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百科知识_会计信息化百科知识总结 2025-02-05 07:56:44 0 0 会计信息化要充分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探索形成什么的会计数据要素提升数据治理水平? 会计信息化要充分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探索形成可扩展、可聚合、可比对的会计数据要素,提升数据治理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 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虽然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两者的内涵大相径庭。 历史背景不同 企业信息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渐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会计信息化则产生于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有一个公式:“企业的财富=经营+信息.可见信息之重要性。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信息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化。 目标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技术手段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开始设立时的环境束缚,主要是对单功能的计算机设立的。后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 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其会计程序也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转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不同 系统的层次不同 会计电算化以事务处理层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介绍?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0号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该《规范》分总则、会计软件和服务、企业会计信息化、监督、附则5章49条,自2014年1月6日起施行。1994年6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财会字〔1994〕27号)、《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会字〔1994〕27号)予以废止。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会计信息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客观需求原则。企业是否需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取决于企业原有系统能否满足需要。 2,会计工作基本原则。 3,整体性原则。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统筹考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 4,按步就班,不断提高原则。 5,客观可行性原则。 6,领导负责原则。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