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盆地的百科知识(关中盆地的百科知识有哪些)

关中盆地的自然地理意义?

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南依秦岭,北靠北山,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千米,南北宽约30—80千米的地区,以平原和黄土台原为主。

关中盆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的平原和黄土台塬部分及杨凌区。关中盆地底部关中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中部较为平坦宽阔,平均海拔约400米。总面积39064.5平方千米,约占陕西全省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的19%。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盆地的百科知识(关中盆地的百科知识有哪些)

关中盆地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一二级阶地组成关中平原的主体,当地称“原”,自上而下如阶梯状的头道原、二道原、三道原。三道原相当于二级阶地。原面受渭河南北支流切割而破碎。

关中盆地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十个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三大灌区。

陕西关中地区具有什么的地势?

关中地区—西起宝鸡市,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东西长300千米,西狭东宽。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原是一局部断层陷落地带,后经泾河、渭河和洛河等冲积而成的黄土质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号称八百里秦川。产小麦、水稻、大豆、谷子、玉米和棉花等,是中国麦、棉产区之一。

四川盆地关中盆地谁的地理条件好?

站在成霸王基业的角度上来说,还是关中盆地的条件更好一些,一、蜀中湿热,气候上不如气候苦寒的关中盆地容易产生品质高的战士。

二,关中土质酥松,更容易在古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发展农业,容易快速增加人口。三,关中盆地以西以北的地方整合后可以很大增加自己的战争潜力,但四川盆地就比较难了,向西向南向东交通都不便,占领了也难以整合,并向自己输送战争资源。据四川成帝业的基本没有(汉高祖其实是据有了关中,并且萧何整合了关中后,汉高祖才能屡败屡战),而据关中盆地而成帝业的就比较多了。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