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奇闻故事 中国科学家故事奇闻 2024-09-03 12:58:40 0 0 一、中国科学家故事奇闻简介: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5.11-1988.2.15。美国物理学家,曾就读于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二战时曾参与曼哈顿计划。曾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1965年因其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费曼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教学,其《物理学讲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非常大,物理学的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良多。名言:不懂数学的人很难真正理解自然最深邃的美。世界上有两种天才,一种是“普通的”天才,另一种则是如魔术师般“神奇的”天才。只要你我再聪明几倍的话,就可以比得上普通的天才,而如魔术师般神奇的天才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大脑到底是怎样运作的,我们是无论怎样也无法理解的,分析他们的思想就像要看穿魔术师怎么样变戏法一样困难。所以,在外人看来,神奇的天才都是一些语言荒诞、行为古怪、智慧超群的“鬼才”。而查理德�6�1费曼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千年难出一个的科学鬼才。费曼被很多物理学家誉为20世纪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实证物理学家。在他研究生刚毕业时,就参与了美国制造第一枚的曼哈顿计划;后来,他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约40年,并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他仅用一杯冰水及一只橡皮垫圈就证明了“挑战者号”出事的原因。不过,令这位物理学家声名远扬的远远不止这些,他的邦戈鼓艺高超,甚至能顶替职业鼓手上场表演;他还可以像一位真正的画家一样卖掉自己的作品;他是开保险柜的专家;他喜欢在酒吧里研究科学问题。总之,他的才华,他的幽默,他的率性而为的恶作剧,令他的一生多姿多彩。同时,他的成长和他的成就,也包含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下面讲述的一件小事就是费曼与蚂蚁的故事。人们常遭遇一些不请自来的昆虫朋友,那成群结队而又行色匆匆的蚂蚁们,也算是人类家中的常客了。对于这些不怎么怕你的小蚂蚁们,你如何看待它们呢?是捏死呢,装作没看到呢?还是像物理大师费曼一样的观察它们?理查德�6�1费曼,1918年生于美国,这样一位看似遥不可及的风光大人物,却有着孩童般的好奇与天真。当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当研究生时,他用放大镜观看在常青藤上的蚂蚁,看到蚂蚁用脚在蚜虫身上拍啊拍的,蚜虫便分泌出蜜露,然后蚂蚁将一滴蜜露举起、咬破,“咕嘟”地吸了进去。此时,年轻的费曼由于印证了父亲曾告诉过他的知识,并亲眼见证到这有趣的现象而兴奋地大叫。简介:王淦昌(wang gàn shèng)(1907年—1998年)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名言:要做科学家,不要当科学官。当时博特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射线,就取了个临时的名称:“铍辐射”。铍辐射穿透力很强,在电磁场中不偏转,酷似当时人们熟知的硬γ射线,即一种频率较大的、由光子组成的射线。在1931年苏黎世物理学家聚会时,博特报告了这一实验结果,并且猜测说:“铍辐射很可能是γ射线之类的东西。”王淦昌得知博特认为“铍射线”是γ射线的结论后,立即表示深深的怀疑。他认为,γ射线不可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铜板。更重要的是王淦昌认为,博特在实验时使用盖革的计数器作为探测器是不合适的。他认为,应该用云雾室代替盖革计数器,这样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从而弄清楚“铍辐射”到底是什么东西。为此,王淦昌曾两次向迈特纳教授建议,希望能在她的实验室里用云雾室重新检验博特关于“铍辐射”的猜测。可惜的是,迈特纳两次都没有同意王淦昌的建议,并对王淦昌说:“重复别人的实验没有任何意义。”1932年2月,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用云雾室重新检验博特的“铍辐射”实验时,正如王淦昌预计的一样,行为异常的“铍射线”果然不是什么γ射线,而是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由此,查德威克发现了人类史上的第四个基本粒子——中子,并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事后迈特纳非常后悔地对王淦昌说:“唉,是我们的运气不好呀!”后来,王淦昌也开玩笑地对人说:“如果当时我坚持做这个实验,那我王淦昌就不是今日的王淦昌了!”【自己看着怎样简短省略,只能帮你这么多了。】二、世界数学家趣闻轶事有哪些一、塞乐斯的故事塞乐斯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精明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二、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把皇冠和与它相同的真皇冠各放进一盆水里,测量溢出来的水,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轻,说明掺了金属。三、哥德巴赫故事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他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四、雅谷伯努利的故事数学家雅谷伯努利,对螺线有研究,他死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先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五、欧拉的故事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小欧拉成了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六、鲁道夫的故事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七、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八、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九、康托尔的故事千多年来,科学家们接触到无穷,却又无力去把握和认识它,这的确是向人类提出的尖锐挑战。康托尔以其思维之独特,想象力之丰富,方法之新颖绘制了一幅人类智慧的精品——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令19、20世纪之交的整个数学界、甚至哲学界感到震惊。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关于数学无三、自然界的科学奇闻趣事揭开梦游之迷梦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梦游的方式五花八门,既有寻常的,又有离奇的。有的梦游症患者在熟睡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从床上突然爬起来胡说几句;甚至有条不紊地穿好衣服,烧起饭来;或跑到外面兜了一圈后,又回来睡在床上,待到次日醒来却对夜间发生的事毫无印象。据报道,有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得了梦游症。他常常在夜间独自起床,走到解剖室,破门而入,用嘴咬食尸体的鼻子,然后回到宿舍躺下睡觉。事隔不久,学校发现许多尸体的鼻子不翼而飞了,经过周密调查才真相大白。梦游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据说,法国有一位梦游症患者,名叫雍·阿里奥,一次梦游竟长达20年之久。一天晚上,他熟睡之后突然爬起来,离开妻子和5岁的女儿,来到了英国伦敦。他在那里找到了工作,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20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便急匆匆地返回法国。第二天早晨,阿里奥一觉醒来了。他的法国妻子看到了白发苍苍、失踪20多年的丈夫,便悲喜交集地问道:“亲爱的,你逃到哪里去了?20多年来音讯全无。”可是,阿里奥却伸了伸懒腰,若无其事地说:“别开玩笑!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好好的吗?”梦游是怎样形成的呢?研究表明,梦游主要是人的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大脑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通常,人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细胞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倘若这时有一组或几组支配运动的神经细胞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产生梦游。梦游行动的范围往往是梦游者平时最熟悉的环境以及经常反复做的动作。据日本统计,梦游者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6%,其中大多是儿童和男性,尤其是那些活泼与富有想象力的儿童,大多都出现过数次。而患有梦游症的成年人大多是从儿童时代遗留下来的。治疗梦游症时,必须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应该去除不良的精神因素,消除焦虑、恐惧和紧张的情绪,改善其环境,使之注意劳逸结合和体育锻炼;同时,根据其不同年龄辅以适当剂量的镇静安眠药物,如安定、眠尔通、利眠宁等。据报道,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于临睡前口服丙咪嗪,也有较好的效果。在梦游刚发作时,及时唤醒他,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