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闻怪故事(清朝奇闻怪故事有哪些)

遇龙的故事

清代文人汤用中,喜好书写奇闻异事,于笔下写过四则有关“龙”的故事,权且转译成白话文,供各位看官一阅。

第一次见到龙,他自称是八岁时,一日随父亲看望曾在他家担当乳母的李氏,走到太湖滨时,突然听到有渡船人喊叫,随着声音望去,只见水面之上浮现龙身一段,长十余丈,粗二十围,鳞片大如小簸箕,头大如牛头,但无角。头上有两处伤口,深可见骨。

那条龙浮在水面不动,附近村民用绳索将其拖到岸边,用刀斧将其斩断为数节,血水腥臭不堪闻。村民竞相用刀割去龙肉,拿走龙骨以及龙鳞,有老者说此乃为“蛟龙”,骨头可制作成骨臼,鳞片挂在屋门处,盛夏之时,蚊虫不敢接近。汤用中的父亲从村民手中买下一块鳞片,挂在家中,果然如那位老者所言,蚊虫绕开飞行,真是奇怪。

第二则遇到龙的故事是他一个海州的朋友对他说的,那位朋友说自己去云台山之时,在山路上望见一条黑龙抬着头盘踞在一处小山峰上,这条黑龙有四只爪子,鳞片好似小蒲扇。随行的仆人以及过路的山民认为黑龙出现必有缘故,因此都不敢前行,选择绕路走。

谁料刚走出不远,就听到空中霹雳惊雷响起,再看那条黑龙,钻入云洞当中,继而下起瓢泼大雨,大雨当中夹杂冰雹,足有鹅卵大。一行人在山洞中躲避冰雹,等到拨云见日之时,方知山下许多房屋被冰雹击穿房顶,有不少牲畜也因冰雹而死。有当地老者声称黑龙乃为“渡劫”,不知真假。

第三则遇龙的故事,仍发生在汤用中身上。当时他已经年迈,长孙在太湖县服役,离县城东北八里外便是太湖。湖中有座观音山,四月八日香火鼎盛。他趁着去看孙子的机会,前往观音山上香。有个陪他上香的当地士人对他说,湖中有两条龙,一条赤色,一条青色,每年这个时候,会有许多小龙来此朝拜两条龙,但都是小青龙。

汤用中一心想看“奇观”,果然天随人愿,本来晴空万里,突然风雨大作,水面波涛汹涌,站在高处望去,只见一条粗如木檩的龙出现在水中。随即风平浪静,那条龙昂首立在水中,屹立不动,头颅好似牛头,有两支七八寸的龙角,龙角生叉,鼻子处还有两条极像鲤鱼须的长须,足有五六尺长。龙头在外,龙身在水中,隔着多远都能闻到一股腥味,约摸一个时辰后,波涛再次涌起,风雷过后,那条龙就不见了。

第四则遇龙的故事,是他的学生对他说的。那个学生是淮北青口镇人士,某年,一条龙掉落盐池当中,有十余丈长,叫声如牛。附近有座寺院,这条龙爬到寺院中的井口处,将头伸入井中,便不能再动。

庙里的主持僧十分害怕,忙带着弟子们焚香诵经,一连三日不间断。第三日夜里,突然狂风大作,继而下起暴雨,等到雨停后,那条龙不见了踪影。往井里看,井壁光滑,黏着龙涎,起初很腥,晒干后结成颗粒,卖给药铺,一粒可换二两银子,这便是龙涎香。

千里修书只为墙全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说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与邻居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时任宰相的张英家里要盖房子,地界紧靠邻居叶秀才家。叶秀才提出让张家留出一条小路方便出入,可是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按着地契上打墙没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路,也应该是双方都后退共同把路让出来才行。当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家里的大小事务全凭老管家操办。

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总管,而且依照地契建墙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不算是恃强凌弱,就没有答理叶秀才,沿着叶家的墙根砌起了新墙。

叶秀才也是读书人,脾气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就一纸诉状讲张家告上了县衙,打起了官司。一个穷秀才和当朝宰相打起了官司,实力悬殊,而且理由也不是很充分,一时之间成了街头巷尾人们关注的焦点。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赶紧写了一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回信,信上什么也没有写,只有这四句诗。

管家一看就明白了主人意思,赶紧将墙拆除后退三尺重新修建了新墙,叶秀才一看也很感动就把自己的墙也拆除后退三尺修建了新墙。两家之前就留出了百米长的六尺宽巷子,被称为“六尺巷”,后来被桐城县当做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留至今。

张英,康熙初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张英为官勤细谨慎,深得康熙信任。康熙称他为“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他的家教是“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看看这段小传,确实和上述拆墙礼让的事迹相吻合。

这段佳华也为当今为官者不要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高高在上,而是要和邻睦里,仁爱低调待人处事,他的为官之道是值得学习和借鉴并发扬光大的。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