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奇闻故事?为什么很多鬼故事都是湘西的事 2024-09-03 11:38:40 0 0 一、为什么很多鬼故事都是湘西的事这是个复杂问题,需要多元分析。首先,湘西地区就是个巫术文化特别盛行的地域,各种各样的奇闻异事就特别多。再次,湘西赶尸之说其实来自于湘西地区经常发生战争以后无人收尸的悲哀。那时候,亲人在外战死不能回家,有些人便自告奋勇去帮忙给背回来,因为在晚上出动,又是将死尸背在身上,但又怕别人抢生意,便说自己会赶尸,实际上,他们是背回来的。第三,湘西地区多多匪患,所以各种各样的厮杀不断,便有各种盗墓的团伙。第四,湘西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各有信仰,各有传统,所以各种各样的封建迷信活动交织在了一起。为什么很对鬼故事都是湘西的,这和湘西的地理人文因素有直接关系。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湘西的地理环境,在湘西地区有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可以看出来湘西都是被山和水环绕着,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鬼神容易出没的地方,在山水之间,绿树丛生,云雾缭绕,给鬼神提供了天然的栖息之地,也让作家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自己没有到过的地方肯定就会让人既好奇又有些恐惧,那些密林深处,那些山洞奇石,是自然生长还是背后有着神秘力量的控制,这些问题本身就能和神鬼联系起来。其次,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有着很多多于自然界的崇拜,流传着种种古老又神秘的鬼神传说。在那里,有一套独有的关于人与鬼的哲学。鬼、神、巫,在那里就像自然界的一棵树、一株草、一只小鸟,和他们沟通其实是在寻找一种自然的平衡。湘西地区还流行巫术,巫术是巫师把人间和神鬼联系起来的方式,记述关于巫师的故事,本身就是关于鬼故事的文学作品。第三,在湘西有一个神秘的职业,赶尸人,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赶尸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通过以一种特殊巫术引领尸体行走为职业的人。这也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职业,给后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想到湘西就会想到沈从文的边城,在沈从文的边城里,湘西是一个仿佛世外桃源般的,有着淳朴的民风和神秘的自然风景的地方。秀丽的景色,神奇的溶洞,峡谷和瀑布,苗家独特的吊脚楼和一条条悠远的青石板的小道,翠翠一样美丽的苗族少女。来到这里,人们可以一边享受美丽的风光,一边体会那耐人寻味的故事。为什么鬼故事都是湘西的?有以下几点原因,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第一,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从我记事开始,到现在看的鬼片和听的鬼故事都是以僵尸居多,经过一定的原因,人死后变成了僵尸,这个和湘西赶尸的传说都差不多,都是以僵尸为主的,所以这有一定的联系。第二,湘西山区居多,而且少数民族多,文化有差异,可是巫术蛊术在湘西的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存在,所以给鬼故事提供了一定的素材。第三,湘西地形复杂,山水相连,风水宝地多,墓葬多,所以湘西盗墓的也比较多,各种灵异诡异的事件,有真有假,大部分都是口口相传,所以这也是鬼故事的一种可能。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二、秀美的张家界之湘西异闻点击可看上一篇:秀美的张家界之凤凰古城我们这次湘西张家界之行的最后一站就是凤凰古城了,这次也圆了我一直以来的“边城之梦”。湘西,是大师笔下的优美小城;湘西,是世人眼中的神秘国度;湘西,是游客心中的憩息港湾;湘西,又是充满着神秘与血性的地......旅途中,听到了很多关于湘西的民俗故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湘西赶尸来到湘西这片热土,当地人讲起这里神秘的故事,第一个就是赶尸了。赶尸,应该是这片土地所独有的,也是大家特别想了解的东西,听着名字就神秘和恐惧,那我们就以这个来开始。赶尸的起源,民间书籍有记载:相传几千年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命令阿普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叶落归根。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竟然一下子全都会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家乡的方向走去)。敌人的追兵赶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无法继续跟踪他们的行踪……这便是赶尸的最早版本。于是传到后面,对于赶尸匠就有了这样一个要求:就是身材要五大三粗、长相要奇丑无比。据当地人说主要是长得丑的话,妖魔鬼怪看了都吓得绕道走。另外还要具备清晰地辨别出东南西北的本领,以免晚上赶路时迷路。大部分人更关注赶尸的真实性,有学者们认为,湘西苗族较早地掌握了炼朱砂的本领,朱砂加热后会还原成汞,而汞是最常见的防腐材料。赶尸一般除了祖传的神符外,还少不了朱砂。有人认为,赶尸不在于技术的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赶尸作为职业,确实需要赶尸人掌握防腐技术,胆子大、力气大,才能胜任长途运尸的工作,而让死人行走的法术是不存在的。将赶尸神秘化,是为了提高这项职业的门槛和收入。而这一切都是旁观者对于赶尸的猜测和看法,具体的真相就不得而知了。苗族情蛊这个是带我们的专程司机跟我们说的,说情蛊是所有蛊中最毒的(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也提到过)。蛊是指将上百种毒物(如蜈蚣、蜘蛛、毒虫等)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就是最毒的毒物了。然后女方就用自己的血喂养这只毒物,等它长大后,再将它杀掉晒干磨成粉,就成了情蛊。饮食了该粉的中蛊之人一想到自己心爱的人,蛊就会啃噬他的心,让他心痛难忍。只有见到心爱之人,疼痛才会停止。情蛊,相传为湖南湘中及湘西地区古梅山苗族女孩子特有巫术,传女不传男,十年方可得一情蛊,此情蛊可下在饭菜中,茶水中,也可下在服饰上,苗族女孩子都以此情蛊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亦可请巫师做法将蛊制于符上,女子配带此符时许愿,便可以使心上人永远死心踏地只爱她一人。土家哭嫁哭嫁,这个习俗不可以说是湘西所特有的,人家出嫁是欢天喜地,而这边却要哭天抢地。在旅行途中,现场看到了他们的哭嫁表演,挺有意思的。土家族女儿,在出嫁时一定要会哭,哭得动听,哭得感人,哭得时间够长,就表示越聪明伶俐,也就越会有丰厚的嫁妆。哭嫁,是一门学问,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哭嫁了。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不会哭的姑娘,嫁妆就很少,去到婆家就没有地位。而如今,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土家族女儿出嫁前面半个月就开始哭了,一般是边哭边唱,或者边哭边说。哭父母养育之恩,哭兄弟姐妹陪伴之情,哭七大姑八大姨待自己的各种好,哭得亲朋好友都大为感动,都过来给她添嫁妆。天子山试心石在天子山上,有一块试心石,悬在空中,过道狭窄,梯级陡峭,刚好与边上的岩石搭在一起,形成了一扇门的形状,只能容一人通过。相传苗家,土家族的姑娘为了检验自己心上人的忠实程度,在成亲之前会要求心爱的人从试心石下走过。如果心上人不是真心实意地爱着自己,这块试心石就会咔咔响动,之后掉下来砸到男的身上;如果心上人是真心地爱着自己,走在试心石下就毫无动静,心上人安然无恙。这也只有在古代爱情故事里才会发生的场景,想想就觉得很有趣。这块试心石过道,还曾经在两部知名的电视剧里出现过,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乌龙山剿匪记”里面的土匪头子”田大榜”,经常出入山洞的镜头,就是从这个试心石下过的。另外一部电视剧大家就更加熟悉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面的白骨精洞府入口也是这块试心石下。土司城起死回生鸡土司城,是一座古老的土家山寨。土司制度初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到明代非常成熟繁荣。土司王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神”,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湘西当时就有三大土司王,分别是桑植土司向氏、永顺土司王彭氏、慈利土司王张氏,每一个土司王都会为自己修建一个土司城,就和每一个皇帝都会为自己修建皇宫一样。听导游讲了一个关于土司城保留下来的神奇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考虑到环境保护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大多数以前少数民族的老寨子要拆迁。当时就有一批领导来到湘西这个地方视察,评估土司城是否也需要拆除掉。当地的土司王非常想要保住自己的寨子,认为这个土司城人杰地灵、风水绝佳。就在视察的领导面前秀了一手,以表示这个寨子具有独特灵气。只见他抓来一只活鸡,挥刀砍下了鸡头,然后念了一些咒语,口对鸡泼了凉水后,鸡竟然就站起来,绕着领导跑了好几圈然后才倒下。据说领导还把这只鸡带了回去,想研究出个名堂,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吧,当然是什么也没研究出来。就这样,土司城也和他的历史一起保存了下来。好吧,旅途中听到的湘西的奇闻异事也差不多这些,确实无愧于神秘湘西的称号。就这样,我们的张家界之行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再见了,张家界,这段记忆将永存我心。三、贺龙有什么故事贺龙小名叫常伢子,家中很穷。他从小就练了一身武功,可没处用,便给人家打短工。11岁那年,经人介绍到慈利东岳观一个姓单的财主家放牛。单老爷家势大,请了好几个长工。他与长工叔叔合得来,大家都很喜欢他,亲切地叫他“常伢子”。他亲眼看到长工们经常受到财主的欺侮,心中愤愤不平:穷人为什么这么苦呢?一天忙到黑,还吃不上一顿好饭,稍一不慎,就要遭到拳打脚踢。幼小的贺龙为这事想不通,心中骂道:“狗日的财主爷,我要治你。”说也奇怪,单财主虽对长工们刻薄无情,但很喜欢贺龙,见他五官端正,活泼可爱,将来定是个大才,总是“常伢子、常伢子”叫得非常亲热,从不打骂他,对他像自己家中孩子一样。贺龙却不领这份情,心中恨透了单财主。他发现单家有个对手叫卓财主,与单财主是冤家对头,二人誓不两立,常常为一些小事闹得翻脸不认人。贺龙灵机一动,巧妙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使了一个叫做“狗咬狗”的计谋。卓家的稻苗刚插下不久,正是阳春4月的一天,太阳下山之时,贺龙照常收牛回家。他有意识地将一头牛的鼻绳扯掉,让牛跳进卓财主的稻田中,嫩绿的稻苗是牛的美食,一下子吃了个遍光。贺龙一回家,向着主人故意装出一副哭脸可怜巴巴地说:“一头牛挣断绳了!”单财主自然相信无疑,在贺龙的带领下,往牧场走去。这时,卓财主恰好从外面回来,只见一头牛正在田中吃稻苗,当他还未骂出声时,单财主已经赶到,看了现场,知道难以说清,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静观对方的动静。卓财主当然不会放过,说单是有意要毁他的庄稼,要他赔偿一切损失。单财主仗自己有钱,不仅不认输,反而说:“有意就有意,看你把老子怎么办?”卓财主气呼呼地说:“我们明天在县衙见,有本事的跟老子斗吧!”卓财主连夜赶到县衙,给几个头面人物贿赂一番,以“蓄意谋财和折磨长工”之罪告了单家。第三天,二人对簿公堂。威风一时的单财主只得上了被告席,赔款5000块银子和补偿了长工3年的工日费。贺龙好不快活地哼了几首儿歌回老家去了。过了好久,单财主才明白这件事的原委,叹了一声长气:“我上了贺常儿的大当呀!”贺龙身子肯长,还未满14岁,就已长成了一个小后生。他和一群小伙伴来到沅陵县的楠木湾铁厂挑矿。一天傍晚时分,贺龙刚收工回来,满身汗淋淋的,正欲寻水冲洗,附近的哥弟会头目宋保青匆匆跑来对他逗趣说:“听说仁义大哥欧阳开先住在湖田垭欧公洞,你敢不敢去拜访拜访?”贺龙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你说说他离这儿多远,往哪儿走?”宋保青便将地形路线及欧阳的相貌一一讲了,贺龙点了点头。正午时,贺龙饭刚落喉,便如腾云驾雾地向欧公洞奔去。那儿全是山路,他却如履平地,很快来到欧公洞前。抬眼望去,只见那里虽地盘不大,但地势很好,傍山近水造了七栋四合井的砖瓦房,中间书有“欧氏宗祠”四个大字,四周均是炮楼。贺龙心中揣测:那防意如城的一栋房子准是欧阳开先的老巢无疑了。正迟疑时,突然从侧门冲出一群人,边奔边对贺龙喊叫道:“是哪里来的伢儿?给我抓住,快抓住!”冲在前面的一个彪形大汉手里抡着一根齐眉棍,凶神恶煞地非治他死地不可。贺龙毫不在意,满面怒气地直逼对方,心中说:“想抓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凑巧,这时从院中的拐弯处窜出一匹大黑马,直向贺龙身边奔来。贺龙眼疾腿快,闪开一步,就势一个鹞子翻身上了马背。他不知这是一匹无人敢驾驭的烈马,顿时烈性大发,飞扬四蹄,狂蹦乱跳,一条丈多宽的小溪沟一跃而过。贺龙双腿紧夹马肚,两手抓住鬃毛,俨然赛马场上的一位勇猛的小骑手。接着又是一个烈马回头,跃过溪沟。这样连续折腾了几个回合之后,贺龙依然安坐在马背上。周围的人被这一举动惊得先是目瞪口呆,然后交口称道:“小角色真了不起!他哪来这么大的胆量呢?”其实人们哪里知道,贺龙几岁时就胆量过人。有次父亲带他与一军官同桌吃饭。那军人故意趁贺龙不备在桌下放了一枪,全桌人皆惊,他却若无其事。那位军官暗忖:这是奇人!当马再要冲向人群时,只见贺龙在马背上“啪啪’猛击几掌,烈马被镇住不动了,口吐白沫,昂头长嘶。这时管马的人赶来对贺龙说:“这是欧先生的坐骑,从不服别人管教,今天倒让你小子制服了,真是奇事呀!”接着那人又说:“欧先生请你进去喝茶!”贺龙应声道:“好,我正是拜访欧先生来的。不过畜牲还未征服,快上好嚼口,你们前后走几个人,我骑着它去拜访主人吧!”欧阳开先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地头蛇,从不把人家放在眼中,故人称他“欧先生”。这次在一旁暗暗偷看了小贺龙的功夫,打内心佩服,遂笑嘻嘻地亲自将他迎进中堂。二人寒暄之间,欧阳先生发现贺龙虽满面稚气,却浓眉大眼,虎气生生,料定必是天才,于是心中打定主意,按哥弟会的堂规将他收作“老么”。不久,社会上传出了一个奇闻:“贺云卿独闯欧公洞,治烈马震惊哥弟会。”贺龙自参加哥弟会之后,经常与一些小伙伴们一起,说一些不满当时朝政的话,一个个摩拳擦掌,大有与旧政府拼命斗一场之势。一天,贺龙从别地来到熊壁岩的一家饭店住下,刚坐定不久,大庸有个拖枪头子名叫向紫云,外号“老鼠”,带了20多条人枪,来到这里拦路抢劫。有人向沅陵县知事余风声报了案。余立即带上县大队100多条人枪,连夜包围了熊壁岩。哪知川“老鼠”根本不是对手,只战几下就伤亡了好几个,其余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了。县大队乘胜追击,将未逃掉的及部分无辜者一共抓住了24人。贺龙也被误抓在内,他本想阐明自己的冤情,一想,既被误抓,说也白费。余县长一声令下当场杀了4人,未杀的人呼天叫冤,有的双腿瘫软,如同死的一般。贺龙面对血腥的大刀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心中说:“该死腿朝天,不死在阳间,即使杀了头,再过15年又是好汉。”谁知事情非常奇怪。剩下的人一到县城,全部杀掉,唯独留下贺龙未杀。贺龙朝两眼望着他发呆的余知事发问:“为什么留我不杀呢,是不是弄准了我是冤枉?”余知事捻捻胡须摇摇头笑道:“我倒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见你少年英俊,将来是国家之栋梁,杀了可惜。”贺龙说:“我将来真的有出头之日,你不怕吗?”余知事说:“我就是放的这个春风呀!”贺龙冷冷一笑:“只怕我不会落夏雨哟!”余知事连说:“会的,会的。”余知事给他弄了一顿好吃的饭菜,劝他不回去了,帮衙内干事。贺龙口里答应了,可是没几天趁机一逃了之。他回到桑植家乡后,有人问他为何要回来?他说:“我恨透了那班横行的官吏,岂能与他们同一个鼻孔出气?”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