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奇闻逸事的故事,曹植奇闻逸事的故事有哪些

世说新语曹植?

《世说新语》中曹丕迫害兄弟的段子

曹丕和曹植怎么争太子的故事,《世说新语》倒也没讲,但讲了曹丕当了皇帝后,怎么迫害兄弟们的。“尤悔门”说: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任城王是曹彰,著名的黄须儿。他和曹丕都是卞太后所生,曹丕字子桓,曹彰字子文,春秋霸主中,最无争议的就是齐桓晋文,曹操给儿子起这样的名字,寄托着自己当时的志向。

曹彰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勇武的,曹丕忌惮他,就和曹彰在母亲的阁中下棋,手边还放着一盘枣子,而有些枣子是枣蒂里下了毒的。

曹丕挑没毒的吃,曹彰自然随手拿了就吃。

于是曹彰就中毒了,卞太后赶紧要找水来救他,可是曹丕已经事先命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

太后光着脚冲到井边,可是打井水的器具却不见了。

片刻功夫,曹彰就死了。

曹丕又想害东阿王曹植。

太后说:“你已经杀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许再杀我的东阿王!”

早有前辈学者指出,这个故事有破绽:

第一,查史书,曹彰进京都见曹丕,又突然暴毙,是在黄初四年(223年)五月,枣子是秋季水果,这会儿还没熟。——当然可以硬解释,兄弟俩吃的不是新鲜枣子,而是晒干的枣子。

第二,黄初四年,曹植是雍丘王,要到太和三年(229年),才被侄子魏明帝曹叡徙封东阿。那时曹丕都已经死了。——当然也可以硬解释,史书上的人物称谓往往是不严谨的,使用后来更有名的称号也不奇怪。

第三,曹丕要害曹彰,为啥要当着母亲的面,弄得这么麻烦,自己还冒着生命危险?毕竟一边下棋一边挑枣子,一个走眼,可就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硬要解释,只能是《世说》里这一节,是一个长故事里的片段,前面应该有曹丕多次想下毒,曹彰就是谨慎不吃的情节。

当然,对这种故事更理性的办法,还是不要解释,就当它是段子好了。《三国志》说得很清楚,曹彰“疾薨于邸”。曹彰是不是生病死的,史书有可能隐讳撒谎,但曹彰死在自己的住处,这个没撒谎的必要。

《世说新语》里自然也有曹丕迫害曹植的故事,“文学门”: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著名的曹植七步诗的故事,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叙述,就是这个。当然,后来又衍生出很多版本。一种变化是缩减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另外还有个更复杂的故事:曹丕让曹植赋一首关于斗牛的诗,要求是“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于是曹植一边策马而驰,一边揽笔作诗,转眼《斗牛诗》赋成,看时间还有富余,又以一种画蛇添足的精神,写了这首“相煎何太急”。

这个版本见于《太平广记》,据说也是从《世说新语》里抄来的,可见今本《世说》不全,在传抄中丢掉了不少内容。虽然这个版本赋诗用了百步,但曹植能在疾驰的骏马背上,一手持牍,一手挥翰,骑术着实了得,倒是见得文武双全。

“七步诗”的故事,自然基本可以肯定也是假的。曹彰确实很可能是曹丕害死的,曹丕确实想过害死曹植,手足相残的故事又很容易引起民间共情,所以也就不怪人们要以此为题材编故事了。

杨修的轶事典故?

杨修轶事典故分别是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吴质事件,邺门事件。

1.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

2.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3.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更杀了一个近侍和假装痛哭,并厚葬那人,好以杀一儆百。杨修知道曹操心中所想,便恃著聪明去揭发曹操。

4.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杨修知道,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丕。

5.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非常愤怒。

杨修的故事?

1、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惊动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2、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你才思敏捷,而我想了三十里路才明白。"

3、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

4、一天,塞北给曹操送来酥饼一盒。曹操随手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放到了案头上。杨修进来看见了,就让人拿来勺子和大家吃了。曹操回来问为何这样?杨和答说:“丞相您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您的命令呢?”曹操和大家嬉笑一场,心里却很讨厌杨修。

5、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他们放行。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