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理论百科知识(认知发展理论百科知识大全) 2025-01-22 16:32:07 0 0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即儿童利用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认识客观世界。 (2)获得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例如,和儿童在一起玩玩具,当我们把玩具藏到身后时,儿童会去我们身后找这些玩具,那儿童就会认为玩具并没有消失,是客观存在的。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万物有灵论,也被称为泛灵论,是指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例如,儿童的头部被桌子撞到了,他会用手拍打桌子,认为桌子是有生命的,是桌子把自己的头部撞到。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得出此结论。实验材料是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妈妈要过生日,女孩喜欢洋娃娃,决定把洋娃娃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认为妈妈也会喜欢,体现的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不可逆、刻板性。例如,小明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小刚,但不知道小刚的弟弟是自己。 (4)没有获得守恒概念。例如,当把一个苹果切成四瓣时,小孩不知道四瓣的苹果和原来的苹果一样大。 (1)思维具有可逆性。此时,小明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小刚,反过来也知道小刚的弟弟是自己。 (2)获得了守恒概念。到达此阶段时,再把一个苹果切成四瓣,小孩已经知道四瓣的苹果和原来的苹果是一样大的。 (3)进行思维活动时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做支持。例如,儿童绘画从家到游乐场的路线图,路线图没有在儿童面前呈现,但依然会浮现在头脑中,那么画路线图就是借助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此阶段的儿童思维水平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能够理解抽象符号的含义,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运算。例如,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 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有文化有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以及在认知发展中提到的两个主要观点:内化、最近发展区和支架式教学。 什么是认知发展?中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 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伴随着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表现在量与质两个方面。 认知发展的特征为: (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