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奇闻故事(唐伯虎的资料和野史)

一、妙联故事五则

连环联,是一种制联方法,又叫顶针格、联珠法,联中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一样,读来饶有趣味。如“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烧火火烧烧火杖;渡船船渡渡船人。”“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等等。再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

这是湖南长沙流行的一副对联,联语综合运用了顶真、同音异字等多种手法,联中“阁阁”、“鸽鸽”、“洲洲”、“舟舟”等顶真,“鸽阁”和“洲舟”同音(或谐音),颇具匠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相国小姐,貌秀丽,有文采,立志要嫁一个才子,条件是只要对通她的上联,不论贫富都行。她把上联贴在相府门外: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上联运用的技巧更多,有顶真、拆字、集句等,联中“寺”、“诗”顶真,同时“寺”和“诗”都用前面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最后一句唐诗中,“月”又是“明”字中拆出来的,难度很大。一位姓林的书生写出了下联,贴在相府: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相国小姐看了,非常满意,便与之结为夫妻。

还有这样一副对联,综合运用连环与回文技巧,堪称连环联中的妙对: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在连环联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文之对客人联。传说吴文之幼时能对,某日家中来客出对: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吴文之对曰: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客人叹为观止。

三国名将关云长,在民间千古名扬;关帝庙到处可见,以北京为例,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清代的关庙,北京城内外达到二百多个,占北京总庙宇的十分之一。其它地方的关帝庙也不计其数,关帝庙联也各有特点。湘潭市关圣殿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

此联突出了关羽勇武好胜的性格。左宗棠曾撰常德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上联说关羽上继文宣大圣(孔子),下开武穆(岳飞);下联结合地理形势与关羽的事业加以发挥,很有特色。

宁夏六盘山上有座关帝庙,其庙联是劝人诚心做人: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这副对联叫人学关羽的品德,不要假心假意。台湾的一副关帝庙联,则用“忠义”二字对关羽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忠心贯月,千秋帝与王。

在居室内挂一副对联,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志趣、爱好和品格。爱国教育家蔡元培举进士后,供职翰林院,他曾在寓所贴上一联:

都无作官意;

惟有读书声。

蔡先生并不是故作清高,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愿意沉醉在书声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年轻的时候也是在读书声中度过的,他的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缘缘堂》书房写联:

星河界里星河转;

日月楼中日月长。

书斋联宜恰到好处,不宜夸海口。否则,引人笑话。清代才子袁枚居随园,曾在书斋里挂一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所谓《三坟》、《五典》、《九丘》,都是传说中的上古之书,早已不传,袁枚如何读得到?袁枚的好友汪客甫听了,登门找他借上古之书,他自知惭愧,连忙撤掉了对联。

许多卧室联是个人好恶的表白。郁达夫的故居联: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卖书。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家里曾有一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此联简直已是范老的座右铭了。

某地有一庸医,不通歧黄,常常误人性命。有人因撰一联贴于其门: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上下联各用一成语,但隐去一字,真是妙语天成。

民国时期,曾广泛流传一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借“税”与“岁”、“贫”与“平”谐音,对当时苛捐杂税众多、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清朝有年科举考试,题用《大学》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视力不佳,把“昧昧”看成“妹妹”。批卷者看了,不觉好笑,挥笔写出批语,与考生之题恰成一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脚有点跛,老丈人嫌弃他,从不让他进门。一年,女婿居然考中秀才。丈人请女婿吃饭,席间,丈人出一联嘲讽女婿: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步,低一步;

不巧,老丈人是个独眼,女婿便借题发挥,嘲笑老丈人:

泰山错看,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1933年1月,红军到了四川枫香沟,当地乡亲敲锣打鼓迎红军,有人写了一副春联献给红军:

红军到,反动逃,土豪劣绅藏猫猫,猫说妙妙妙;

苏区乐,满山歌,人欢马叫笑呵呵,鸡鸣喔喔喔。

这是一副拟声联,上联借用猫的叫声,赞扬红军来了,反动派跑了;下联用鸡的叫声来说明苏区欢乐的情景。

还有一副拟声联,也很有趣:

山童采栗用筐接,劈栗扑簏;

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联中很富生活情趣,是一种善意的取笑。

郑板桥有一次与人联句,他出上联,一位老塾师对下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俗语有“家有五斗米,不当娃娃王”的说法,说明旧日中国当塾师的是何等艰辛,下联正是道出了他们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与此相反,也有道出一年四季快快乐乐的联语:

翘首望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雪风雪中,不乐亦乐。

这是西湖“仙乐处酒家”联,上联句句切“仙”,白、林、苏分别指李白、林逋、苏轼,下联句句切“乐”,一副活灵活现的四时行乐图。

据说曾有一长须老者出联,金圣叹对下联: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与夫人联对,夫人出对,李调元应对: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有一联劝人一年四季不忘耕耘的,很有意思:

南来北往,货物流通,遂成东镇西市;

春耕夏锄,禾苗生长,才有秋收冬藏。

把各种各样的颜色构为一联,也是别具匠心的。请看这一副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联中“赤”字与“青”字虽重叠四次,却显得流畅自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尧日舜天。

这是曾做过莫愁湖主人的徐达题金陵明宫联,联中将朱元璋比作古代的尧舜,虽有溢美之辞,但此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青、白、绿、红点缀其间,却也艳丽无比。还有一首怪联:

关公骑马过赤壁,红!红!红!

孝子放羊上雪山,白!白!白!

此联的上半联都是隐喻,联末各用三个“红”和“白”来加以重叠,使色彩更加鲜明。

古花已见古人醉;

今花还对今人红。

在我国浩瀚的联苑中,花联为数不少,几乎自然界的花卉,在对联中都能找到,其中不乏有情有趣者。有人集古诗为联,描绘今天的好光景: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有人以中药入对,一刚一柔,一文一武,浑然成对,趣味盎然:

白头翁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花联”中还有不少巧思妙对。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联中“上、尚、和、荷”与“临、林、汉、翰”各各字音相近,颠倒可读,趣味无穷。解缙写的一副春联更妙。联云: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他用蒲、桃谐音葡萄,梅、桂谐音玫瑰,巧思妙对,不露斧凿之痕。

胆瓶斜扦四枝花:杏、桃、梨、李;

手卷横披一轴画:松、竹、梅、兰。

这一联一下子道出了六种花:杏花、桃花、梨花、李花、梅花和兰花。可还有比它更多的,请看: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联中写到的八种花名又是草药名,串起来实属罕见,特别是“合欢”、“含笑”、“迎辇”、“凌霄”当作动词来用,则更为高妙。

爆竹三两声人间易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几点梅花加上几声爆竹,有声有色,为新春增色不少,真不亏为一副梅花妙联。历来有关梅花的妙联极多。像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以梅花自比,格调清丽,堪称一时名联。扬州梅花岭上的史可法祠堂,后人也曾撰联云:

殉社稷只江北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写史可法为国殉难,像“风中劲草”、“岭上梅花”,被后人传颂。

在咏梅联中,最受传扬的是挽周总理的对联。周总理一生功比天高,光明磊落,像梅花一样心胸高洁,令万代敬仰。联云:

泰山凭海先接月;

寒梅杖节最凌风。

在我国的对联家族中,有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联虽颇为少见,但大都很精采。比如这样一副: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这一副节气联的上联不仅指明了春分与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月份(农历),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昼夜相平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换了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另一副对联做得则更为奇妙:

霜降如小雪;

春分不大寒。

这一联总共只有10个字,却包容四个节气,上联中的两个节气名称用一个“如”字相连接,即变成了“联中有景”,让人们欣赏到了一幅秋冬时节的“霜晨图”;下联中间的“不”字用得十分巧妙,与后面的大寒相连,把春分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征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与这副对联异曲同工的还有另一副: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现重阳。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节气联,联语中虽然没有嵌进节气名称,但一笔一划都与节气有关联,这就是“消寒迎春联”。比如: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这几副对联每个字都是九划,上下联语各有81画,其书写的方法是从每年冬至(“一九”第一天)开始,每日上下联各写一笔,写完九九八十一日,正好到了春分,此时整幅联语写成了,也寒消了,春来了,故而叫做“消寒迎春联”。

诗词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有“斗酒诗百篇”之说,虽说有些夸大,但也道出了诗与酒的关系。对联与酒同样亲密无间。酒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佳联者,不胜枚举。曹操早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名句,表现了一个乱世英雄的开阔胸襟。饮酒寄兴,须适可而止,“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工诗名扬天下,其嗜酒之癖古今驰名,向有“酒中仙”之誉。“阶下举杯邀明月;篱边信步赏花开。”联中没有一个“酒”字,但却是一副酒联,且属对联中的晦明嵌字格,上联暗示,下联明嵌,上联暗嵌“酒”字,下联明嵌“花”字。所以今人王友才题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联曰:“我辈此中宜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有的酒联,除表明一些酒店、酒馆、酒厂的经营性质的宗旨外,大都对酒致以赞美之辞。有的酒联,不仅内容得体,在表现手法上也十分巧妙。传说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与友人一次对饮时,曾吟一联曰:“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此联也没有一个“酒”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一副饮酒联。上联中的贾岛,是晚唐著名“推敲”诗人,联语以其名字谐音“假倒”,描写出酒后的醉态,维妙维肖。下联中的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曾作《酒德颂》。也是以其姓名谐音,描写酒席上“酒逢知己千杯少”,宾主开怀畅饮,酒杯点滴无余的情景。谐音自然,雅俗共赏,妙趣横生。

有的酒联,则多以典故点缀,清淡传神,明快含蓄。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泉香凭谁问?酒冽待君尝。”刘伶、李白是古代闻名的嗜酒文人;“杨柳岸”是柳永词名句;“杏花村”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迢指杏花村。”“香泉”、“酒冽”,见诸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还有的酒联,极言酒之威力,十分幽默风趣。如:“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沽酒客来风亦醉;欢宴人去路还香。”这些联属对工巧,妙趣无穷,雅俗共赏,不仅令人看了捧腹大笑,而且能引人开怀畅饮。既然酒的威力如此之大,有些贪杯好胜之徒偏偏不信邪,结果上了酒家老板的当。当然也有劝人少饮的,这些酒店老板很懂得生意经,一副“菩萨”心肠,如:“交易小心,须知良莠难辩;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更多的酒联,则是以热情的态度,渲染酒的品种与酒力,招引顾客光临。据说过去有家酒店生意萧条,几近倒闭。后来请位秀才写了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来店喝酒的顾客便越来越多,很快生意兴隆了起来。某地一小酒家,门上贴对联曰:“头上白云悠悠过;足上清泉潺潺流。”横批为“太白酒家”。许多人读了此联,无不拍手称绝,自觉不自觉地要进去痛饮两杯。的确于此饮酒,头上飘着悠悠的白云,足下流着潺潺的清泉,眼望着远处蜿蜒的群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在其中,乐在其中。另一家酒店门上的对联这样写道:“美味招徕云外客;清香引出月中仙。”联语情趣盎然,谁读了也会胃口大开,非得痛饮一番不可。山西汾阳县城东北15公里,有一酿酒闻名的古老村镇,镇上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井水芬芳甘冽。该村镇八槐街有一杏花村汾酒厂,所酿汾酒竹叶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厂门有联曰:“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以飞鸟化凤、游鱼成龙作烘托,极力夸张酒醇。飞鸟闻香能化凤,游鱼得味能成龙,人饮了如此神奇的佳酿,又该怎样呢?言外之意,只有让酒客自己去心领神会了。

在以酒入联之作中,也有着意于抒情写景的,如:“秋月春花名士酒;青山绿水美人箫。”月是秋月,山是青山;花是春花,水是绿水;酒是名士来饮,箫是美人来吹,一副赏心悦目的饮酒行乐图!

还有一些故事联也与酒有关。传说有一天苏轼与秦观乘船外出,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地走着。苏轼出对道:“醉汉骑驴,步步颠来算酒帐;”秦观一时不能对出,想着想着,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俯一仰的样子,即对道:“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在酒联中,也有一种消极的以酒浇愁的内容。如“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消愁有绿蚁;解忧唯杜康。”后一联中的上联扣李白“举杯消愁”和李珣的“素鼓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的诗句;下联切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联语悲观消沉,格调勽高,但对仗工整,用典得当,从艺术角度上还是值得鉴赏的。还有一类嘲讽的酒联,如某君赠酒徒联:“红白相间,醉后不知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只卖东西。”嘲讽有力,入木三分,寓意深刻。四川乡村里过去土地庙不少,用得较多的对联是:“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均要肥。”把那些“当方土地”的小丑人物生动地刻划出来。过去的保甲乡约,就是最直接的敲诈勒索善良百姓的“大油嘴”。“土地老爷”就是比喻这些家伙的代表人物。联语巧绝妙极,堪称画骨之笔。若借用嘲讽当今极少数贪脏枉法、受贿纳赂的人,无疑也是挺合适的。

在丰富多采的中药宝库里,有些中药名或成药名本身就含意深远,并有悠深的寓意,给人以闲情逸致。不少文人学士看中药名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运用药名撰写“药联”,给药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表现手法颇为工整严谨,使人读后既得到艺术享受,又增进中药知识。现举几例如下: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海龙海马通四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

红娘合欢一见喜;

紫苑迎春广木香。

刘寄奴含羞望春花;

徐长卿砒霜采腊梅。

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

两仙膏话四珍伏海龙专使虎杖。

想当年,辞知母,别莲子,走了几个月季,过了多少生地,到了沙苑,一路上斩荆芥,披蒺藜,满道桔梗;

到如今,心甘遂,酬远志,经历千离百合,赢来万家合欢,又茴香里,半途中赏红花,走熟地,路路皆通。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而“无情对”的特点却是: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相差越远越好,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乐趣。下面是几则无情对的趣事:

解放前,上海一家报纸悬高奖出上联征对:

五月黄梅天;

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征。结果出人意料,金榜获选的下联却是:

三星白兰地。

原来这是酒厂老板在报纸上别出心裁地做广告。“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征联活动使“三星白兰地”酒名声大振,也使“无情对”广为人所知。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张之洞作答:

树已千寻难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对“果”,乃物名;“千寻”对“一点”,皆量词,古八尺为寻;“斧”对“干”,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可谓字字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张之洞出对:

陶然亭;

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一客却以人名为对:

张之洞。

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叶先生出联:

鸡冠花未放;

有人对:

狗尾草先生。

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与叶先生开了个玩笑。

有一联句,出句为唐诗,对句竟是三个国名: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初读两句简直势同水火,细加品味莫不叹服对得工巧。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而甚难其对。”解缙应声答:“容易。”朱说:“既云易矣,何久不对?”解说:“臣适已对了。”朱始恍然。“色难”,既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

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给人带来突然情趣,却又回味无穷。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夫妻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 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

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 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众人惊叹不止。乌老欣喜异常,亲自铺开宣纸道:“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书一副。”未等清照表态,明诚抢先应诺,他揣度一番,纵笔写下五个大字:

三多福寿子;

只见清照从容镇静,目光落在乌老的书架上,灵机一动,低头写道:

四诗风雅颂。

明诚一心想难倒清照,向乌老施一礼说:“这般拙联既得老人家错爱,我夫妻再献一联,可否?”“好,好,好,真是求之不得!”乌老又亲自铺开了宣纸,明诚毫不谦让,刷刷刷就是几个大字:

乌龟方姓乌,

众人一愣,乌老脸上顿时也乌云密布。清照不慌不忙,在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

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

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明诚万没想到如此致命之词,清照竟能巧对,便“死不服输”地续写下联:

老鼠亦称老,

清照嫣然一笑,将明诚轻推一旁,提笔而书:

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

众人为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至此,明诚也不得不服清照锦心秀口,机敏过人。

(作者:曾伯炎推荐:孤寒鸭)

偶有文章娱小我;

独无兴趣见大人。

10年前,此联由流沙河撰写,楷书于宣纸,被海外游客从杜甫草堂好雨轩书画廊发现,一掷千金购走,便成为新闻,也开始了流沙河撰联卖字的业余爱好。

在短句表意,且由对仗与声韵平仄约束下出新,此功夫,今人有者不多矣!似信笔之作,却魅力独具,不熟谙汉语之神韵,无炼意炼句之功力,便很难矣。面对当今泛滥声色之娱,流沙河只迷著文之自娱,这娱趣,岂非文人精神之坚守?趋权者之炎,附大款大亨之势,已成流行,而书生不屑此道,岂非独立人格之操持?这种性格突出生动之对联,对以往那些豪语口号,无异是一种奚落,故颇受人们喜爱。

正如中国画有文人画一派,此类联亦堪称文人联,应是东坡、徐渭、板桥类诗文的发展而来,又传承了“五四”血缘,故此联语义通俗,又特个性化,纵有人喜爱,书之家中,却未必合适。不但不合适,近来,此联求之者众,而流沙河又不便落笔。我乃戏改此谐联为:

绝有文章娱小我;

最无兴趣见大人。

其实,我改得很适合大众,却恐怕无人愿求此联。不但人不来买,恐怕连鬼都不会上门!

旧日粤西婚俗,有通过婚前的“龙烛对”、“彩旗联”、“轿门联”,结婚之日洞房的“逗新娘”、“难新郎”等五花八门的项目来进行“考诗斗联”,以观其一对新人的“知书识墨”程度。这些项目,特别是在文人结婚时犹为注重。这也算是粤西婚俗的一支插曲吧。

龙烛对

粤西旧俗,男女迎亲嫁娶之日,男家除了具备酒米肉饼、干菜槟榔、八音乐队、大红花轿前往迎娶新娘之外,还要把男家准备拜祖先的龙凤礼烛,包扎装璜,外面贴上一张洒金红纸,拟好一比“龙烛对头”,让女家对回“凤烛对尾”。女家除回赠一台四椅、衣服被帐、鞋帽、器具等嫁妆外,也以拟好一比“凤烛对尾”为主要形式。这样,新郎便心满意足地带着龙凤礼烛,偕同新娘“成双成对”地回家,以谐其“好意头”。

“龙烛”出对头,“凤烛”答对尾,二者合成一副“大吉大利”的对联。旧日内容多是“百年好合;五世其昌。”“螽斯衍庆;麒麟呈祥。”“同心永结;比翼齐飞”等吉祥美意的对句。后来逐渐演变为夸耀自己氏族的光辉历史,表彰自己先人的彪炳业绩,双方互斗口气高,而故意出奇联难对,来“考”对方文墨的一种程式。这当中,亦有不少佳联妙对富有哲理及艺术性。由于有这一“考”,女方一时对不通“龙烛对”,虽日暮入夜,新娘也不能出门。故用重金聘能人高手来代对者有之,预先派人到男方处暗中打听“龙烛对头”,回来筹对者亦有之。因为谁也不愿在大众场合中承认自己的“低威”,故这一支“小插曲”,往往为婚礼增添了不少趣味,由此而引出不少奇闻轶事。

民国初年,罗定县泗纶镇榃井社许光荣的儿子聘定青桐村黄伯书的女儿为妻。迎娶之日,许家特地请黄沙秀才沈养轩为他写了一比“龙烛对”的对头:

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此联为“顶真”格联,首嵌“龙烛”为题。黄家乃泗纶三大望族之一,文人墨客,人才济济。但一看到此比联首亦不禁愕然,搜索枯肠、绞尽脑汁仍未得句。待到筵席饮完,嫁妆备妥,但“龙烛对”尾尚未对出来,按风俗新娘不能上轿,黄伯书情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其侄女黄尔慈年方十八,聪明伶俐,容貌出众,正在房中绣着枕头,闻知此事便问:“二伯父,这联尾试由小侄女学对如何?”黄伯书心想,村中云集的文朋高手个个都拈须抓耳对不上来.区区女流之辈又怎能对得来!但见天近黄昏,新娘再上不了花轿便受世人耻笑,便说:“侄女尽管一试吧,以解伯父燃眉之急!”

好个黄尔慈,望着手中的绣花枕触景生情,一下子便对出联尾来:

鸳枕绣鸳鸯,鸳弄鸯

二、唐伯虎的资料和野史

一、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正在他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几番周折,后经证实,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青丹上大有进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享年五十四岁。

婆罗浮屠

查看公开信息

发送悄悄话给婆罗浮屠

给婆罗浮屠发送Email

访问婆罗浮屠的个人网站

查找婆罗浮屠发表的所有帖子

添加婆罗浮屠到好友列表

二、唐伯虎的轶闻轶事

「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人们只知道他少年时候顽皮;青年时风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将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叶,以至於编造成许多传奇小说,例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等。但关於传说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实,但可以透露出,这位才子画家性格上的风流狂放,不居礼法。

当时,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画家。所以,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权势,向唐伯虎要几幅画,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权势,而好结穷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宁愿作画送给穷人,也不愿理会那些高官贵人。

从前有本叫《九美图》的书,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但当时唐伯虎却忽略了: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十张美女图?这时,书僮唐兴建议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观去,必可轻易的得到十张美女图,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张,而这九张美女图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祝、文、张与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於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於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为小时受父亲文林的严格管教,从不敢拈花惹草,所以当唐伯虎和祝枝山瞒著他请来两小妓对他开玩笑时,徵明即为此写了封长信,规劝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当真,两人二十年的友情从此失和。直到十年后,唐伯虎给徵明写信,坦率检讨自己的过失,徵明读毕即赶往桃花坞,两位挚友才在泪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因此,两人友情更加深厚,无话不谈,直至唐伯虎过世。

张灵,字梦晋,自幼聪明过人,曾在童子试中得到状元,但因父亲早逝,渐渐疏狂不羁,嗜酒如命。祝枝山见他可惜,收他为徒,从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云游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发现没带钱,於是唐伯虎找张白纸,几笔勾勒,便成青山绿水,祝枝山接过笔,题了四句诗,更增色不少,最后梦晋在绿水旁添了个汲水小童,顿使画面生气盎然。此画不但付了酒钱,更让他们多喝了几杯。[梦晋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终为唐伯虎他们的最佳挚友。]

[:smilie:]32.gif[/:smilie:]参考资料:

唐伯虎传奇梁燕林郁文化出版社

吴门才子加话马春阳可筑书坊

唐伯虎的故事

自从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问世以来,由於民间艺人和戏曲的喧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伯虎也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其实,这是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来面目,历史上的唐伯虎,不仅没有传说中的风流韵事,而且活清贫,一生坎坷。

唐伯虎,名唐寅,生活在明代中叶,出生在一个小商人的家庭裏。从小才气横溢,诗文书画,无一不工。弘治年间,考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一时名声大振,他也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可惜,好景不长,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唐伯虎受到科举舞弊案的牵连,吃了一连串冤枉官司,从此科举无门,功名路断。

唐伯虎功名无望,婚姻也很不幸。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门,十分势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夫贵妻荣,谁知唐伯虎却因科场舞弊牵连,失去仕进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从此夫妻反目,日日争吵,最后终於劳燕分飞,离婚了事。后来,有个叫沈九娘的女子走进了唐伯虎的生活,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谐,不幸,沈九娘又过早去世了。唐伯虎从此再未续弦。

科举失败,婚姻不幸,使唐伯虎受到很大的打击,便落魄江湖,漫游名山大川,潜心书画创作,终於成为一代大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在苏州流传著他的不少故事。据说,有个人与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画一幅,画的是一竿清竹临风而立,竹竿上趴著一只纺织娘。此人回家后,就把唐伯虎的赠画挂在房间裏。到半夜,此人在睡梦中被纺织娘的阵阵叫声吵醒,他爬起来,掌灯四处雪找,最后发现,鸣叫不停的纺织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画中的那只。还有一次,唐伯虎为一个朋友的扇子画了三只河虾,这个朋友爱不释手。一次乘船出游,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裏,扇面上的三只虾竟一齐从扇面上跳到河裏游走了。这些传说,传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画技之高超。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他在一首诗中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反映了他宁愿贫穷,也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开罪了达官贵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在一首诗中说:“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生活窘迫得几无立=锥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直接了当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状况。西元1523年,53岁的唐伯虎在贫病中死去,死后贫穷,无力安葬,只得在住宅边暂痤。如今,在苏州桃花坞唐伯虎住宅遗址附近,还有一条名曰“唐寅坟”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后,由唐伯虎的亲友凑了钱才将唐伯虎灵柩迁葬於城西横圹王家村。

悠悠岁月,四百余年过去了,苏州人民始终缅怀著这位杰出的画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市人民政府出资百万余元,重修了唐寅墓,并在其墓地建造了纪念馆,陈列唐寅事迹及其作品,并於198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唐寅纪念馆内,有一幅楹联,概括了唐寅的一生。抄录如下:

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

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圹美景,替湖山花月坛妍。

开场

[B]有一天,祝枝山到苏州桃花坞唐家去会友,见唐伯虎正在挥笔作画,画的是幅山水立轴,远山近水,云雾缥渺,十分生动,就取笑说:「老弟,你的山水画得不错,简直超过你师沈周的真传;不过画起仕女来就差点了。」

唐伯虎那时年少气盛,听了极为不服,说:「我的仕女画有哪些不好?」祝枝山见唐伯虎认了真,就笑笑说:「你画一般的仕女没有意思,要是你能在一年之内,把苏州城裏有名望的小姐,画十张美女图出来,我就服贴你,还可以跟你打三百两银子的赌。」唐伯虎被祝枝山一激,有仔细思量,就满口答应了。

送走了祝枝山,唐伯虎细细一想,才知又上了祝胡子的当。试想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十张实有其人的美女图到哪裏去画?

明明这个东道要输定了,因此心中甚是不快。书僮唐兴十分伶俐,当下献计道:「相公,依我看十张美女图倒也不难,每月初一、月半总有人去玄妙观烧香,烧头香的往往都是些大家闺秀。你和玄妙观老当家是棋友,可以早一天睡在观裏,打扮成小道士模样去剪剪烛花,敲敲钟碧,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吗?」唐伯虎一听有理,就依计而行。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又是一个十五快到了,唐伯虎照例带了唐兴住到玄妙观去。一早,只见有个姑娘,既不坐车,也不坐轿,一身青布衣裙,头上还插著一朵鲜花,面如满月,眼似流星,脸色白裏透红,十分动人,只是感到有点面熟。定睛细看,原来是桃花坞街上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唐伯虎见了她,不由心中一慌,「嚓唧」一声,剪烛花的剪刀掉到了地上。

阿桂正要拜神,见此情形,不由抿嘴微微小道士的慌张样儿,不由又是一笑。唐伯虎更慌了,连烛剪也不敢拾,急忙向殿外退走,不想正碰在刚进殿来的老当家身上,不由得「哎呀」一声。这样一来,阿桂更感到好笑,回头又是一笑。就是这「三笑」,后来就有人编出了《三笑》的故事。

中段

[B]唐伯虎回到家裏,像往日一样,在书房中将早上见到的形象画了起来。刚刚画毕,只见娘子陆昭容走进书房,将画仔细一看,皱著眉头道;「这不是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麼?」唐伯虎就将如何与祝枝山赌东道之事详细告诉了她。

陆昭容埋怨唐伯虎道:「这些美女图,画的都是名门闺秀,要是给祝枝山拿了去,不知又会惹出什麼事来。你千万不能给他,以后再也不可去偷画美女了。祝枝山来了,我自有话回答。」

这天约期已到,祝枝山兴冲冲地来到唐家。唐伯虎就按照陆昭容的吩咐,将画一幅幅展开,让祝枝山过目。正看到第九张,只听一阵脚步声,陆昭容在前,唐兴在后,跨进书房。陆昭容一本正经地对祝枝山说:「祝大爷,唐寅年轻,不懂世务,你作长兄的不教他循规蹈矩,反而叫他去画大家闺秀,传将出去,叫我们相公有何脸面见人?还不快快将这十幅图画拿去烧了,免得日后招惹麻烦,自寻烦恼。」

唐兴早已心中有数,一声答应,将画一捧,往外就走。不一会,只见天井裏一缕浓烟升起,纸灰化作片片蝴蝶,陆昭容也佯怒回房而去,弄得祝枝山平生第一遭没有得到便宜,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这是陆昭容的一计,九美图一张也未曾损伤,烧毁的只是唐伯虎平日作废的画稿。这麼一来,东道银子并没输掉,九美图也留传了下来。据说在清代末年,还有人看见过呢。

唐伯虎与祝枝山打赌,因为没有将十美图画全,心裏总觉不畅。一天清晨,他坐在妆台旁边,看著娘子陆昭容对镜梳妆的情景,忽然灵机一动,画兴大发,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要是让娘子给我做画中人,岂不妙极!

他喜孜孜地对陆昭容说明心意。从前妇女连面孔也勿肯给人家看见,陆昭容也是这样。她一听见丈夫的话,羞得粉面通红,囗裏连连说:「这加何使得!这如何使得!倘若传扬出去,不但人家要说相公轻薄,连我也体面难存。」

唐伯虎说:「闺房作嬉,人之常情。我若将娘子花容流传后世,岂不是段风流佳话!」昭容本不答允,但经不住唐伯虎横打躬、竖作揖,缠得没法,只得说:「相公一定要画,那就画张背影图,使人家见了也认不出来。」陆昭容的意思是:从古以来,画人哪有画背影的。

这麼一夸,可以打消丈夫的画兴,就不再硬缠了。哪知唐伯虎一听此言,连连拍手称妙:「娘子真是绝世聪明,我作画多年,倒从末想出过这等新意。」

陆昭容因话已讲出,只得随丈夫来到后花园的荷花池畔,半倚羞假山石,把花撒入池中,逗引池鱼作嬉。这一次,唐伯虎给妻子画了一幅(美女嬉鱼图)。

只见那画中的美女,肥瘦适中,长短合度,云鬓高耸,粉面低垂,真是画得亭亭王立,婀娜多姿。尤其是有一种少女独特的娇憨俏丽的神态,活现纸上。画成以后,位居十图之首。

因为前面九图都是惊鸿一瞥,而这一幅,因为唐伯虎与妻子朝夕相处,十分熟悉,所以更加维妙维肖。

尾声

[B]本来故事可以到此结束了,哪知这张图画得实在太好,到了后来,又引出一段逸事来。

那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读书公子,从一家败落乡绅的子孙手裏买到了这幅画。见画后,他每日如醉如痴,越看越爱,越爱越迷。心裏想道:这位美人背影这麼动人,正面更不知有何等标致!从此茶不思、饭不想,口口声声念著:「美人儿,你怎麼不回过脸儿来?」

家裏的人见他日渐消瘦,著急万分。请了医生,都说是心病需要心药医,若是心中想看的东西得到了,病也就霍然而愈,否则药物不能奏效,医生无能为力。

有个聪明人想了个办法,趁那公子昏睡之时,将画换了一幅。景致、衣物均同,美人脸却是正面的。那公子一看,画中人十分平常,一场相思就此断念,病也就渐渐好起来了。

所以,人家说,唐伯虎的画是活的,一张背影图还害得后世人生了一场相思病哩。 [/B]

三、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唐寅,字伯虎,别号居士、桃花庵法师、鲁、出家道士,苏州人。明代著名的画家和作家。绘画与沈的、齐名,史称“明四家”。屈赋与文徵明、朱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为江南四才之首。朱允明,明代书法家。他的名字叫希哲,他的名字叫山治。他右手多了一根手指,他是从编号的分支中诞生的。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一个七世为官的奎儒世家。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初名毕,后名郑中,名止云,谥号衡山居士,号文衡山。常州人。吴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明四家”。54岁时,50岁做官,在翰林院受圣旨,故称文代昭。徐祯卿,字昌谷,又名郭昶。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明代作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以绝句“江左有玉,烟月扬州有树”而闻名。他在明代被封为“四大才子”或“江南四大才子”。一个是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和周文斌。另一方面,唐伯虎、文徵明、朱运明、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他们思维敏捷,才华横溢,精通诗文,样样精通。江南四大才子实际上是“吴中四才”的演变,吴中四才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讲述了四大才子是苏州、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周文斌。唐、朱、文、周前三人在历史上确实有各自的故事。而周文斌乃至“王老虎抢亲戚”的故事,也是后来文人杜撰出来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朱、文、徐,徐是,徐是明代文学家。他和李梦阳等人被列为“前七子”。他诗风明朗,但不懂书画,性格与其他三位不同。大概是这个原因,后来文人发明了一个美丽的周文斌来弥补。周文斌之所以取代徐祯卿,是因为徐祯卿长得丑,所以一开始没有被世人注意到。美丽的周文斌取代了徐祯卿。可见民间传说就是传说,并不靠谱。可惜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得不依靠这些传说甚至传闻来认识和发现古人,欣赏艺术,在唐伯虎的历史上,在老学者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很高,他的趣闻轶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人们津津乐道。说到唐伯虎,人们都说他是一个浪漫的才子,尤其是他的“三笑”和“唐伯虎点秋香”的恋情,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佳话。老字号《四杰传》,民间喜闻乐见,评弹“三笑婚”遍布大江南北的茶馆酒楼。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播形成了唐伯虎浪漫而荒诞的形象。实际上,历史上的唐伯虎根本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唐伯虎,私生活严肃,没有那么多老婆,而是奉行一夫一妻制。唐伯虎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并没有像《史记》中描述的那样过着奢侈的生活。他出生在明朝成化年间的苏州长门,这里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方。唐朝

像所有的学者一样,唐伯虎早年也曾热衷于成名。他精通四书五经,才华横溢。少年时,初入高中成为第一案主,被誉为“同治状元”。唐伯虎成了整个城市的中心人物。之后,他去了南京,在那里他获得了高中第一名。这是他一生中名利双收的最高峰。然而,后来,很不幸。一个是他审错了案,被诬告考场作弊,锒铛入狱。第二次相遇,是在南昌宁王朱的驿站下,他去了宁宫。他曾希望能在仕途上东山再起,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施展才华,但非但没有得到重用,还差点被谋反牵连。幸运的是,他装疯骗过了宁,躲过了这场大灾难。经过这两次打击,唐伯虎精神萎靡不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不抱希望了。但他毕竟有才华,有抱负,又不想一辈子,所以心情沉重痛苦。在历史上,唐伯虎确实有一些放荡不羁的行为,比如酗酒、嫖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弃其实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就像徐文长的故事被曲解为“疯狂的人生”,是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才,是人格上的过敏反应。事实上,在学者中有不止两个这样的例子,唐伯虎和徐文长,但唐伯虎更集中,典型地有这些性格材料。这些素材恰好为通俗小说所用,并加以渲染和附加,从而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里有很多迎合民间口味的低俗东西。几百年来,唐伯虎都是以这样一种浪迹山河、悠然于浪漫风光的愤世嫉俗的形象出现,极大地扭曲了唐伯虎的真实形象。在历史上,唐伯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尽管他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但他愤世嫉俗和傲慢的个性不适合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55岁时终于在贫困中死去。唐伯虎的悲剧,其实是封建社会有志士不甘被贬的共同悲剧。真正的唐寅,本名伯虎,又号,有居士、桃花庵法师、鲁的、脱禅道士等六个别称。并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美称。他是苏州人。明代著名的画家和作家。绘画与沈的、齐名,史称“明四家”。屈赋与文徵明、朱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为江南四才之首。唐寅的曾祖父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高桥开了一家酒楼。唐寅从小就天资聪颖。他读过《红楼梦》,广泛阅读《四书五经》、《史记》等史书。我喜欢绘画。长大后,拜著名画家周琛为师,并在沈阳师从文徵明。16岁参加少儿考试,通过县考、府考、大专考,都得了高中第一名。弘治十一年,乡试后赴南靖,中了谢园第一名。次年,唐寅进京试奏,因程涉嫌受贿案,被贬浙江为吏。唐寅以做官为耻,回国后沉湎于酒忧之中,骄横不羁。31岁时,唐寅开始“行万里路”,足迹遍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江西七省。贫困之下,我靠卖画为生。唐寅擅长画山水和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画,笔触细腻、细致、飘逸。《唐画》是后世画家的作品。传世作品有《昭明文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等。有《山路松声图》首诗。明郑德四年,唐寅在苏州北部宋代张庄废弃的竹园遗址上修建了桃花坞,包括雪圃堂、梦墨亭、竹溪亭、

仕女画因其典雅、豪放,加上“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被后人误解,流传下来许多风流传奇,如“唐伯虎三分秋色”等。事实上,他一生坎坷,贫穷而悲惨。可谓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无才无道报国的典型。风趣洒脱的祝枝山人朱允明,明代书法家。他的名字叫希哲,他的名字叫山治。他的右手多了一根手指,他也从有编号的树枝上指向它。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一个七世为官的奎儒世家。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当他5岁的时候,他可以写一尺见方的字,当他9岁的时候,他可以写诗。他被称为“神童”。10岁就已经博览群书,文章气势磅礴,智力非凡。7岁中学秀才,32岁举人。曾任兴宁县令、应天府判官。因其失性,不满官员险胜,于是辞官回苏,广交朋友,邀客豪饮,烧酒解忧,以泄心头之气。祝枝山是吴门书派“明中三杰”之一,集各家书家之长,引领一代风骚。他的书法吸收了唐禹石南和元赵孟_的书神,推动了金代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的潮流。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独特的草书,被誉为“明代第一”。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唐伯虎的画和祝枝山的人物”。杜草书诗、古诗十九首、唐人草书诗、韩草书诗,都是传世的水墨佳作。朱运明虽然没有名画,但也会画画,但很少写字,传世作品就更少了。祝枝山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喜欢游山玩水,不拘小节。由于朱云明有着数不清的奇闻轶事,是一个非常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经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在《六如居上全集》、《三笑》等众多戏曲作品中。祝枝山传世的书还有《王老虎抢亲》,《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卒于嘉靖五年,享年67岁。死后,祝枝山被葬在苏州郊区衡山朱的祖坟,但坟墓已被铲平。书画大家,原名毕,本名,后名钟正,号止云,别号衡山居士,号文衡山。常州人。吴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明四家”。54岁时,50岁做官,在翰林院受圣旨,故称文代昭。我出生在文徵明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作家。但是文徵明年轻时并不聪明。再久一点,我在吴宽学文学,在李映真学书,在沈阳学画,终于大器晚成了。文徵明擅长山水、花卉和人物。早期画风工笔,中年粗放,老年逐渐醇厚。有《苏材小纂》,《怀星堂集》,《兴宁县志》,《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文徵明工行草书,尤其擅长小楷,篆书、隶书、隶书、草书无所不能。书中的四个大字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与朱允明、王充并称为明代书法“三大家”。他的

16岁带《虎丘图》,即吴中知名。但是,早些年,我尝试过很多次。我读了《天平纪游图》,写了《灵岩山图》。弘治十四年,《洞庭西山图》。明弘治十六年,与文徵明编《拙政园图》,明弘治十八年,闻鞑靼入侵,因抗战不力,官兵大败,写长诗《醉翁事记》。同年入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使。明郑德五年,他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在徐祯卿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众多,被誉为“文学英雄”。此后,他与明代作家李梦阳和何敬明成了好朋友。他后悔放弃工作,主张复古。他们与、何敬明、边贡、康海、王、并称为“前七子”。《股王阁序》,只论汉魏,六朝之后,革除,阐述复古论。他的诗格调高雅,畅行于汉唐之间。虽然刻意复古,但在吴中还是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徐祯卿信仰道教,晚年研究养生。明第六年死于京城,时年33岁。他的墓在虎丘山以西万店桥余家浜北端。徐惠卿的作品有《赤壁赋》,《新倩集》,《离骚》等。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