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丫鬟的奇闻故事_明代丫鬟的奇闻故事有哪些

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历史上争议颇大,有人夸他建立丰功伟业,创造了明初盛世;

也有人贬他,说他好大喜功,多疑滥杀,手上沾满了鲜血。

建文帝即位之初,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藩。

削夺了五位藩王后,建文帝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

朱棣不想坐以待毙,他立即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战役。

经过4年战争,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

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朱棣有两次活剐宫女,一次是攻破南京,活剐建文帝皇宫中的近万名宫女;另一次是活剐明成祖自己皇宫中的宫女3000人。

攻陷南京后,朱棣命令把皇宫中所有人员搜寻出来,包括妃嫔、宫女、女官、太监,总共多达13000人,其中有9800多是女人。

面对这么多宫女,朱棣想到两点:

第一、这些宫女都是知道皇宫内幕的人,她们亲眼看见了皇室争斗的残酷与无情。

一旦让她们出宫,皇室秘密就会被公开,皇室的名誉、尊严都将体无完肤、难看至极。

第二、宫女都是皇帝的私有物品,建文帝朱允炆在皇宫中宠幸了多少女子,没有人能说得清。

万一哪位宫女怀有朱允炆的种子,未来就是天大的麻烦。

为了皇室的尊严、为了将朱允炆斩草除根,朱棣决定将9800多宫女全部解决。

朱棣解决宫女的方式残忍至极。

朱棣把一部分宫女毒死;命令一部分宫女上吊;强迫一部分宫女投水自尽。

还有一部分与朱允炆关系密切的宫女,则是活剐、或者强迫为娼。

被活剐的宫女约有3000,这些人被快速处死;

最难受的就是被逼为娼的宫女,这些都是确定被朱允炆宠幸过的。

朱棣下令把她们送进妓院、军营,让人轮奸。

有的宫女不分昼夜遭人蹂躏,异常残酷。

有的宫女比较娇嫩,经受不住折磨,被摧残致死了,朱棣则下旨把尸体斩碎,用来喂狗。

朱棣对待自己皇宫中的宫女也是随意处死的。

明代丫鬟的奇闻故事_明代丫鬟的奇闻故事有哪些

朱棣率兵北征,带着权贤妃,回师途中,权贤妃死了,朱棣伤心难过、流泪不止。

一个朝鲜商贾女儿在明成祖宫中,人称“商女”。

商女揭发:吕妃勾结太监、银匠,用烟土毒死权贤妃的。

朱棣不分青红皂白,下令将太监、银匠砍头;

对吕妃则每天用烧红的铁块烙烫,一直折磨一个月,才让吕妃死亡。

受到吕妃牵连而被杀死的达到300多人。

朱棣宠爱王妃,打算册立她为皇后,可是王妃突然死亡。

有人告密,商女、鱼妃和太监通奸,朱棣十分生气。

商女和鱼妃非常害怕,两人投井自杀。

朱棣命令把与商女亲近的奴婢带来审讯,看看商女有没有别的阴谋诡计。

审讯宫女的同时,朱棣命令画师画了一张商女与太监相拥图,张贴到皇宫各个地方,用来羞辱宫女。

奴婢受不了酷刑,诬告后宫中还有人企图谋害皇上。

朱棣怒火中烧,将更多的人牵扯进来,更多的宫女屈打成招,诬陷更多的宫女。

受诬被陷、被迫招供等等方式,受到牵连的宫女多达3000人。

明成祖给这些宫女定的罪名都是:“谋反”、“大逆不道”,并且把这些宫女凌迟处死。

朱棣也够狠的了,他亲临刑场监斩,有的还亲自动手、手刃宫女。

大量宫女被杀戮的时候,雷电将皇宫的一栋建筑燃烧了。

宫女们暗中庆幸,认为朱棣会担心惩罚而终止杀戮,可是,朱棣仍然恣意妄杀,根本没有中止的意思。

从北方回师途中,朱棣去世了,朝廷内务官乘机把自己不喜欢的宫女39人,安排为朱棣殉葬。

饭后,宫女们被带到布置好的殿堂,看见悬挂的白绫和下面的小木床,宫女们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震得屋梁都颤抖。

太监强迫宫女们站到床上,头伸进白绫的活结中,迅速抽走小木床,宫女们就被吊死了,然后拉到皇陵为朱棣殉葬。

明成祖朱棣活着的时候,发动战争杀人无数;攻破京城,凌迟宫女近万;心情不好,活剐宫女几千;死了之后,还要杀死几十名宫女陪葬。皇帝杀人真是太随意啦!

故宫的太监、宫女是怎么住的?

宫女和太监,究竟住在皇宫何处?

实际上大家平时都关注好看的皇子、公主了,或许对于这些在皇宫常年工作的边缘人物都不怎么重视,实际上只要我们细心点,仔细想想,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就拿现如今存在的北京故宫而言,当时作为御用的皇家宫殿,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是不怎么友好的,尽管是内部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职责权限,这座占地约15万平方米的宫殿,看似建筑面积绰绰有余,但实际上也并非如此。

在整个故宫12米高,3400米长的宫墙里边,被分成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就拿外朝而言,这里主要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儿,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典礼、活动、册封、婚丧嫁娶等一切公共事务,外朝也是极为豪华气派的,但是内廷就不一样了,内廷指的也并非皇宫的中心地带,实际上就是整个皇宫布局的后半部分,在这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宫。

后宫内廷分别有三大宫,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当然除此之外还包括东、西各六宫,当然这里也有皇帝的办公场所,但是就并非正式的了,就是偏家居型的。内廷与外朝,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毕竟两者用途差异很大。后半段更具有生活气息,只不过比普通贵族人家气派好多罢了。

故宫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产物,当然是有许多森严的等级划分的,太皇太后、皇帝 嫔妃、皇子、公主、当然是最为尊贵的了,但是就整个故宫中的服务人员,其实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最上等的就是即便较高的太监公公,淡然也有比较厉害的护卫,除此之外呢,就是那些身相对低下的,乃至于是那些待在皇宫中的婢女丫鬟,实际上他们也要严格遵循上班打卡制度。

至于宫女太监们最终的住宿地点,其实在故宫之外,有专门的皇城属于他们的住宿场所,也就相当于员工宿舍,当然这只是针对轮班制的宫女太监,实际上在皇宫之内,当然有专门的的服务人员,在皇宫里边一般也会有值班室,小憩的场所当然也会有,但是服务人员要想常住在皇宫里面,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那些无法替代的特殊岗位。

当然,对于皇宫里边,那些皇子或者是其他公主的贴身丫鬟,或者是侍卫,这一类的,一般享有点特权也正常,主要看主子喽,毕竟在皇宫里边随便腾出点睡觉的地儿,也不是太麻烦,太监会直接住在宫里吗?显然也不怎么现实,毕竟后宫之中,大部分都是女眷,尽管太监是非正常男性,但是皇帝也不可能让他们放心的住在宫中。真要到特殊时期,皇帝都不知道每晚在哪里就寝。

贴身丫鬟一般会有专门的小通房,当然其他的设施就基本没有,仅仅供她们休息,显然不可能和主子一个待遇,但是对于那种何主子关系交好的,显然也会有优待,总而言之,皇宫的承载力和容纳量,说实话不小,但是所有的建筑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和修建初衷,本来就对于宫廷服务人员没有专门的预留生活区的,仅仅只是迫不得已,会有一些专门的场所,但是地方也小的可怜,仅仅是容身之处而已。

净身的故事?

人物简介

 孙耀庭(1902—1996)小名留金。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宣统元年(1909年)净身。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孙还乡先后在本村傅学舜、傅学兰私塾学习。后通过他大嫂认识的原醇亲王府(北府)太监贺德元介绍,于1916年,到原清朝摄政王府,其时,正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处要人,孙耀庭就去了载涛处当差,载涛给孙起名顺寿。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回到老家,不久又通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进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婉容。1924年11月5日随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文化大革命”后,他住进广化寺一直到逝世。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出版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被改编为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中国最后一个太监Ⅱ告别紫禁城》(1992)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文化大革命”后,他住进广化寺一直到逝世。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出版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被改编为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中国最后一个太监Ⅱ告别紫禁城》(1992)

编辑本段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

  从北京鼓楼往西步行,经过鼓楼西大街,转入鸦儿胡同。在31号的门牌下,两扇朱色的大门虚掩着。这就是广化寺。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由寺院管理组的李同志陪同,拄行寿杖,躬着身子,缓缓地移步过来。他,就是活在世上的最后一位清宫太监孙耀庭。

  “您老今年81岁了吧?”我欠身问道。

  “这是虚岁。我是光绪28年11月30日生的。至于公元年,我说不上来。”长满寿斑的脸上,掠这一丝含有故意的微笑。

  “您近几年回老家了吗?”

  他摇了摇头。大概他猜到我访问他的用意,便不愿兜圈子,直截了当地说开了:“我讲一讲自己为什么当太监的吧……”

  净身进宫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合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学费。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孙耀庭失学了,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早想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仪不得不在养心殿签署“退位诏书”。中华民国成立了。孙家送子当大监的路被堵塞了。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此剧虽然顷刻散场,但封建主义的幽灵仍然游荡在神州大地,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依然受着皇族、奴婢的膜拜。而且,溥仪公然不顾民国的禁令,重新在民间征太监,招婢女。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企望。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当上了太监。其时15岁。

  宫廷生涯

  太监产生于春秋战国。到了明代,太监竟有10万之众。至清代,按定制,太监就有2,216名。实际上,又何止此数!

  孙耀庭最后是通过一个名叫任德祥的人介绍才得以进宫的。任也是太监,在宫中很有些地位。孙耀庭进入皇宫后,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什么号。他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这个任德祥,为他端菜送饭,倒屎倒尿。

  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戏的时候,听说任德祥手下有孙耀庭这个机灵的人,不知怎么忽然开了个恩,命孙耀庭参加戏班。对于一个于粗活、无名号的低层太监来说,这真是“一步登天”!

  到了同年旧历十月,孙耀庭花了60块白银,买了个“王成祥”这个名字。此后,他便离开了戏班,进入了司房。

  清时司房负责宫里奴婢的调迁、衣物管理等事务。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药房等一起,隶属于内务府,由总管太监、首领太监提领。

  大概孙耀庭适应了这种仰人鼻息、阿谀奉承的宫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里干了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提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婉容待您怎样?”我问。

  “她那时还小,属马,比我小几岁.我得常常陪着她玩。凡她高兴的事,我总顺着她去做。”

  在宫殿前的空地上,婉容和她的三个妹妹等席地坐成一个圆圈,孙耀庭在外圈奔跑,乘人不注意时将手帕丢下,一圈后又将此人“捉”住。——这是名为“丢手帕”的游戏。

  在御花园的天一门旁,万春亭内,蒙了双眼的孙耀庭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去追逐婉容。——这是名为“打瞎”的游戏。

  “她洗手,我得跪着端脸盆:她要抽烟,我得跪着递上,她要吹烟灰,我得用盆子接着;她上下台阶,我得小心地扶住她。因为我侍候得好,她待我还好。但是,我得察言观色。当她发火时,我很害怕。”

  一次,他在房里和其它几个小太监一起议论宫中的什么事,恰巧被路过的溥仪听到了。溥仪蓦地闯了进来,凶狠地拧着孙耀庭的耳朵,将他带到养心殿,溥仪高高而坐,孙耀庭伏地而跪。孙耀庭知道大事不好,免不了一顿训斥。谁知,溥仪怒目注视一阵后,忽然“飕”地拉开抽屉,掏出一支手枪,往桌上猛地一摔,厉声他说道:“你好大的

  胆,竟敢在背地里说长道短!今天,朕要毙了你!”

  “万岁爷饶命!万岁爷饶命!”孙耀庭颤抖地告饶,不停地磕头:“我有天大的胆,也不敢说万岁爷啊!”

  溥仪看着这个跪在地上的“臣民”。忽然,他又大声一笑,说道:“去吧!下次不可。”

  孙耀庭连连磕头谢恩。起来后,连头也不敢抬,满身冷汗地离开了养心殿。

  他回忆起这件事时,似乎心有余悸,说:“溥仪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我怕他。”

  流离失所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他姑母荣寿固伦家,随着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一个多月后,婉容找溥仪去了。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孙耀庭离开婉容后,曾回到老家静海县。可是,那些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却干不了,何况,他没有一寸土地呢。当了8年太监的孙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来接济了。

  在乡下,他成了新闻人物。那些妇女们,带着某种奇特的神色,远远地看着他,低声议论着什么。

  顽皮的儿童,一群一群地跟着他,指指点点,还高叫着:“太监!太监!”只有那些善良的老人,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有时,也向他打听些宫廷秘事。

  他在乡下住不下去了。两年后,他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四十多个同命运的太监住在一起。其中有几个太监还有些钱,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们把这些房屋、土地出租给别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为此,孙耀庭他们每天能吃上两餐杂粮。然而,孙耀庭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年长月久,出租的房屋破坏了,所收的租金已对付不了房屋的维修了。孙耀庭为生活计,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拣些煤渣、废品。

  幸福生活

  “解放了,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孙耀庭的话语里,饱含着兴奋、喜悦、感激之情:“否则,我早饿死了,活不到今天了.”

  开始,人民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不久,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他曾当过6年的出纳。那时,他每月的工资是35元,后来,他的工资加到45元。

  孙耀庭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什么负担,这些钱够用了。”他接着说,“组织上还常发给我生活补助费。今年春节期间,我领到了50元补助费,添置了这套衣服.”说罢指了指身上。

  这是一套崭新的浅蓝色的衣服。上衣是中式对襟,袖上的两道折痕,显得棱角分明。

  寺院管理组的李同志说:“孙耀庭身体很好,一直未住过医院。前些年,他常在寺院内种花,种菜。有时寺院里开什么会,他常主动地为大家烧水,人们劝他休息,他总是笑着答道:‘没事'!”

  “寺院里有医务室,医生经常给我检查身体.”孙耀庭接过李同志的话头说:“有时病了,要上附近的门诊部,他们就用车子送我去.”

  “你坐过小轿车吗?”我接着问他。

  “坐过,坐过,那年西哈努克亲王来北京,我就是坐小车去人民大会堂见他的。我们开会、参观,通常乘的交通车,偶尔也乘小汽车。”他的神采,又一次飞扬起来。无论是在湖水涟漪的什刹海畔散步,还是上鼓楼一带购置物品,孙耀庭总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照顾。在广化寺内,人们叫他“老孙”,或“孙师傅”。他则叫别人“老弟”什么

  的。李同志今年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孙耀庭有事找他,就这样打招呼:“老弟!……”

  老人的心

  穿过四合院的门,来到他的住所。他有两间房,中间有门相通。外间靠东墙的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放着一把崭新的北京牌保温瓶,以及玻璃瓶、钢精盆之类。

  这张桌子的对面,即外间的西墙边,放着一个液化气罐和一副煤气用具。孙耀庭指着这些告诉我:“我可以自己烧来吃,也可以上食堂买来吃,挺自在的”.

  里间,在一长排明亮的玻璃窗下,放着一张书桌。桌面的玻璃板下,压着四张放大了的照片。

  一株高大的美人蕉旁,孙耀庭左手拄着寿杖,右手抚摩着宽阔的蕉叶,面带喜色;

  一丛无花果前,孙耀庭站着,在爽朗地笑。

  ……

  我将告辞,便请他赐字留念。

  他挪过一把椅子,慢慢坐下。稍一思索,便在一张洁白的纸上书写了杜甫题为《八仙歌》的一首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望着这首诗沉思起来:孙耀庭为什么特别喜爱这首诗呢?是他爱酒吗,不是,他一辈子也没有喝过酒。那么,究竟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这首诗所颂扬的李自那种蔑视权贵的气质,曾经不知多少次地引起他对往昔的回忆和诅咒吧。

  辞出门外,我又不由自主地转过身去,望了望伫立在门内的白发老人。孙耀庭,这个东方古老封建帝国的残剩人物,一生中包含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啊!他从受压迫、受歧视转为受关怀、受尊重,从仰承鼻息、阿诀奉承转为欣然书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一缩影么?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