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盐碱化百科知识-土地盐碱化百科知识讲解

土壤盐碱化形成过程?

土壤盐碱化最主要的原因有:

1、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

2、温度的影响: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

3、水位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4、植被的影响: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lo%~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地形的影响: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土壤盐渍化标准?

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 (我国大多数以30厘米土壤耕层来计算含盐量)。

衡量盐碱地的另一指标是酸碱度,即PH值,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五级,即强酸性为 PH <5.0,酸性为PH5.0-6.5,中性为6.5-7.5,碱性为PH7.5-8.5,强碱性为PH>8.5。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原因

(1)气候原因:气候的干燥度、地面蒸发、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碱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碱化进程。

(2)水位原因:地表水、地下水径流量和水质会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含盐量。

(3)植被原因:在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而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10%-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且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而植物的残核被分解形成的钙盐和钠盐又返回到土壤中,对土壤的盐碱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地形原因: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而土壤盐碱化的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

2、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1)可以通过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肥、播种、轮作、间作等方面进行操作,加强农业管理,尽量合理化种植。

土地盐碱化百科知识-土地盐碱化百科知识讲解

(3)还可以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者种植牧草、绿肥、造林,尽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4)采用化学改良的方法见效相对比较快,但不是长久之计。化学改良主要是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改良。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