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奇闻故事会,搬家 故事 2024-10-04 01:35:06 0 0 装逼的反义词是什么,急求? 说真的,我小时候翻烂了这本书,去年搬家就嫌重就丢了,不然可以给你们看看支离破碎的书。。。。 出处,释义,近反义词,造句,应有尽有。。。。 就当故事会看了,出狱后还可以出口成章的装逼,一举两得,我看行~~! 如何评价清代文学家李渔? 怎么评价他呢?我感觉他就是中产阶级趣味祖师爷的矛盾人生啊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有这么一对年轻夫妻:他们俩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移居在云南的一个小镇。 种菜、做饭、享受生活; 骑车、跑步、在月光下读书写字。 那恬静淡然的画面,真的是诗意的起居。 我相信,这样的镜头会触动无数中产阶级的心灵,他们内心深处或者嘴上一定或多或少向往这样的生活。 但是,我更确信,没有几个人能够像他们一样把向往变成现实。 因为古往今来有登峰造极的中产阶级趣味的人,都多少有这种矛盾和撕裂的个性。 李渔,一个在戏剧、文学、性学、养生、室内装修、园林艺术、妆饰美容、家具古董、饮食烹调、娱乐业、出版业等几十个领域堪称专家。样样出神入化,样样都可以遥空成为中产阶级生活的祖师爷。 李渔来到杭州,开始了他的商人之路。 为了寻找商业模式,一开始李渔在杭州的的繁华路段、各个戏馆和书铺到处作市场调查。他发现在杭州,无论是从上层还是普通市民,都喜欢戏剧、小说这些说故事的行当。李渔大腿一拍,哇哦,这有何难度。清初流行的散文、小说、戏曲、赋、记、传、赞、辩、铭、引等20多种文体,他都能应付自如,妙笔生花。所以,写一些戏剧小说,对李渔来说不难。特别是当初的小说讲究众体皆备,就是好小说中,也要包含好的诗词等其他文体,才能小说丰富,比如红楼梦就是这种好小说。到现在也有琼瑶不仅小说写得有文笔,音乐歌词写得比小说更好。李渔嘛,清初文体,都是高手,这对他来说,写小说戏剧,是展示才华的舞台。 于是,他开始“卖赋以糊其口”,一方面解决一家人生计,另一方面也促进自己文学爱好。按照咪蒙老师为何做公号的话说,就是又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又可以赚钱。当然,二者所在的时代和观众选择,自然大不同了。就这样,做着喜欢做的,又能赚钱。咪蒙老师选择了公号上讲故事讲段子,哗众取宠获得流量。李渔,也开始一条当时被时人视为“贱业”的“卖文”之路,开始了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卖赋糊口”专业作家的创作生涯。 他那几年的创作力很强,短短数年间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还有《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现在这些很有戏剧性很动人心弦的通俗文学作品在当时被正统文人所不齿,视为末技,但由于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符合观众们的喜好和情趣,总之,作品一问世,便畅销会登上畅销排行榜。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成为抢手货。和凤姐口中的人文社科类杂志《故事会》差不多。 李渔一生,是无产中产阶级的感觉:一未仕进,二无恒产。他全靠一支笔,养活一家人。他的背后,是他深厚的文化、天才的技巧和商业天赋。 李渔的商业天赋,是要让现代人汗颜的。比如产业链和版权从业者,建议拿李渔作为祖师爷拜一拜。 李渔靠着才华和会迎合大众口味,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可惜,在版权意识法律没有健全的清朝,李渔没有拿到什么好处。他的作品一问世,马上就有盗版。清朝的印刷技术比过去发达一些,让盗印变得容易,只要买一本新书,自己找几个刻书匠在家里刻印就行,无需付给李渔稿费。李渔的作品非常受欢迎,他的新书只要在杭州市场上出现,苏州南京等地的书商很快就能翻印出来。 眼看着自己的文字替别人换来大把银子,李渔好不撮火。他四处奔走,查找源头,与人打官司。其中,还有一起特别严重的盗版事件——他的书还没正式出版,盗版书却已经上市了。除了盗版,猖獗的还有枪手。书商找来几个枪手写东西,直接署上“湖上笠翁”的名字,大摇大摆上市。 为正名,李渔搬到盗印最猖獗的南京建立一个独家发行的出版公司,名为“芥子园”。他的全部作品,只此一家,算是垄断了市场。当然,如果只会独家发行,那么李渔只是优秀的商人,而不是优秀的生活倡导者。为了使自己的书卖的更好,提升了印刷的质量,特别注重书的装帧设计。用户体验就这么更加好了。眼看大家都喜欢芥子园出版社的书,李渔除印自己的作品,还重新审定编辑了很多名著重新出版,如《三国志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的原著外加弹幕点评版(评点本,可以理解为现在配有知名弹幕点评的电视剧)。这种出版法,可以看出,也许B站的创始人是李渔转世。 到南京的李渔,没有走仕途,不做官,可是一边却结交吴伟业、钱谦益、王渔洋、余怀、尤侗等文化大腕,其中不乏清初官员。和他们交游之外,李渔更加发挥文化社交和出版天赋。虽然没有走仕途,可是,却利用了“士”,也服务了官吏。 比如,李渔搜集出版明清官吏的案牍文章,也就是明清官员公文,编辑了《资治新书》。这本《资治新书》的功能没有那么“星云”,不佛系,就是工具书,是供各级官员治理政事作参考用的。书里面收集了文移、文告、条议、判语四大部,四大部底下还有钱粮、刑名、学政、军政等六十余门类。书中文书有来自国务院副总理和部位高官写的公文约稿,书前还刊有李渔的征文小启。文人兼地方官看到自己的文章可以和高官一起刊出,自然很积极投稿了。书中的公文也有有李渔的的评点。简直是今天参考书的前身。 在南京,李渔成为了中产阶级的助事业。其一,作为士与隐的矛盾撕裂体,他成功地走出了有李渔特色的大隐隐于市之路。另外,作为中产阶级的鼻祖,上可以谈全球政治经济风云变幻,另外还要会跑步马拉松和喝咖啡。李渔这时候,出版了生活指南——《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简直是中产阶级生活指南,小资情调倡导人。林语堂将《闲情偶记》誉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本书中,包括女人眼部化妆要诀、青菜如何吃出中产阶级味等。作为一本指南,对生活所有的细节都讲究。比如,一个睡觉的床铺的讲究,就有各种。李渔说,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睡眠的夜晚占了那么大比例,那么床铺什么药非常讲究。“每迁一地,必先营卧榻而后及其他”,每搬家一次,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好床铺。收拾要有讲究,床帐之内,要设个放花的搁板,床帐要绣满鲜花,这样子,视觉、触觉、嗅觉都可以模拟出一个梦酣花丛的场景。 除了小清新,还包括一些重口味,比如吃喝外的拉撒也有乐趣:“如厕便溺,种种秽亵之事,处置得宜,亦各得其乐”。当然最大看点还有教小脚控们,把玩小脚之前,要撒点香粉和糖桂花上去。 能写出如此生活指南,说明在南京的日子,大约是他一生中大隐隐于市,有李渔特色的隐居路的最好日子。矛盾中,走出自己的路,比我们现在的中产阶级快乐许多,当然,也许是因为他的收入比大理种菜的真的高出许多。 这些年里,李渔很幸运,遇到得乔姑娘、王姑娘(乔姬王姬)收为妾。李渔,这个全能人才,身兼艺人包装、导演编剧、娱乐公司老板多重才能的人,对二人VIP培训,细心调教,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家庭实验剧团,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的家庭巡回演出,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赚钱的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盛产的时期之一。《闲情偶寄》也是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可惜没过几年,乔姑娘王姑娘就先后离世了,家庭实验剧团解散了。李渔也许是无心创作,也许是身陷对二人的思念之苦,从此,他的生活收入渐渐减少,转入捉襟见肘,甚至有时候借钱过日子。 那段日子,唯一提起精神就是为了儿子回原籍杭州参加应试, 67岁的李渔迁回杭州。作为中产阶级,最后的精气神,也是为了孩子的高考。 李渔买下了杭州吴山东北麓张侍卫的旧宅,开始修缮,那是他最后的园林作品——“层园”。由于搬家的劳累,一次失足从楼梯上滚下,伤了筋骨,从此李渔贫病交加,甚至正在修订的《笠翁一家言》也难以继续了。贫困中的他向京师的老友写过一封公开信《上都门故人述旧状书》哭穷,人缘不错的李渔在朋友和官员们的资助下,借到钱修层园。 此园缘山而筑,坐卧之间都可饱赏湖山美景。“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李渔这种小资情调的人,懂得借钱,也要贫中寻乐。 以上节选来自我的著作《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中《李渔:中产阶级趣味祖师爷的矛盾人生》。本书各大平台有售哦。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林河图。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