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故事短文(徐文长的智慧故事)

一、徐文长的智慧故事

其一

徐文长在街上遇见卖缸的,问一斤卖几文。卖缸的见他外行,答说“百文(?)一斤”。徐文长叫他扛着,跟了他走了许多路,到得家里,他进去拿出铁锤和秤来,说“我只要秤二斤就够了”。卖缸的只好又扛了回去。

其二

徐文长在桥边看见一个乡下人挑着一担粪走来,他便说,“这桥上挑了不好走,我帮你抬过去罢。”乡下人见他是斯文人,不敢劳他,但是他一定愿意帮忙,于是把一只粪桶抬过桥去了。随后他对乡下人说道,“我乏极了,那一桶不能再抬,请你自己设法罢。”

其三

有一个人去找徐文长,说他的女儿喜欢站在门口,屡戒不听,问他有没有什好法子。徐文长说只要花三文钱,便可替他矫正女儿的坏脾气。那父亲很高兴,拿出三文钱交给徐文长,他便去买了一文钱的豆腐和两文钱的酱油,托在两只手上,赤着背,从那女儿的门外走过。正走到她的前面,徐文长把肚皮一瘪,裤子掉了下来,他便嚷着说,“啊呀,裤子掉了,我的两只手不得空,大姑娘,请你替我系一系好罢。”那姑娘跑进屋里去,以后不再站门口了。

其四

徐文长住在一个寺里,方丈待他很怠慢。他每清早,乘和尚睡着未起的时候,穿戴了僧衣僧帽,往后园去,对着一家楼窗小便。这乃是一个武官的小姐的绣房,她把这事告诉了父亲,把方丈拿去,一顿板子打死了。后来冤鬼寻着了他,有一天他回家去,恍惚看见他的妻和一个和尚同睡,用刀砍去,原来却只是她独自睡着。徐文长因为这件事,坐了好几年的监,好容易才得放免。

按袁宏道著徐文长传云,“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胡宗宪),公后以他事杖杀之,”似所说非全无依据。传又云,“以疑杀其继室,”陶望龄著传亦云,“渭为人猜而妒,妻死后有所娶,辄以嫌弃,至是又击杀其后妇。”文长自著年表曰《畸谱》,纪其事曰,“四十六岁,易复,杀张,下狱。”则在精神错乱中因妒杀妻当亦系事实。果报之事,据别一传说云,“后来皇帝召见徐文长,有所问询,正拟回答,忽觉头痛不可忍,说不出话来,不称旨,遂不见登用。退朝脱去朝冠,见里边有一个蝎子,头顶已被螫肿。”此乃传说中一种普通的“母题”,在各故事中常见类似的例。

其五

有人同徐文长赌赛,如他能够往三埭街连呼“堕贫”三声,当请他吃酒。徐文长便到三埭街的旧货店指着一个瓷瓶叫道,“那个大瓶卖多少钱?那个大瓶,那个大瓶!”店里的人无可如何,他终于得胜而去了。

又有乡村演戏,请徐文长写戏台的匾,文曰,“天下太平。”但是他们的报酬少给了一点,所以等到把匾挂好之后,大家一看,见第三个字缺少了一笔,变成“天下大平”了。村民大窘,又去求他,他随后走来,把笔掷上去,在大字下点了一下,大家这才安心了。

按绍兴自明以来有种公奴名曰“惰民”,本地则称“堕贫”(Doobing),与大瓶大平同音。据说清雍正元年后,政府屡次宣布除籍,但社会上还是同样的歧视,他们也仍甘以“堕贫”自居。他们的职业,男的做戏子吹手,收鸡毛,换糖(用麦糖或炒豆换破布),钓田鸡等,女的称老嫚(Laumoen),有喜丧等事时为人家服务,近来更业卖笑,浪子社会称之曰“鳗线”。府城内的堕民聚居于三埭街(Sandaaka),自成部落,甚有势力,平民在区内,如触犯忌讳,常被侮辱。但在三埭街以外则又被平民所轻蔑,俗谚有云,“人生路不熟,看见堕贫叫阿叔”,谓不得已而问路于堕贫,有失身分也。革命以后,重行宣布解放,迄未发生效力。

其六

徐文长买白菜,卖菜的说一文一斤,他说一文两斤,卖菜的粗鲁地答说,“那只好卖粪吃。”徐文长便不再计较,说他要,照讨价买下了,可是秤来秤去费了许多工夫,卖菜的觉得很饿了,等徐文长进去算帐之后,他看桌上有两个烧饼,便拿来吃了。徐文长出来,向桌上张望,卖菜的便说,“这里两个烧饼是我借吃了。”徐文长顿足道,“了不得,这是砒霜烧饼,我拿来药老鼠的。”卖菜的十分惊慌道,“那怎么好呢?”徐文长道,“现在已经来不及叫医生,听说医砒毒只有粪清最好,你还是到粪缸那里吃一点罢。”卖菜的性命要紧,只能去吃,徐文长随对他说道,“究竟是谁吃了粪呢?”

其七

徐文长遇见一个卖鸡蛋的,说要全买,叫他在石头上张着两臂做圈,自己把鸡蛋点数放在圈内。数了之后,徐文长说去拿篮子来盛,却再也不出来。卖鸡蛋的伸着两臂围住鸡蛋,不能动一动,正在焦急,里边又放出一只大狗来,真把他吓得不知怎么样才好了。

其八

有许多老太婆坐了一只船去进香,遇见徐文长请求搭船,她们就答应了。徐文长下了船,坐在船头上,说替她们烧茶。他拿出一包糖,泡起糖茶来,老太婆本来是喜欢喝糖茶的,又经徐文长殷勤相劝,左一碗右一碗地不知吃了多少,不久便觉得肚胀,想要小解了。她们正急得没法,却见徐文长在那里拿着一支纸捻刺鼻孔,很舒服似地打嚏呢。她们问说,“徐先生,你在干什么?”他答道,“我想小解,只是现在不便,所以在这里打几个喷嚏通通气,便不要紧了。”她们一听有这样的好法子,大家动手齐来仿行,可是才打了一个嚏,小便就立刻都漏了出来了。

二、第五大题,短文阅读怎么做

语文短文阅读做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7.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8.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9、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0、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1、记叙文中议论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2、记叙文中抒情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3、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1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2、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3、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4、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___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5、引用说明有哪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6、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7、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三、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4、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5、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6、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7、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作用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8、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9、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0、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三、徐文长传文言文答案,徐文长的故事100篇

说到徐文长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在历史上不算出名,但是却又被知道的人津津乐道,也就是说这个人是真的挺厉害的一个人,他的故事也非常的多,最近有不少的老哥也说了,有关于他的文言文,课后的答案非常的难,不要紧下面给大家来解析,还有徐文长的100篇故事也送给大家了,更多的小编不说了,大家速度来借款理财发财了吧!

徐文长传文言文答案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举头:抬头仰视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

1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3分)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3分)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分)

12.B(饵:诱捕)

13.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14.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15.(1)(文长)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3分,每句1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并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3分,每句1分)

(3)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4分,每句1分)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

徐文长的故事100篇

1

说是有一回,徐文长去隔壁王氏家串门,一进王家门,见王氏正埋头针线活,就问:王嫂,今儿个叫你一猜,猜中的话请你吃香蕉,猜不中嘛,哈哈....我问你,我刚才进来是左脚先跨进呢?还是右脚?

话音刚落,只见王氏慢慢立起,活计一放,径直走向马桶,翻开盖子扒下裤子一坐,问道:那你猜猜看,我现在是拉稀呢还是拉污?

2

徐文长名字的传说

绍兴人都知道这里曾经出了个名人叫徐文长,但不知道他名字的由来.

明代文学家徐文长,本名徐渭,很有学问和才华,十二岁便能落笔成章.他不想做官,但是两上哥哥逼他去应考.有一次考试,他看过题目便一挥而就.文章虽短,却很精辟.剩下许多时间没事干,他便在卷子空白外先画上神像,又画上供桌和祭品,还画上他自己穿着举人的服装在祭祖.画完后,又写上:不过如此四个字.主考官看了卷子,很佩服他的短文,后来看到那幅画后,却连连摇头.最后在他卷子上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厚,名次排在孙山后.当然没考取了.

三年后家里人又叫徐文长去赴考.谁知又遇到原先的那个主考官.徐渭心里很火,便在卷子上大作文章,列举了科举中种种弊病和黑暗,他越写越火,越火文章就写得越长,试卷写不下,就写在桌面上抽屉边上凳子上,最后连凳子脚上都写满了.交卷时间到了,徐渭就把试卷连同桌子凳子一齐背上去交给主考官.主考官大吃一惊:你要干什么?徐渭笑道:你不是喜欢长文章吗?我就写篇长文章给你看看吧!徐渭讽刺戏弄权势的这件奇闻,很快传了出去,从此,他被人叫做徐文长了.

3

题画改诗

明朝成历年间,会稽山下有座古寺,寺里有个当家和尚,他生得把头大耳,人们都称他头和尚,久而久之,连他原来的法号也无人知晓了.

有一年,一位老秀才路过寺院,天色已晚,就到寺院求宿,大头和尚盛情相待,使这位秀才很过意不去,老秀才自幼擅长画像,为了酬谢大头和尚的美意,临别前特意为他画了一幅像,大头和尚很高兴.但一想,有了画,总得配首诗,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专程来到城里请徐文长题诗.

徐文长和大头和尚也有交往,见大头和尚拿了画像来要他题诗,当然答应.他略一思索,提笔蘸墨,在画上题了这样四句话:

相貌堂堂,

挂在禅房.

若问此人,

大头和尚.

大头和尚十分高兴,请人装裱后,就挂在禅房里,每天做罢功课,都要自得其乐看上一阵,不入,临近寺院的和尚闻得他请人描了真容,都赶来观赏.但是奇怪的是,来人看了以后,往往一笑就走.大头和尚感到纳闷.最后还是一位知已给他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这幅画画得虽好,就是把大头和尚画得过于年轻了,倒有些像大头和尚的阿弟.

大头和尚想想也有道理,因此,又上城来找徐文长.见了徐文长,他顾不上客套,就如此这般地说一遍,徐文长考虑画上已经写上的诗句不好涂改,于是他沉思片刻,说声有了就拿起毛笔,在原诗的每句话后各加了两个字:

相貌堂堂无比,

挂在禅房笃底.

若问此人是谁,

大头和尚阿弟.

大头和尚千谢万谢告别了徐文长,就差人把像送到他弟弟那里,他想:弟弟收到这幅像一定会很高兴的,可是,没想到弟弟嫌画得过分苍老不像自己,第二天一早,就叫小和尚把原画送还回去,这下大头和尚为难啦,他左思右想,没个主意,只好卷起这幅画像,再求徐文长帮忙.

徐文长问明情由,说:区区小事,何须发悉,师父且稍坐片刻,等我再加上数字,包你满意.

说完就提笔在每句诗下又加了两个字:

相貌堂堂无比威风,

挂在禅房笃底当中.

若问此人是谁尊容,

大头和尚阿弟之兄.

而且笔力遒劲,看去浑如一气呵成,乐得大头和尚眉开眼笑。

后来当人们在大头和尚禅房里看到这幅画像的时候,莫不称赞徐文长博学多才。

4

徐渭

在民间传说中,徐文长是一位带有喜剧色彩的幽默大师,而在历史上他却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他才华横溢,但一生困顿,最后在贫病交加中以悲剧告终。

徐文长本名徐渭,文长是他的字,别号天沁/青藤,明代正德十六年(公元一五二一年)生于山阴县观桥大乘庵东边的观庵内(即现在的绍兴市青藤书屋),殁于公元一五九三年.他擅长书法、绘画、诗文和戏曲,有着多方面的造诣,后世对他的书画评价尤高。

徐渭的画卓然自成一家。他特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对后世写意花卉很有影响,近代花草中浒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

徐渭的书法亦是一绝,他继承宋代书法家米芾,便更为放纵,笔法苍劲而姿媚欲出,结体茂密,富有魄力和气势,字如其人,在钩划之中,显示他的强铁骨和磊落不平之气。

他的诗文豪气豁达,才情过人,他曾在《榴实图》上题了这样一首诗,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寄情于物,倾诉了他英雄失路、插足无门的悲愤。

他创作的杂剧《四声狼》、《歌代啸》等,打破了历代的陈规,创造了短小精悍的体裁,他还写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在戏曲史的研究方面也全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渭的创作同他一生坎坷的经历密切有关,他二十岁后,曾连着应八次乡试,都没有考中,终身不能得志于功名。他当过幕友,参加过反倭寇的战争,并立了功;又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但一再遭到打击,宦海浮沉,严峻的经历,使他几乎受迫发狂,曾坐牢六年多,先后因受刺激自杀九次的。他鄙视权贵,深恶诸富贵人,具有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即使在贫困之中也不接见来拜访他的达官贵人,不给他们作画写字,徐渭的这种耿直性格,使他不为时人所重,以致一生穷困潦倒。五十岁后,他开始旄游历名山大川,辽宁、山西、北京、南京等地,这使他眼界更为广阔,凡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等等,都倾注于书画、诗文之中、他的后期作品有了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更高超的艺术成就。

5

徐文长打赌(一)

有一次,徐文长和朋友小聚,席间有人和他打赌,说是如果徐文长如果能和附近庙里的一群念经老太婆一一亲嘴,就请他吃红烧蹄胖.徐文长欣然应允。

这一天徐文长到庙里上香,随带了一只黄橙橙香喷喷的文旦.放在祭案上祭拜后走了.然后他到外面绕了一圈后又偷偷溜了回来,瞅个机会把文旦偷偷藏了起来。

等他再次进来,就在庙里大吵大闹起来,说是他供的文旦不见了,硬说是有人偷吃.一班念经老太婆都说没偷过,徐文长说:不用多说,文旦是香的,谁偷吃了我可以嗅出来.念经老太婆没法,只好一个个把嘴凑上去让徐文长亲了个遍。

徐文长赢了红烧蹄胖。

6

徐文长请人吃屎

有一天早上,徐文长到街上闲逛,看到城门下围着一群进城卖柴的樵夫在聊天。徐文长路过时正好有人提到城里有个徐文长怎么怎么了得,他就停下来听了。这时他听到其中人一个人说:徐文长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写几篇酸溜溜的文章吗,如果碰到我,一定叫他吃屎。

徐文长笑吟吟上前问道:这位仁兄该是认识徐文长喽,是不是受过他的气。那樵夫说:我倒是没受过他气,只是听说徐文长这个人很下作,经常捉弄人。徐文长说:我看你这柴倒是不错,就卖与我吧,替我挑到家里,我多给些银两。那人一听,高高兴兴挑上柴就跟徐文长回家了。

待放好柴,徐文长一摸袖口,口说糟糕,说是这些天真好手头紧,没了银两,连称抱歉,叫那樵夫稍等,自己去邻居家借钱就来。

樵夫心想等就等吧,于是徐文长就出门走了,谁知左等右等,直到过了晌午,人家晏饭都吃过了徐文长还没回来。樵夫饿得饥肠辘辘,来回打转,突然发现桌上放着两个烧饼,油光光香脆诱人。到这份上樵夫也顾不得许多了,拿过来三下两下就下肚了。

就在这时徐文长从门外进来,付帐的当口问:我记得桌上放着两个烧饼的,不知……樵夫忙说明原委,说是刚才实在忍饥不过吃了。徐文长一听大惊失色,说:我这两个烧饼和了鼠药在里面,是用来药老鼠的,人吃了也有性命之忧。樵夫一听,吓傻了,徐文长说,你也别急,我这里有一个解药的法子,只是要委曲老兄,这个鼠药,用新鲜的屎尖,趁热吃下,可以解得。樵夫一听,忙求徐文长无论如何方便一下,救他性命。

徐文长说:也怪我没跟你说清楚,这个忙我自然是非帮不可。只见他进得内房,不一会儿,就见他用手纸包着一点东西出来,那樵夫也顾不得许多,接过来囫囵吞下,千恩万谢走了。

徐文长给樵夫吃的真的是不是屎?没人知道,只有樵夫心里明白,他应该再也不会在背后讲别的的坏话了吧!

7

徐文长智慧故事三则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8

徐文长到舅舅家做客,半晌才端出一盘菜,却只一鸡蛋,舅舅说:文长啊,真是不好意思,你来的真不巧,要是晚来三个月,这个鸡蛋就是一碗鲜的鸡汤了。徐文长笑道:啊,真是难为你了。

一日,徐文长复请舅舅,半晌,端出一盘竹片,对舅舅说:舅舅啊,真是不好意思,你来的真不巧,要是早来三个月,这盘竹片就是一碗鲜美的竹笋了。

9

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声,我今天就请客吃饭。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

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的多好啊。李四纳闷道:文长兄啊,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说是葫芦呢。

徐文长道:是葫芦。李四道:是瓜。徐文长:葫芦。李四:瓜。徐文长:葫芦,葫芦,葫芦。李四:瓜,瓜,瓜!

10

这一天徐文长出门游玩,凑巧和一群上山进香的老太婆同乘一条船。俗话说,三个内客,顶过一朝(群)老鸭,更何况是一群念经老太婆,一路上大呼小叫,叽叽喳喳,惹得徐文长好不扫心。

这样过了好长时间,徐文长实在熬不过,想出一个捉弄的办法来。他这次出游,本想顺道去拜访一个旧友,随身带有两斤上好龙井。此时,他将龙井拆了,吩咐船家沏上水,霎时茶香四溢,惹得一群老太婆满口生津,徐文长就招呼大家一起用茶,因行船多时,一船人都没喝过水,这些老太婆也不客气,开怀畅饮进来。

这徐文长今天特别勤快,你看他赶前跑后,又是烧水,又是倒茶,让一班老太婆不忍拂了他的好意,再加上茶好,不知不觉都喝了不少,大家都有了尿意,于是开始凝神屏气,都没再说话,只想着船快点靠岸。

徐文长可不管这些,但见他挺胸凸肚立于船头,摆了一个滑稽的姿势,对着并面就横扫了一梭子,终于有一个老太婆忍不住笑出声来,接着全船人都忍俊不禁。

这一笑不打紧,却让这些人岔了底气,全都尿了裤子。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