此山因山形时起时伏,形似卧雁而得名。朱龙河,源自天马山龙王堂,流到凤山之麓已趋平缓,是朱龙王的藏身之处。北面是杏山,杏,读音幸,又应了幸福之名。这里,就是藏龙卧凤的幸福之地。而这块宝地,就是当年白牛卧倒不起的那块地。人们大多有这样的一个毛病,当发现一个特异新奇之事以后,往往会忍不住而说出来,风水先生也未能免俗。时间不长,街面上就有不少人知道陈家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将会有特异现象发生:差林时会有狼跑林、鱼打鼓;出殡时会出现扁担开花,有一百辆小车聚齐;因占了风水宝地,陈家将来要出一斗二升芝麻的官。转眼腊月到了,始祖没能熬过年关,不幸谢世而去。全家悲伤不已,含泪置办丧事,邻里乡亲都来帮忙。乡邻们见陈家筹备差新林,都牵牛赶马,抱鸡拎鸭的前往林地,以求图个利头。新林正在大路边上,又靠河边,这里平时就是路人歇息之处,时值年关,赶集上店的,置办年货的,走亲探友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见到陈家大户正办丧事都情不自禁的停下来看看热闹,同时也想看看有没有狼跑林、鱼打鼓的事。结果到了好几百人,整个林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人多,林地又被围住,这哪里还会有狼来跑林呢?世上的巧事就是有,此时南面凤山上正有一伙打围的猎人,围住了一只强壮的大狼,在一片喊打声中,情急之下的狼不顾一切从南面凤山上跑下来,窜山跳涧,穿过人群从林地中间跑过,向北面杏山逃去,正应了狼跑林的奇事。人们惊叹狼跑林的奇事,可鱼打鼓怎么可能呢?天意就是不可违。当差林燃放的鞭炮声响过,就听到鼓声也随着咚咚的响了起来,只见一条约半斤重的鲤鱼在三尺大鼓的鼓面上,上下翻腾跳跃,敲的鼓声咚咚不绝。人们更加惊叹,这是哪里来的鱼?一看,原来是一只鱼鹰正从林上飞过,由于受到鞭炮声的惊吓,含在嘴里的鱼掉了下来,正巧掉在了鼓面上,在鼓面上翻腾打滚;人们惊叹不已,纷纷议论风水先生的高明,赞叹陈家选上了好风水。狼跑林、鱼打鼓成了事实,扁担开花就成了问题,别说是一根扁担,就是花草在寒冬腊月也不会有花可开。人们翘首看着、等着一百辆小车聚齐。眼前场面不小,人也不少,出奇的是平时这大路上常有小车来来往往,可今天,别说一百辆小车,眼前就连一辆车子也没有。正在人们感到奇怪时,就听见一阵阵吱咛吱咛的木轮车的响声传来,大家抬头望去只见东面大路上远远来了一支车队,见前面有办丧事的就停下车来观看,人们进前一看,原来是一帮运盐车;有好奇的人就数量车数,可从西数到东是九十九辆,从东数到西也是九十九辆,人们正纳闷这是为什么,猜测是不是风水先生车数算得不准?这时,人们看见从西边大路上来了一对走娘家的夫妇,妻子抱着孩子,丈夫扛着扁担,上面掮着一辆纺线车,扁担稍上绑着给小孩插的一束鲜艳的红花,抗在肩头,高高在上,格外醒目。这一对夫妇的到来,正应了扁担开花,一百辆小车聚齐之事,人们无不称赞风水先生的高明,更为陈家的好风水而赞叹不已。由于陈家占了风水宝地,从此以后家庭更加和睦,人丁更加兴旺,财源更加繁盛,子孙学业有成,考试就中,个个都很有出息,成为富甲一方的书香之家,官宦之家。陈家风水狼跑林、鱼打鼓、扁担开花、一百辆小车聚齐,将出一斗二升芝麻官的事很快就传遍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上苍知道了此事,对风水先生随便泄露天机很不满意,感到这样的人眼睛太绝,忒毒,不能让他这样下去,便惩罚了他,他的眼睛从此失去了光明,成了一个盲人,不能再做风水先生了。陈老祖见风水先生失去了生活能力,感念他对我们家的功德,便把他接到家里,对他的生活关怀备至,宾客相待:吃,一日三餐,顿桌成席;穿,绫罗绸缎,冬裘夏纱;住,厅堂楼阁,冬暖夏凉;行,出远骑马,离近坐轿;平时仆人跟随,侍奉有佳。有一个年关,风水先生那个远行多年,在外面混不下去的徒弟回来看他,见他双目失明,便讨好似的表现了关切之情。询问师傅有没有治好眼睛的办法,师傅说:办法是有的,就是不能用。他徒弟便问:既然能治好眼睛为什么不能用呢?师傅说:要治我的眼睛就会损坏陈家的风水。他的徒弟本来就是个心胸狭窄的奸诈小人,当年就是因为有意害人被师傅赶走的,现在他的本性仍然没有改变,就撺掇师傅说:你给陈家立了那么大的功,已经对得起他们了,你管他们的风水干什么,先治好自己的眼睛再说。他就要师傅讲出治眼的办法。风水先生架不住徒弟的反复唆使,便告诉徒弟说:等到大年五更的时候,你悄悄的到陈家林里去看看,在他们祖坟的前面会开出三朵莲花,你把它割来,用它泡水洗我的眼就能洗好;不过,莲花是圣洁之物,你割了人家的圣物,陈家就会和其他人家一样,也会出些不中用的人。他徒弟说:谁家不出不中用的人,哪能个个高洁,咱不管这些了。等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守岁祭天,风水先生的徒弟在四更天时便悄悄的到了陈家林边,只见林园里面树密草深,漆黑一片,阴森可怖;再靠近就听到林园里湘弦越丝,轻弹慢奏,细吹细打,齐锣鲁鼓,节奏和谐,铿锵有力。吓的他战战兢兢,两腿哆嗦,头皮直炸。到了五更天,他硬着头皮摸进了林园,就见在中间坟墓的前面,果然正开着三朵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袭人,他也顾不了别的,用镰刀割下来转身就跑,听到身后人嘶马叫,喊声不断,杀气不绝,把他吓得连屎都拉到裤子里了,三朵莲花丢掉了两朵。他跑回来后,把那朵莲花交给师傅,风水先生就用这一朵莲花把眼睛治好了。他徒弟回来后,吓的大病一场,好久才治好。他忌恨陈家的风水害了他,就央求风水先生告诉他进一步破风水的办法。风水先生告诉他:陈家林南面凤山上有一只凤凰,每天晚上都要到陈家林前面的朱龙河里喝水,是陈家风水的一部分,它低头喝水陈家就多一个官,抬头咽下去陈家又多一个官。低头一个抬头一个,永不止息。你可以找铁匠去打一根一丈长的铁橛子,钉入南面凤山山顶北坡凤凰脖子上,凤凰就不能下来喝水了,陈家的官就只有一斗二升芝麻那么多,不能再增加了。他徒弟心狠,想把凤凰钉死,就和铁匠讲好了价,一两银子打一尺,让铁匠把铁橛子打成一丈二尺长,但是铁匠为了多赚钱,结果把铁橛子打成一丈六尺长。铁橛子打好以后,他徒弟趁着夜深人静之时,扛着铁橛子便上了山。大凡做损人之事都会心虚害怕,何况他已经领教了陈家林的厉害,知道上山肯定不容易,所以吓得走路已经不周正了,到了山北坡,两腿就哆嗦的站不稳了,找到地方就狠狠地钉了下去,结果听见呼隆一声,如同打雷一般,吓得他魂也找不到了,连滚带爬的下了山。由于铁橛子打长了六尺,不可能全钉下去,上面就露了半截。夜里的响声惊动了很多人,陈家当然也不例外,很快就知道了事实真相,然后就组织了几个年轻小伙子到了山上,想把铁橛子拔出来,结果一晃动铁橛子就全都头疼,大晃大疼,小晃小疼,没能拔掉,只好回家。回家一说,在动铁橛子的时候,全族的人都头疼。我们家老祖说:咱家也不缺那几个官,只要家人平安幸福,不拔也罢。便让家人找了一口大锅,把铁橛子扣了起来,上面又培了很多土。现在凤山北坡西面高出的地方就是埋铁橛子的地方。由于老祖有"不缺那几个官"的话,陈家植松种菊、淡泊名利的人多了。自此以后,陈家的风水遭到了破坏。所幸的是由于风水先生的徒弟做贼心虚,胆战心惊,吓得四肢直打哆嗦,将铁橛子钉偏了,仅钉破了皮层,没伤着骨头,再加上铁橛子太长,钉得不死,凤凰还能抬起头来,不长时间就要扑撒扑撒翅膀,挣扎一番。凤凰每扑撒一下翅膀我们家就会出一个官,每扑撒一下翅膀,我们家就又出一个官。现在,凤凰还在拼命的扑撒着翅膀,力求挣脱铁橛子的束缚,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凤凰就会摆脱铁橛子,疗好伤口,到朱龙河里吃饱喝足,骄傲的站立在绿树成荫的凤山之上,陈家风水也将再现昔日盛景,多出人才,为民服务,为国效忠。后记: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