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奇闻故事,清代野史中的哪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善恶到头终有报

一、唐伯虎的资料和野史

一、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正在他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几番周折,后经证实,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青丹上大有进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享年五十四岁。

婆罗浮屠

查看公开信息

发送悄悄话给婆罗浮屠

给婆罗浮屠发送Email

访问婆罗浮屠的个人网站

查找婆罗浮屠发表的所有帖子

添加婆罗浮屠到好友列表

二、唐伯虎的轶闻轶事

「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人们只知道他少年时候顽皮;青年时风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将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叶,以至於编造成许多传奇小说,例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等。但关於传说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实,但可以透露出,这位才子画家性格上的风流狂放,不居礼法。

当时,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画家。所以,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权势,向唐伯虎要几幅画,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权势,而好结穷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宁愿作画送给穷人,也不愿理会那些高官贵人。

从前有本叫《九美图》的书,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但当时唐伯虎却忽略了: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十张美女图?这时,书僮唐兴建议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观去,必可轻易的得到十张美女图,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张,而这九张美女图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祝、文、张与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於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於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为小时受父亲文林的严格管教,从不敢拈花惹草,所以当唐伯虎和祝枝山瞒著他请来两小妓对他开玩笑时,徵明即为此写了封长信,规劝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当真,两人二十年的友情从此失和。直到十年后,唐伯虎给徵明写信,坦率检讨自己的过失,徵明读毕即赶往桃花坞,两位挚友才在泪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因此,两人友情更加深厚,无话不谈,直至唐伯虎过世。

张灵,字梦晋,自幼聪明过人,曾在童子试中得到状元,但因父亲早逝,渐渐疏狂不羁,嗜酒如命。祝枝山见他可惜,收他为徒,从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云游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发现没带钱,於是唐伯虎找张白纸,几笔勾勒,便成青山绿水,祝枝山接过笔,题了四句诗,更增色不少,最后梦晋在绿水旁添了个汲水小童,顿使画面生气盎然。此画不但付了酒钱,更让他们多喝了几杯。[梦晋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终为唐伯虎他们的最佳挚友。]

[:smilie:]32.gif[/:smilie:]参考资料:

唐伯虎传奇梁燕林郁文化出版社

吴门才子加话马春阳可筑书坊

唐伯虎的故事

自从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问世以来,由於民间艺人和戏曲的喧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伯虎也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其实,这是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来面目,历史上的唐伯虎,不仅没有传说中的风流韵事,而且活清贫,一生坎坷。

唐伯虎,名唐寅,生活在明代中叶,出生在一个小商人的家庭裏。从小才气横溢,诗文书画,无一不工。弘治年间,考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一时名声大振,他也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可惜,好景不长,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唐伯虎受到科举舞弊案的牵连,吃了一连串冤枉官司,从此科举无门,功名路断。

唐伯虎功名无望,婚姻也很不幸。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门,十分势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夫贵妻荣,谁知唐伯虎却因科场舞弊牵连,失去仕进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从此夫妻反目,日日争吵,最后终於劳燕分飞,离婚了事。后来,有个叫沈九娘的女子走进了唐伯虎的生活,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谐,不幸,沈九娘又过早去世了。唐伯虎从此再未续弦。

科举失败,婚姻不幸,使唐伯虎受到很大的打击,便落魄江湖,漫游名山大川,潜心书画创作,终於成为一代大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在苏州流传著他的不少故事。据说,有个人与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画一幅,画的是一竿清竹临风而立,竹竿上趴著一只纺织娘。此人回家后,就把唐伯虎的赠画挂在房间裏。到半夜,此人在睡梦中被纺织娘的阵阵叫声吵醒,他爬起来,掌灯四处雪找,最后发现,鸣叫不停的纺织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画中的那只。还有一次,唐伯虎为一个朋友的扇子画了三只河虾,这个朋友爱不释手。一次乘船出游,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裏,扇面上的三只虾竟一齐从扇面上跳到河裏游走了。这些传说,传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画技之高超。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他在一首诗中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反映了他宁愿贫穷,也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开罪了达官贵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在一首诗中说:“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生活窘迫得几无立=锥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直接了当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状况。西元1523年,53岁的唐伯虎在贫病中死去,死后贫穷,无力安葬,只得在住宅边暂痤。如今,在苏州桃花坞唐伯虎住宅遗址附近,还有一条名曰“唐寅坟”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后,由唐伯虎的亲友凑了钱才将唐伯虎灵柩迁葬於城西横圹王家村。

悠悠岁月,四百余年过去了,苏州人民始终缅怀著这位杰出的画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市人民政府出资百万余元,重修了唐寅墓,并在其墓地建造了纪念馆,陈列唐寅事迹及其作品,并於198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唐寅纪念馆内,有一幅楹联,概括了唐寅的一生。抄录如下:

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

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圹美景,替湖山花月坛妍。

开场

[B]有一天,祝枝山到苏州桃花坞唐家去会友,见唐伯虎正在挥笔作画,画的是幅山水立轴,远山近水,云雾缥渺,十分生动,就取笑说:「老弟,你的山水画得不错,简直超过你师沈周的真传;不过画起仕女来就差点了。」

唐伯虎那时年少气盛,听了极为不服,说:「我的仕女画有哪些不好?」祝枝山见唐伯虎认了真,就笑笑说:「你画一般的仕女没有意思,要是你能在一年之内,把苏州城裏有名望的小姐,画十张美女图出来,我就服贴你,还可以跟你打三百两银子的赌。」唐伯虎被祝枝山一激,有仔细思量,就满口答应了。

送走了祝枝山,唐伯虎细细一想,才知又上了祝胡子的当。试想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十张实有其人的美女图到哪裏去画?

明明这个东道要输定了,因此心中甚是不快。书僮唐兴十分伶俐,当下献计道:「相公,依我看十张美女图倒也不难,每月初一、月半总有人去玄妙观烧香,烧头香的往往都是些大家闺秀。你和玄妙观老当家是棋友,可以早一天睡在观裏,打扮成小道士模样去剪剪烛花,敲敲钟碧,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吗?」唐伯虎一听有理,就依计而行。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又是一个十五快到了,唐伯虎照例带了唐兴住到玄妙观去。一早,只见有个姑娘,既不坐车,也不坐轿,一身青布衣裙,头上还插著一朵鲜花,面如满月,眼似流星,脸色白裏透红,十分动人,只是感到有点面熟。定睛细看,原来是桃花坞街上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唐伯虎见了她,不由心中一慌,「嚓唧」一声,剪烛花的剪刀掉到了地上。

阿桂正要拜神,见此情形,不由抿嘴微微小道士的慌张样儿,不由又是一笑。唐伯虎更慌了,连烛剪也不敢拾,急忙向殿外退走,不想正碰在刚进殿来的老当家身上,不由得「哎呀」一声。这样一来,阿桂更感到好笑,回头又是一笑。就是这「三笑」,后来就有人编出了《三笑》的故事。

中段

[B]唐伯虎回到家裏,像往日一样,在书房中将早上见到的形象画了起来。刚刚画毕,只见娘子陆昭容走进书房,将画仔细一看,皱著眉头道;「这不是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麼?」唐伯虎就将如何与祝枝山赌东道之事详细告诉了她。

陆昭容埋怨唐伯虎道:「这些美女图,画的都是名门闺秀,要是给祝枝山拿了去,不知又会惹出什麼事来。你千万不能给他,以后再也不可去偷画美女了。祝枝山来了,我自有话回答。」

这天约期已到,祝枝山兴冲冲地来到唐家。唐伯虎就按照陆昭容的吩咐,将画一幅幅展开,让祝枝山过目。正看到第九张,只听一阵脚步声,陆昭容在前,唐兴在后,跨进书房。陆昭容一本正经地对祝枝山说:「祝大爷,唐寅年轻,不懂世务,你作长兄的不教他循规蹈矩,反而叫他去画大家闺秀,传将出去,叫我们相公有何脸面见人?还不快快将这十幅图画拿去烧了,免得日后招惹麻烦,自寻烦恼。」

唐兴早已心中有数,一声答应,将画一捧,往外就走。不一会,只见天井裏一缕浓烟升起,纸灰化作片片蝴蝶,陆昭容也佯怒回房而去,弄得祝枝山平生第一遭没有得到便宜,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这是陆昭容的一计,九美图一张也未曾损伤,烧毁的只是唐伯虎平日作废的画稿。这麼一来,东道银子并没输掉,九美图也留传了下来。据说在清代末年,还有人看见过呢。

唐伯虎与祝枝山打赌,因为没有将十美图画全,心裏总觉不畅。一天清晨,他坐在妆台旁边,看著娘子陆昭容对镜梳妆的情景,忽然灵机一动,画兴大发,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要是让娘子给我做画中人,岂不妙极!

他喜孜孜地对陆昭容说明心意。从前妇女连面孔也勿肯给人家看见,陆昭容也是这样。她一听见丈夫的话,羞得粉面通红,囗裏连连说:「这加何使得!这如何使得!倘若传扬出去,不但人家要说相公轻薄,连我也体面难存。」

唐伯虎说:「闺房作嬉,人之常情。我若将娘子花容流传后世,岂不是段风流佳话!」昭容本不答允,但经不住唐伯虎横打躬、竖作揖,缠得没法,只得说:「相公一定要画,那就画张背影图,使人家见了也认不出来。」陆昭容的意思是:从古以来,画人哪有画背影的。

这麼一夸,可以打消丈夫的画兴,就不再硬缠了。哪知唐伯虎一听此言,连连拍手称妙:「娘子真是绝世聪明,我作画多年,倒从末想出过这等新意。」

陆昭容因话已讲出,只得随丈夫来到后花园的荷花池畔,半倚羞假山石,把花撒入池中,逗引池鱼作嬉。这一次,唐伯虎给妻子画了一幅(美女嬉鱼图)。

只见那画中的美女,肥瘦适中,长短合度,云鬓高耸,粉面低垂,真是画得亭亭王立,婀娜多姿。尤其是有一种少女独特的娇憨俏丽的神态,活现纸上。画成以后,位居十图之首。

因为前面九图都是惊鸿一瞥,而这一幅,因为唐伯虎与妻子朝夕相处,十分熟悉,所以更加维妙维肖。

尾声

[B]本来故事可以到此结束了,哪知这张图画得实在太好,到了后来,又引出一段逸事来。

那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读书公子,从一家败落乡绅的子孙手裏买到了这幅画。见画后,他每日如醉如痴,越看越爱,越爱越迷。心裏想道:这位美人背影这麼动人,正面更不知有何等标致!从此茶不思、饭不想,口口声声念著:「美人儿,你怎麼不回过脸儿来?」

家裏的人见他日渐消瘦,著急万分。请了医生,都说是心病需要心药医,若是心中想看的东西得到了,病也就霍然而愈,否则药物不能奏效,医生无能为力。

有个聪明人想了个办法,趁那公子昏睡之时,将画换了一幅。景致、衣物均同,美人脸却是正面的。那公子一看,画中人十分平常,一场相思就此断念,病也就渐渐好起来了。

所以,人家说,唐伯虎的画是活的,一张背影图还害得后世人生了一场相思病哩。 [/B]

二、清代野史中的哪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善恶到头终有报

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一直以来就有许多野文趣事流传,人们对于这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华夏的朝代,也有着极大的探究好奇心,因此,关于清朝的野史真的是出了一部又一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白话清朝野史大观》,这部书里面汇集了多个作者的作品,有官场奇闻,有后宫传奇,也有民间野史,那么你听过狐仙求救、妇人杀夫的故事吗?

一、狐仙求救

这是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关于县官袁简斋的故事。当时,袁简斋已经在几个地方的贫困县,做了好几任县官。

虽然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兢兢业业,为地方的经济、治安做了极大的努力,也是小有成效,但是由于他太过于清廉,每次都没有多余的银钱去贿赂上级领导。

结果这一任县官到期之后,他又被打发到另一个贫穷的县上当县官,这个县叫上元县。当时的交通特别不方便,

袁简斋更是只有一辆破旧的小马车,紧赶慢赶,天黑之后还是没有赶到上元县。

黑漆漆的山路让袁简斋和两个随从迷路了,正当他们感到筋疲力尽的时候,突然前面出现了一簇小小的光芒。他们以为是山间的住户,就赶着老马驱车过去,这才发现这簇光芒是移动的。

他们靠近一点,光芒就向前移动一点,就这样一来一往中,袁简斋居然发现他们走出了弯弯绕绕的山路,现在已经到了上元县。

而那簇光芒这时候却变幻成狐狸的形状,

正当袁简斋和仆人惊悚之际,这个狐狸形状又变幻出了一名妙龄女子的模样,遥遥的向袁简斋

鞠了鞠腰,然后就消失了。

虽然时间很短暂,可是袁简斋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完全看清了女子的模样,牢牢记在了心里。

五年后,已经在上元县熟门熟路的袁简斋,这天正在府衙内忙碌着,却突然听到有人闯进来,急急忙忙跪倒在他面前说:大人,求您去城北李家看看吧,要出人命了!

这城北李家是当地有名的富裕人家,听说他们的公子

5个月前才刚刚成亲,为什么会闹出人命呢?这样想着,袁简斋就起身去看下。

到了李府才知道,原来是李家刚过门5个月的儿媳妇,居然产下了一个足月的男婴,李家人认为这个孩子,肯定是儿媳妇在成亲前和别人珠胎暗结的,因此不能容下这母子二人,要儿子休妻。

这个女子抱着孩子跪在地上哭得肝肠寸断,听到袁大人到了,急急跪走到袁简斋面前,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就决堤了。可是这下轮到袁简斋惊讶不已了,

因为他发现李家的儿媳妇,居然是五年前自己到上元县迷路的那个晚上,遇到为自己引路的狐仙!

这个发现把袁简斋吓得不轻,可是他一下子就清醒过来:救人要紧!于是,袁简斋腹中打了下草稿,又和这家人了解这个儿媳妇过往的为人处世,随后徐徐道来。

你家儿媳妇自从嫁为人妇之后就足不出户,并且贤惠能干,没有丝毫出轨的行为,这就说明她的人品不错;况且我们常说早产的孩子都是贵人命格,提前健康来到,是这个孩子和你们的缘分,你们不应当怀疑自己的儿媳妇呀!好好过日子,好好带孩子吧。

看着这个女子眼中的坚定和真诚,袁简斋又下了一剂猛药:这样,

为了让别人不再嚼舌根,我今天就认下这个孩子,以后我就是孩子的干爹了!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李家万万没有料到的,县老爷亲自来担保,以后谁还敢说什么呢?于是就这样,这名女子继续留在李府,这个孩子也得到了健康成长的环境。

这个故事被记录到《白话清朝野史大观》中,想告诉人们只有善良、真诚才能够得到好报,可是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则是完全相反的。

二、毒妇杀夫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和他们有点类似。清朝时期的一处乡下,有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张生,娶了位彪悍的妻子翠莲。

妻子不仅对自己的丈夫呼来喝去,指手画脚,还到处沾惹一些烂桃花,让张生的头上绿油油一片,

可是张生想着家和万事兴,也希望自己的妻子哪天能够想明白,就一忍再忍,还不断的加班加点干活,希望能够挣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妻子。

这天,邻村有人介绍了一个活计,但是要去邻村干上三天活,工钱却不少,张生很开心,回家便和妻子说了下,就收拾工具去邻村干活了。

可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张生失去消息的那几天,他的妻子却一点也不担心,依然过得很滋润。

这天突然下起大暴雨,雨后湖水都涨了起来,有位村民居然在村子的池塘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急慌慌的就去报了衙门。衙门请仵作检查之后,得知尸体的主人是被害死后丢到池塘里的,而且已经去世有好几天了。

根据这段时间村民们的生活轨迹,县官很自然就想到丈夫已外出多日未归,却未报官的翠莲。翠莲被通知到衙门后就开始嚎啕大哭,说她的丈夫死得好可怜,肯定是被人害死的!

县官一下就怀疑了翠莲,问她如果是被人害死的,那么谁最可疑?

翠莲说出是村东的陈家儿子,说只有和陈家儿子有过争执。

原来陈家儿子在几天前曾当众嘲笑了张生,说翠莲给他戴了这么多顶绿帽子还不敢休妻,当时张生气极了,就和他争吵了几句,可是按理说,这样的情况也不至于到杀死对方的地步。

陈家儿子也气急了,就让村里的秀才写下一纸诉状,将翠莲平常的所作所为告到了县官那里,县官对翠莲施加压力,

恐慌之下的翠莲才承认自己伙同情夫将丈夫杀死,然后诬陷陈家儿子,就因为陈家儿子说出自己水性杨花的事实。

虽说野史也有一些夸大的地方的,但还是能够告诫人们善恶之别,做人还是要以诚信为主,切不可因为一点私欲就做恶人,因为终究会有恶报的。

三、有什么关于野史类的书籍推荐

对于热爱探寻历史深处故事的你,这里有几部不容错过的野史佳作,让你在阅读中感受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精彩片段。

1.《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宫廷秘辛的集大成之作

这部书籍如同一部清代的百科全书,分为“清宫遗闻”、“清人逸事”、“清代述异”、“清代文苑”与“清朝史料”五个部分,文字量惊人。精选版《白话清朝野史大观》仅选录精华,以“清宫遗闻”、“清人逸事”和“清代传奇”三个篇章,带你领略那个朝代的繁盛与神秘。其中,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出差时的趣闻,更是生动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流韵事。

2.《开元天宝遗事》——盛唐风华的生动写照

想要深入了解唐朝的繁华与人物风貌,《开元天宝遗事》无疑是你的首选。书中详尽记载了唐玄宗、杨贵妃以及李白、杜甫等才子的生活琐事,其中杨贵妃梦中与玄宗的奇妙故事,让人感受到盛唐生活的真实与浪漫。

3.《万历野获编》——明朝第一八卦小能手沈德符的杰作

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是野史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大明时期的奇闻逸事,包罗万象。例如,沈德符笔下仆人光着身子戏水的趣事,让人在轻松一笑中领略那个时代的世俗风情。

4.《清稗类钞》——清代野史的瑰宝

作为清代第一野史,它记载了顺治出家、纪晓岚斗和珅等经典故事,更以其对社会新闻的深度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暗面,如“人熊”“人犬”事件,令人深思。

5.《酌中志》——明朝皇宫生活的独特视角

刘若愚的《酌中志》是太监撰写的历史笔记,通过太监宫女的日常生活,展现出皇宫里的烟火气。书中丰富的皇家食谱,揭示了皇家生活的另一面,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6.《青泥莲花记》——风尘女子的高洁传奇

这部独特的历史书籍,聚焦于风尘女子的高尚品质,如王翘儿的智勇双全与悲剧命运,让读者在她们的故事中感受人性的光辉与家国的悲欢。

这些野史作品,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枚枚明珠,照亮了那些正史中不易触及的角落,让人在阅读中收获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更深沉的人生感悟。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