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故事?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

一、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秀才叫李甲,他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

一天,李甲去集市买米,路过一个茅厕,他进去解手,竟然捡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件衣服,还有一包白花花的纹银。李甲从小家教极好,从不眛人钱财,他倒是替失主着急。

因母亲在家等米下锅,李甲还担心,包裹长时间置于茅厕会被别人偷走,他便背着包裹出来,回家交米。到家后,他打开包裹清点,里面有纹银三十两。母亲见了,就催他赶快给失主送回去,说不定人家正着急呢!

李甲背着包裹回到茅厕,果然有个汉子在那里大喊大叫,说丢了银两,如有人捡到奉还,他会重重答谢!

李甲上前来,问那汉子,丢失的包裹里,除了银两是否还有别物?汉子答道:还有一件衣服。李甲知道此汉子果真是失主,就把包裹送还了。那汉子清点了银两,根本不想出钱答谢李甲,可面对围观的人群又不能食言,他眼珠骨碌转了几圈,一个阴点子便想了出来。他上前抓住李甲,大声嚷嚷道:“包裹内本有银子五十两,怎还剩下三十两?你还我钱来!”

围观人群见状,纷纷议论,李甲百口莫辩,二人只好去见官。官升堂,问明缘由,心里已经有了底。如果李甲真的拿了银子,为何只拿二十两?还要把剩下的还给失主?天下有这么蠢的人吗?足见汉子在说谎。官打定主意,要为李甲撑腰。

官开始断案,问汉子:“你丢的包裹共有多少银两?”汉子答:“本有五十两。”官又问李甲:“你捡的包裹,内有多少银两?”李甲答道:“回老爷话,共有三十两。”官不慌不忙,命人当堂清点那个包裹的银两,自然是三十两。官于是宣判,此包裹内有纹银三十两,自然不是汉子所丢,应属李甲所有。至于汉子,需再去查找丢失的五十两银子。

官宣判完毕,汉子傻了眼,李甲则高兴地背着三十两纹银回家了。【完】

我是@秘闻独家侦探,喜欢就关注我!

儿时,邻居有一对老夫妻,老头子特懒,整天“”想着法子不想干活,老太太嘴上唠叨,心眼却不错。大多时候都不跟老头子计较,但有时候却喜欢捉弄捉弄老头子。

这年夏天,老头子不小心脚扭了一下。本来就喜欢无病呻吟的老头子更加不得了,一连好多天,整天不是坐着就躺着,连饭都得老太太端到他手上。还时不时的叫唤脚疼。

一开始老太太细心地伺候着,没一点抱怨。可老头子“得了鸡毛当令箭”,明明脚肿也消了,瘀血也退了,他还是嚷嚷着脚疼,让老太太继续伺候着。

老太太心里好笑,知道再不戳穿,老头子不知要装到什么时候。

这天早上,老头子嚷嚷着要吃豆花,老太太说,你等着我给你去买。

过了一会儿功夫,老太太端着一只带盖的铝端锅回来了。老太太把铝端锅放在老头床边,说,豆花你先吃着,我去灶上给你烙饼。

老太太刚刚走出房门,就听身后“砰”一声响,又见老头子箭一般窜了出来!老头子站在门外瞪着老太太吼道:“你个老太婆……又吓唬我!”

看着老头子的狼狈样,老太太乐得哈哈大笑,过了好一会才指着老头子的脚问:“看你逃得比兔子还快,这回脚不疼了?”

原来,老太偷偷抓了一只蛤蟆放在了端锅里,她知道,老头子什么东西都不怕、就怕蛤蟆!

《拙老婆纫长线》

有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拙老婆纫长线。

婆婆教儿媳妇做被,媳妇纫了长长的线,婆婆说你纫这么长的线怎么做呢?拙老婆说没关系,我站在凳子上缝!婆婆一转身去院子里喂鸡了。

一会儿就听屋里喊:“妈我缝好了!”婆婆一进屋却找不到儿媳妇了,你猜怎么啦?拙媳妇已经把自己缝在被子里了!

拙媳妇还跟婆婆说:“我是跟您老捉迷藏呢!”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要和面烙饼吃,婆婆在里屋跟客人唠嗑,拙媳妇在外面和面,她一会儿说面太硬了,婆婆说加水吧,一会儿又说面太稀了,婆婆说加面吧,就这样反反复复,拙媳妇和了一大盆面,脸上、手上、身上都是面粉了,婆婆风趣地跟客人说:“你来了,你看我家媳妇多给面子呀!”

呵呵

巫山夼地处大山深处,三面环山,云雾缭绕,植被茂密,是百兽出没之地。

方圆几十里无人烟,是土匪藏身出没最佳之地。

深山里住了几户猎户,农忙季节种点地,闲时打打猎为生。

山上藏有一股土匪,平时他们井水不犯河水,老子不相往来。

话说葛有财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狩猎,十几岁的葛有财跟着父学得一手好枪法,可说百发百中。

葛有财和张家小梅是从小的玩伴,形影不离。

每次葛有财回到家里,小梅是第一个来到他家里看看他的收获。

漂亮机灵的小梅,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总是夸张地说:“有财哥,你真棒!啥时教教我打猎呗!”

有财说:“打猎是男人的事,哪有女孩子家上山的。”

小梅撅着小嘴说:“你总是看不起我。”装着生气的样子离开。

两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眉来眼去,父亲看在眼里,笑呵呵地说:真实天生的一对。

小梅十六岁这年,听父亲说城里祁大财主看上了她,要来下聘礼明年娶她做小。

他偷偷的告诉了葛有财:“我不去城里,你娶我吧。”

葛有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知所措。

晚上和父亲说小梅订亲的事情,父亲说:“孩子啊,我们在人家地盘上,自古以来胳膊扭不过大腿,认命吧!”

话说山上的土匪头子看上了葛有财长的身材魁梧,英俊潇洒聪明伶俐无与伦比的绝佳枪法。

几次把他逼上山,比试枪法,都甘拜下风,不得不低头放他下山。

葛有财想能够制服祁财主的非这股土匪莫属。

这年秋天,小梅偷偷的找到葛有财说:“有财哥,明天祁财主要来娶我了,我可怎么办啊!”

葛有财和家人说了小梅的事情,父亲说:“孩子,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第二天,眼看着祁财主家丁抢走了小梅,小梅哭诉到:“我死也不嫁祁财主,呼喊着有财哥救救我啊!”

有财被父亲夹的紧紧动弹不得,眼看着小梅被抢走,愤怒悔恨无奈的流泪。

晚上半夜,葛有财偷偷地逃出了家,消失在黑夜中……

他摸到了土匪窝见到土匪头子说:“我来了!”

土匪头子喜出望外地说:“你入伙就是二当家,从今往后你说了算,兄弟们都得听你的。”

葛有财说:“我有个条件,你必须答应我!”

土匪头子说:“你只要入伙,什么条件都答应你!”

葛有财说:“城里祁财主抢走了我媳妇,你帮我抢回来!”

土匪头子手一挥说:“他奶奶个屁!弟兄们!二当家的媳妇被祁财主抢走了,你们说怎么办?”

几十个土匪异口同声说:“敢欺负二当家的,抢回来!”

晚上土匪们来到城里他们的眼线:城里客栈,详细的策划了抢人方案。

他们偷偷地摸到了祁财主的大院,控制了几十号家丁。

救出了被关在东厢房不从的小梅。

祁财主和他的家人正在喝酒庆幸,突然几条土枪对着他们。

祁财主吓得连忙作揖:“哪路好汉,有话直说!”

土匪头子说:“祁大老爷,兄弟们手头紧了点,你看-”

祁财主鼠眉贼眼的扫视一下说:“我祁老爷在城里多年,没有得罪过谁,你们是?”

土匪头子一脚将祁财主踹倒在地说:“奶奶个屁!看来你是属蚂蚱的,不摁着不拉屎!来人!”

祁财主吓得浑身颤抖地说:“好汉饶命!我家里的东西,你随便拿!”

土匪们把祁财主及家人五花大绑,赶走了驴马骡驮走了金银财宝。

一把大火将祁财主连人带房屋化为灰烬,他们无影无踪地消失在大山深处……

一对青梅竹马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葛有财成为大当家的,小梅成为了压寨夫人。

抗日战争爆发,这股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土匪,被抗日游击队收编,建立了著名的巫山夼根据地。

成为了一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有生力量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火炉衫》。

       这个故事是我小时候,父亲讲给我的。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先讲讲父亲的故事,然后引出我要讲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我大约6,7岁的样子。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的政策实施没有几年,农村人的温饱问题得到个基本解决,至少在农村人人都吃的饱了,所以一些人就开始做一些小买卖来补贴家用。

当时我们那里农村的生活环境比较差,物质也没有现在的丰富,大多数人住的都是土房子,夏天还好过一些,但是冬天就非常的冷,家里连火炉都没有,更不要说暖气和空调了听都没听过。当时冬天唯一暖和的地方就是炕,我们哪里的炕和土灶连在一块,烧火做饭的烟和部分热量要经过炕才从烟囱排出,一日三餐下来保证了炕的热度。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每天凌晨5点就出门,骑28式加重自行车带着两个框子,到距离家里8公里县城的农贸市场进蔬菜,然后到家里附近的村子,穿街走巷卖给需要的人。每年除了过年的7、8天外不管刮风下雨都没有休息过。即使每年的农忙时节也会出去半天。

     每次到了快过年的时候,蔬菜的需求量就会提升,同样市场相对混乱。父亲需要进的蔬菜需要找好几个菜农,人多的时候进好的蔬菜容易被人顺手牵羊。每到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带上我看着自行车和蔬菜,记得第一次父亲带我凌晨4点多出门,我当时觉得很好玩,可以去见识一下。冬日的凌晨是非常冷的,那时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很多,空气质量也非常好。父亲用自行车带着穿行在县道上,天上的繁星特别的明亮,很美,现在的空气质量是看不到星空的美丽的。我每次等父亲进完蔬菜回来我站在原地冻得发抖,父亲却微微出汗,因为活动的原因一点也感觉不到冷。

     父亲看我冻的发抖就告诉我,在原地要动一动,就会暖和一些。在回家的路上要上一段大约2000米的陡坡,满载的自行车是无法骑行上去的,父亲在前面推行着,我在后面推着,走了大约200米就感觉不到冷了,开始感觉到了暖和,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心里开始有些触动了,父亲一个人几乎天天如此,不由得我更加的使劲推了,自己多用点力父亲就会轻松一些。等爬到坡顶已经是满头大汗,很累,但是感觉很舒服,包括身体和心里。父亲看着我的样子笑了笑让我爬到车后的框子开始骑行。在回去的路上父亲给我讲了《火炉衫》的故事。

     说是在旧社会的时候,一年冬天,有一个地主和他的长工给刚给军阀送完粮食,赶着马车往回走,天已经很晚了,寒风凛冽,伸手不见五指。长工牵着马在前面走,地主裹着厚厚的衣服坐在马车上。很不幸,他们迷路了,走到了一个沟里走不出去,于是他们就停在了一个避风的地方,想等到天亮再找路,地主虽说穿的很厚,但也冻得瑟瑟发抖,长工穿着很薄的棉衣不停的在原地跑圈一点也感觉不到冷,地主就命令长工把棉衣脱掉让他穿,不然就扣工钱,长工没有办法,就把薄薄的棉衣脱下来给了地主,地主也顾得嫌弃长工的衣服脏,就裹在了自己衣服方面。但是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是长工光着身子跑的汗流浃背。地主看见了就问长工“你没穿衣服为什么还这么热”长工边跑边说到:“我穿的是祖传的火炉衫,这火炉衫无形无色,天气越冷就感觉越暖和。”地主从小衣食无忧,对生活的常识了解很少,当时也是冻蒙了。就相信了长工的话,于是就打起了歪主意。地主说:“能不能把你的火炉衫让我穿一下”长工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这个火炉衫是我祖传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穿”。地主说道:“等我回去了我给你钱买你的火炉衫”,长工说道:“我这宝贝价值连城,上次有人用县长换我都没答应,这火炉衫必须贴身穿,还要默念口诀才会有效的,口诀只有我知道”。地主听了以后感觉要发财了。于是说:“我用我所用的家产还你的这件宝贝可以吗”长工装着在犹豫,看着地主冻得发抖而期待的样子说道:“可以,不过口说无凭,东家你须得给我立个字据按上手印”地主立马说道:“可以没问题,我现在就给你立字据”刚好他们出门带的纸和笔,地主就写了起来。心里却想着等火炉衫到手后再想办法把长工杀了,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于是就写一张字据,愿意把自己所有家产给长工,换取火炉衫绝不反悔,并且按了手印。

长工拿到字据后看了一下没什么问题。然后说道:“东家你得把你的衣服脱光,我给你把火炉衫穿上,然后再把口诀传授给你,但是这火炉衫每次换了新主人要适应一会才会起作用。”于是地主脱掉了衣服交给了长工。长工假装着从身上脱下无形无色的火炉衫,又假装给地主穿上,并告诉他口诀。地主按照长工给的口诀不停的念着希望快点热起来。这时长工穿着地主的衣服偷偷的溜走了。最后地主冻死在了荒沟里,被狼给吃了。长工带着字据收了长工所用的家产把一部分分给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久,如今还记忆如新,虽然父亲用朴实的语言讲了一个朴实的故事,但是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勤劳本来就是一种智慧。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祖国大地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大江南北暖意融融,随着国内农村政策的改革,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

然而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农村人有待于解决温饱问题。我今天给网友们介绍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农村,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主人翁和我是战友。

他们一家兄弟五人,因家贫父母早早的离世,丢下他们兄弟五个相依为命。老大28岁、老二25岁、老三23岁、老四21岁、老五19岁。这其中的老二当时在部队当兵,剩下的兄弟四个在农村务农。

他们哥五个合住在三间破瓦房里,土里刨食一年也没有多大收入,因此家里穷的叮当响,导致兄弟五个光棍五条,连个对象也不没有。

正当兄弟五个穷的发愁时,老二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大喜讯,老二在他二十六岁那年提成了军官,这真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高兴的一家人手舞足蹈,奔走相告。

老二成为军官后,他很快就成了家,老二媳妇是个很能干的女人,进了这个光棍家后,她就给在家的四个兄弟开会,决心要脱贫致富,愿意跟她干就干,不愿意跟她干她自己干,决心不能再受穷。兄弟几个都表示愿意跟她干……。

就这样她趁政策好说干就干,从她娘家借来几千元,又叫老二从部队借了几千元。办起了养猪场,她对养猪很内行,不断在外地学习养猪经验,因此办养猪厂她早已胸有成竹。

养猪厂头一年赢利五千元,已经初具规模。第二年赢利1.5万元。她用这些钱首先把家里的旧房翻新建起了二十来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了房子就不愁对象。因此在她的努力下两年时间就解决了兄弟四个的光棍问题,各自都有了配偶……。

几年后老二在部队又进步了,升成营级干部,这时上级要求老二媳妇随军,当军嫂享清福。一家人都舍得她走。她和老二商量,为了一家兄弟几个人的幸福,决定放弃随军,决心在农村干上一百年,不但让自己兄弟致富,还要带领一村人共同致富……。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带领下全村人纷纷加入她的养猪厂,年年村民有分红。后来她又创办了饲料厂、猪肉加工厂等,一系列的配套企业,使该村村民很早就脱贫致富。

有一个鬼故事,一直觉得很有趣。

话说早头儿,有一个外甥犯了法,要被杀头,侩子手正好是舅舅,外甥怕死,在狱中求舅舅救自己,舅舅虽然心疼外甥,但是也无计可施啊,不忍直说,只能安慰外甥说,行刑那天,我举起刀,小声让你跑,你就赶紧跑,不要回头,一直跑,永远不要回来。外甥感激涕零。

行刑那天,外甥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哪能跑得动啊,但是心里很高兴,想着等舅舅的信号,自己就撒欢的跑。舅舅心中无尽悲伤,举起刀,小声说道“外甥快跑”边说边落刀,外甥还没做出反应,已经人头落地了。此后正常下葬,故事本该结束了。

直到十年后的一天,舅舅退休不在刑场工作了,到南方游玩的时候,忽然在人群中看见了外甥!两人都无比惊讶,外甥喜出望外,邀请舅舅到家中做客,告诉舅舅,自己当天听了舅舅的话,赶紧跑,一直跑,一直跑到江边,求了别人的船,到了南方一直生活,现在已经娶妻生子,开了一间小酒馆,非常感谢舅舅当年的救命之恩。舅舅看到外甥年轻的妻子,淘气的孩子,活蹦乱跳的外甥,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外甥又问舅舅,当年那么多群众,官吏在场,自己又被五花大绑,舅舅是如何那么厉害,敢让自己逃跑,不怕被官府问责吗?舅舅无奈回答,其实,,那天我只是安慰你,我没有能力救你,当天我手起刀落,确实把你头砍下来了,你没跑掉。外甥听了以后,两眼一懵,叹到,原来我那年就已经死了啊。说罢,头就从脖子上掉下去了,画作一摊血水,死了。舅舅大惊,这时候外甥的媳妇对舅舅说,你不该告诉他真相的,这么些年他就靠着这一口气活着,你让他知道他死了,这口气也就散了,他才真的彻底死了。说完以后,变成一只黑猫,跳上墙走了。舅舅回头一看,外甥的孩子,也化成一股黑气,消失了。

一个男人同时和4个女人同居。

我住的地方,出过一个奇葩男人,他利用做生意的机会,在4个城市分别找了4个女人同居,其中一个还结婚生了孩子。

他确实是做生意的,手头有点钱。所以,就在自己经常要去打理生意的城市,以谈恋爱后结婚为名,物色一个女子与他租房同居。这样,先后欺骗了4个女人与他同时同居在4个不同的城市。为了维持和4个女人的畸形男女关系,他以做生意的需要,每个城市轮流住一个月,也陪伴4个城市的4个女人。

如此欺骗了好多年,那4个女人都蒙在鼓里,还以为找到了如意郎君。直到有一次,其中一个女人因有急事去找在另外一个城市轮住的他。结果,在市区巧遇他和那个城市同居的女人手牵手逛街,最后一闹腾,才弄出了真相。于是,4个女人都在与他清算后离去。

多年前上学那会儿,公厕比现在落后,是长长的一条沟,沟底有一定倾斜度,上面分成许多隔断,第一个蹲位处设有一只水笼头,大解时一般习惯打开水笼头。有些同学完事后不及时关闭,造成很多水资源浪费。

有一次大解,蹲在一个靠后的蹲位上,不知是想什么心事还是百无聊赖,将手里的一张纸片撕呀撕呀,一小块一小块地仍进细细流淌着水的沟里。不一会撕完了、仍完了,无意中发现惊奇的一幕,有三、四块小纸片竟逆流而上、缓缓向上爬行!

这TM太神奇了,咄咄怪事,到底咋回事?

望着那几块似乎在戏弄我的小纸片,百思不得其解,搜肠刮肚回忆所学课程,物理学里面好像没这个原理呀,力学里面似乎也没讲到这种现像。真TM见鬼了。

将奇闻分享给室友,大家热烈讨论,也谈不出所以然,最后一致同意这应该是某种物理现像,与沟底的坡度、水量多少、纸片大小形状等因素有关,而且各种因素必须完美契合才可能出现这种现像。

但到底该如何解释,我至今没弄明白。

有哪位专业人士或大神不妨赐教。

有一天,我见到班上一个小孩的裤子破了一个口子,我跟他说:"杨义,你的裤子破了个口子,晚上叫你妈妈帮你补一下。"

杨义看了看我,很认真地说:"老师,补裤子不用找妈妈,找爸爸就可以了。"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呢?难道你爸爸的针线活比你妈妈好?"

杨义露出一口蛀牙,蛮自信地说:"我爸爸有胶水,一贴就行了。上次家里的柜子缺了一角,我爸也是用胶水把它粘好的。"

我听了他的答案忍不住笑了出来。但细心一想,他的答案也不是全错,只是他不明白,物质不同,修补的方法也不同。

毕竟是三岁的小孩子,他的观察力是很强,但考虑问题尚欠周全。而现实中,有许多成年人考虑问题也如三岁小孩那样,凭一股冲动去完成事情,结果把事情办坏了。凡事多角度考虑,多些聆听别人的意见,才可把事情处理得更好。

二、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

奇闻怪事是国内奇异类最大的分享平台。网页一直保持着简单、清爽、便利的风格,并从专业、规模、功能、视觉四大方面要求出发,以稳定、快速、丰富这些优点使得奇闻怪事在同类站中起到了引导和楷模作用,并通过良好的口碑在广大奇异爱好者中传阅。那么说到“奇闻怪事”,那就不得不谈谈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了。

古代记录奇闻怪事的书有什么

中国古代记录奇闻怪谈的小说多了去了,我在这里列举一二,仅供参考。(按年代排名)

《山海经》、《淮南子》、屈原的《楚辞》、列寇的《列子》、庄周的《庄子》、《绎史》、《诗经》……(先秦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学是指中国从远古时代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外国人称这个时期为神话时代。中国神话是很丰富的,但因为是口耳相传,许多已经失传。今天所见到的,多是以上文献里的零星资料。)

干宝的《搜神记》、东方朔(托名)的《神异经》和《十州记》、班固(托名)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曹丕(旧题)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陶潜(托名)的《搜神后记》、晋王嘉的《拾遗记》、宋东阳无疑的《齐谐记》、宋刘义的《幽冥录》、齐王琰的《冥祥记》、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录》……(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小说可分志怪和志人小说,其中志怪小说数量很多,但大多已散佚,现存三十余种。它们记述神仙方术、鬼怪巫妖、殊方异物、佛教灵异等非现实的故事,也记载了一些野史轶闻和民间传说,充满着新奇诡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不乏《干将莫邪》、《宋定伯》、《李寄》等流传甚广的故事)

王度的《古镜记》、佚名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沈既济的《枕中记》和《任氏传》、陈玄佑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白行简的《三梦记》、薛调的《无双传》……(以上为隋唐时期作品。这个时期特别是唐代,由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发展出了传奇小说。大部分都是写奇闻怪事的,所以后世将这个时期的小说统称为“传奇”。)

宋慈《洗冤录》、李昉的《太平广记》……(此为宋朝话本小说。)

吴承恩的《西游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邓志谟的《许仙铁树记》、《吕仙飞剑记》和《萨真人咒枣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和《北游记》、吴元泰的《东游记》、杨志和的《西游记》(区别于吴承恩的《西游记》,并与以上三部游记合称《四游记》)、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沈孟柈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即《济公传》),董说的《西游补》……(以上为明代中叶的神魔小说。继《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大量的神魔小说。)还有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曲)、凌蒙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上还是明代小说,不过是短篇小说集,其中不乏神怪名作,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李汝珍的《镜花缘》……(以上为清朝的小说。)

古代书籍的形态有哪几种

古代的书籍的形态主要有:简策、金刻、石刻、兽皮、缣帛、纸书(雕版与活字印刷)

首先介绍简册、金刻、石刻、缣帛

按出现的先后,先有简策,再有金刻、石刻,接着有了缣帛,最后有了纸张。这几种形态都有了书籍的特征和功能。

①简册:也称“简策”,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简就是一个竹片,类似书籍一页,一般能写一行汉字,“策”是用线或牛皮将多片竹片编连起来成为一册,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象今天的一本书。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纬编”,所以有个成语叫“纬编三绝”。根据先秦典籍的记载,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因为《尚书》里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文字记载,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考古发现予以证实。简策难以保存,所以,商代的简策未能传下来。简的尺寸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简的书写方法,初为漆书,即用漆在竹简上书写。以后改用石墨,后来秦国蒙恬发明了毛笔。秦以后有用毛笔书写简策的。简策书籍最大的缺点是量大笨重,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每天阅读公文150斤,这是因为简策所写的公文,一片竹片只能写几个字,大量竹片捆成一册,量大体重,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有一些大臣写公文要有两个大汉抬着入宫,可见简策作为文章作为载体很不方便。比如,汉武帝时,文人东方塑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三千竹片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了宫。

②金刻、石刻:金刻是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铭文,从周代到汉代钟鼎等,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周代金文内容多为有关宣扬周王功绩、纪念祖先业绩、记载重要事件的,也就是说一般性的事情是不值得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周代的铭文最长的有500字,史料价值很高,战国以后的金刻内容多为督造者,铸工和年月等,很少有长扁巨制。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碑文,以碑文当作书籍是流传甚广的形式,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十块石鼓文。在十块石鼓形石头上,用大篆分刻着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记述秦国君的游猎情况。其时代是春秋时代秦国刻的。这十块石鼓文是唐初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历来都很推重其书法。现在其中一石已磨灭,其余九块也有残缺。这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以后历代都有石刻。石刻最大的书籍功能在于“石经”的刻制。汉代王莽命甄丰摹古文《周易》《尚书》《左传》刻于石,开石经之先河。以后历代都有石经,都把经典著作刻于世上。石经的价值主要有:一是汉、魏、唐石经,因当时无雕版,所据古文赖以传后,所以有很高的价值,为后世校订经典之依据。二是唐代发明传拓的方法,拓墨之后,便可将纸联成卷轴,成为当时通行的书籍。(字帖)历代石刻的精华珍品在西安碑林。《碑林》是中国最大的石刻博物馆。

③缣帛(jiānbó):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在发明纸以前,常在缣帛上写字,称帛书。帛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缣帛与竹片是同时并存的。竹简可以刮削修改,常作为书的初稿,而缣帛写字不易修改,所以往往作为书的定本。另外,皇帝的重要文书往往用缣帛,而臣民的一般文书往往用竹木。东汉以后,帛书广泛使用,以后历代往往用缣帛书写重要的文书,缣帛的优点是便于裁剪、轻便,缺点是太贵,造价高。

④纸书:根据考古的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人们开始用纸写字,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而且还是主要的书籍形式。到三国时代,随着造纸术的改进还纸张的大量出现,纸写本才取代简册和帛书,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史书记载,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后,时人多爱抄录,左思《三都赋》写就京,师豪贵竟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

纸张、书籍的装订也曾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唐以前是卷轴,唐以后出现了折叠,后来才有了散页装订(竖排版),唐至清代,折叠制与散页装订制(线装)是主要装订形式,比如,你能见到的明清奏折(折叠)和线装本古书(积成册),明清的公文称奏折,是因为他们是折叠成卷的。

雕版与活字印刷

雕版又叫刻板,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上文字或图形,使之成为印刷用的底版。再在底版上着墨印刷。这种技术起于中唐,最初是从印刷历书和佛经开始的,甘肃敦煌发现的唐代印的《金刚经》,是我国发现的雕版印刷实物。唐至五代,雕版印刷极为盛行,形成了官刻、坊刻、民刻并行的盛况。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北宋的毕升,他在仁宗庆历年间发明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用火烧以后,便成了陶字。另在有铁框的铁板上,均匀的涂上油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黏合剂,然后把活字按需要排列在铁板上,加热使黏合剂熔化,再用另一块平铁板把字压平。冷却后泥活字就固定在铁板上,施墨即可印刷。用火略烤,有可取下活字,以备后用。后来他又创造了木活字。活字印刷书在明代渐成规模,当时流行铜活字,也有铅活字,中国印刷书的发明和改进开创了书籍的历史纪元,以后传到世界各地。

三、经典鬼故事大全

鬼故事有很多,然而被称为经典的却很少,关于一些经典的鬼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经典鬼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鬼故事大全篇一

那年,6岁的我……

“妈妈,我又听到那种声音了!”

“小孩子别乱说话,哪有什么声音啊!快睡吧!”

此时的我正偎依在妈妈的怀里,明显感觉到妈妈身子在颤抖。小小年纪的我其实也知道,是她回家了……

事情要从这一年的清明节说起。众所周知,清明节除了要准备元宝蜡烛之外,还要准备一些熟食供于祖先享用。在我们的家乡那边,熟食一般以烧猪、烧鸭还有乌贼为主。正因如此,在煮之前肯定要烧一锅开水,当时,因为我所住的那块地方是前不久刚刚从坟场里面开发出来的小区,所以住户比较少,很多人都把前后院扩展几米,用来做烧水和煮饭之用。在我家正后面有一家邻居姓郑,别人都叫他郑三哥,郑三哥把前院用来煮饭,后院用来烧水和劈材。到了清明节的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为上山祭祖,忙的可开交,因此小孩子在那一天也很容易受大人忽视,郑三哥也是如此,他忽视了他们家的那个小女孩,小女孩平常喜欢在后院里玩,这天自然不例外,但是今天后院可是烧着一锅滚烫滚烫的开水!看着吱吱作响的大锅里冒着水蒸气,小女孩缓缓的走了过去……

“你们今年准备什么样的贡品?”郑三嫂对路过的邻居说道。

“我们准备了烧猪,你们呢!”

“哦!我们准备的是烧鸭。”

正当她们还没有寒暄几句的时候,一声刺耳的惨叫声响遍了四周,这时郑三嫂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匆忙地跑向了后院。到了后院,只见小女孩躺在地上,皮肤红彤彤的还冒着蒸汽,身旁锅里的水还缓缓地流出来。看到此景郑三嫂吓得愣住了。

“愣着干嘛!送医院啊!”一同跑来的邻居说道。

此时郑三嫂才缓过神来,哭着喊着要把小女孩送医院,但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年代,送医院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幸的是,因为开水烧伤的程度实在太重送医院后,医生宣告已死亡。天黑沉沉的,这个清明节,除了对先人的缅怀以外,这家人对小女孩的事更是撕心裂肺。人死不能复生,这家人只能将小女孩的遗体带回了老家安葬!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正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在我们老家那边头七是很不吉利的,老人说头七那一天会有鬼差押着亡者的魂魄而归,如果家里有人的话,亡灵会过于思念家人而全把家人给带走,所以在头七的那一天,死者家里的人是不会在家里睡觉的。在小女孩头七的那一天,郑三哥早就带着家人去宾馆去租房住了,以前的人们娱乐少,过了晚上10点钟后四周就只有虫鸣蛙声,但在今天,我却多听到了一种诡异的哭叫声。

“妈~~妈~~我想~~回家~~”

“我好~~害怕~~我要回家~~”

这种不间断的叫喊声,伴着铁链拖地的声音,一声声地回荡在四周,在当时年幼的我听来,可能还不觉得什么,但现在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那时我和妈妈的房间距离郑三哥前院最近,所以我听的很清楚,那声音像是有人在郑三哥前院徘徊,忽远忽近,语气慢悠悠,像足了鬼片情节,这种叫喊声一直持续到了凌晨五六点方才向远处逐渐消失。

到了第二天,邻居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说是小女孩的魂魄回来了,但立刻就被无神论者所否定,因为他们觉得可能是母猫叫春,迷信者表示不服,他们觉得母猫叫春最多只能像婴儿一样哭声,而并不会有说话还有铁链的声音,就这样子他们一直坚持讨论到了很久也没个结论,直到郑三哥回来,其实郑三哥对这些事情很诧异,怀疑他们是听错了。

但他们都坚信着说,不管是睡觉着被吵醒的,还是说起夜的都听到了这种声音,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心事重重。到了第二天晚上,那种凄惨声不期而至,这下子更是人心惶惶,连郑三哥家里人都害怕了,这种声音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特别是在下雨天或者是初一十五叫得尤其惨烈,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特地在半夜声音刚起的时候用手电筒找了声源,但是却没有看到任何东西,等到手电筒关了回家睡觉那声音又起了,然后再照,声音又没了,关了再起,如此反复,那些胆大的人也害怕了,但又无可奈何。一些老人就想要郑三哥去问问灵婆,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郑三哥迫于无奈只能去问了灵婆,但这一问不要紧,答案让我们乍舌,因为灵婆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小女孩时辰未到,阎王那边不收,只给她夹了手铐,放她回去,让她到时候再来,小女孩因为不是在后院时候死的,而是送往医院的路上,所以她每晚只能从在她死的那一刻路上回家,但郑三哥一直关着门,只好在门口徘徊。不管这是不是事情真相,反正当时很多人相信了,因而除了心疼小女孩的遭遇外,不再有人敢提起此事,郑三嫂听了更是懊悔不已,声泪俱下。

可能是因为愧疚给了郑三嫂勇气,在问完灵婆的晚上,哭喊声响起之时,郑三嫂鼓起勇气,冲着前院大喊,“乖女儿,是妈妈对不起你,你好好安息吧!不要再回来了,你这样子会吓坏周围的邻居。”郑三嫂喊完,哭声停止了一会儿,但不久又响起来了,反而哭得更凄惨了。仿佛就像听懂郑三嫂的话一般,一直叫着“妈妈,妈妈,快开门。”情感真的是一件奇妙的事,居然可以横跨阴阳两界来对话,这次声源不像前面走来走去的声源一样,而是从固定门口处传来,并伴有敲铁门的声响,但遗憾的是郑三嫂并没有开门,而是在里面抽泣着。对这种事情谁都无可奈何,现实不会像电影一样来段人鬼拥抱,而是敬而远之……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郑三哥在这里住了不久就搬走了,只剩下他年迈的老爹老妈在住,但哭声依旧还在。

经典鬼故事大全篇二

我打开防盗门,脱下鞋子。难得放假回家,我只想赶快回房里打开电脑好好放松一下。

在经过弟弟的房间时,我发现房门竟然紧锁着,不禁皱眉,这未免也太怪了吧,大白天一个人在家,为什么锁房门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轻轻敲了敲房门,还来不及出声,房里就传出了巨大的碰撞声。

“弟弟,你没事吧怎么了”我又敲了敲房门,急促地问道。

过了一会儿,才从房间里传出声音:“哥,是……是你吗”弟弟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儿颤抖,似乎是在害怕什么。

“自己哥哥的声音都认不出来了”

又沉默了一会儿,传来一阵走动的声音,然后我听见手握住门把的声音,但弟弟迟迟没有把门打开。

“开门啊,你到底怎么了”我着急地又喊了一声。

房门打开了,我看见了弟弟,他的脸色极为苍白、憔悴……

他看见的确是我,松了一口气。

“你怎么了脸色这么差”

他似乎有些犹豫,几次张开嘴又闭上。看他这样子绝对有什么事,我走近了一步,双手握住他的肩膀:“不管发生什么事跟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我看着他的眼睛,鼓励地说道。

“嗯……”他沉默了一下子,似乎鼓足了勇气,才开口。

“哥,我觉得有人在看我……只要我在这个家里,不管在哪儿、做什么,都有人在看我,一直看、一直看!好可怕!”弟弟激动地抓住我的双手。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虽然我这样问,但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认为是弟弟的压力太大了,他今年上高三,快要考大学了,压力太大,精神出现状况也是合情合理的。

“两个星期前,周六,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我还在用电脑,偶然问我向对面大楼看去,那个正对着我的窗户里面有一个人,他正望着我。”

弟弟似乎陷入到了那个情景里面,他的双眼虽然对着我,却没有聚焦。

“一开始我不以为意,以为只是对面住户也那么晚睡,看到这里灯光还亮着所以好奇地看看……可是不对!正对我房间的那层根本没有住户!我又转头一望,那个人竟然还站在那里,一直向我看!”

“说不定是新搬来的住户,你别太疑神疑鬼了。”我抓住弟弟的手,希望他能镇定下来。

“我问过对面大楼的管理员了,根本没有新住户……从那一天起,就算把窗帘拉上,我还是觉得有道目光一直在看着我,从窗外直视而来!过了一个星期,同样的时间,我悄悄掀开窗帘看着对面,然后……然后那个人不见了!”

“可是那道目光没有消失,我觉得他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昨天,我用电脑时,从屏幕的反光看到了,那个人就站在我背后盯着我看!我转头时他却又不见了!我找遍整个房间都找不到!我怀疑他正躲在我们家!”弟弟回过神来,他双眼望着我的眼睛,用颤抖、恐惧的声音说,“就躲在我们家啊!”接着,他似乎在我背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眼睛猛地瞪大,整个人开始发抖。

我回过头去,却什么都没有看见。“怎么了你看到什么了”我转回来时,弟弟维持着同样的姿势,似乎设有呼吸了……

处理完弟弟的事情,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我想着弟弟的那番话,究竟是压力下的精神错乱,还是……突然,弟弟最后说的那句话撞进我的脑海里。

“就躲在我们家啊!”

一阵凉意从我背后窜起,我吞下一口口水,慢慢地往地上趴去,然后朝床底看去。

一双明晃晃的眼睛,似笑非笑地正看着我。

经典鬼故事大全篇三

还是山林,还是茅屋,还是这样一个自己,对面却不是当年之人。曾经的面目沧桑,如今的青涩面庞,就算神情再如何相似,依旧再非当年。

“先生来晚了,家父已去了多时。”年轻人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良久才说出这样一句话。

“晚了吗?”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肩膀却不由自主地颤栗,鼻头发酸。许久,控制住心情,又看了看这个和往年之友有着近乎相同的相貌却青涩很多的年轻人。

“已经入土为安了吗?领我去敬杯水酒吧。”

“先生却是忘了,家父是不能吃酒的。”年轻人说着,语气突然低沉,伴有一丝激动,让人有些莫名其妙,“这是禁忌,人去了,也逃脱不了的禁忌。”

年轻人的话让我愣在了那里,脑海中又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和老友的当初。印象中,老友确是不喝酒的,不过原因倒是未知,只当是个人习惯,不曾想这竟然也是老友诸多禁忌的一种。

老友是位林猎,林猎不单单只是在山林中的猎人。当然,这么说也无可厚非,老友一直都是在林中打猎的,不过林猎终是不同,他的一辈子都卖在了林子中。

据老友所说,他的祖上是不知因什么关系被封的林神,负责守护这片山林。在我的理解中,林神应该和山神土地之类相同。当然,也可能混得更差些,毕竟现在有谁听说过林神?但老友对我的这一看法表示严重抗议,虽然他也不知道把自己的祖先封为林神的是谁,不过毕竟是自己的祖先。所以在老友的口中,自己的祖先,也就是所谓的林神,是比山神土地之类要高上许多的。

林神掌管的是万物之子,林是神明赐予生命的起始。这话若是放在现在,必然只是一个玩笑。但据说在许多许多年以前,确实是这样,不过后来,人们对林的依赖不再那么重要,于是便反过来变本加厉地索取起来。

今儿这个砍一棵树,修一间房子;明儿那个便砍两棵树,修两间房子。总之,这树就一点点地没有了,林神的地位也就日渐削弱了下去。终于有一天,林神不再那么重要了。林子都不那么重要了,还要林神干什么?但这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没人想到的。为了生存,世代守护林子的林神最后反倒打起了这林子的主意。明目张胆地砍伐当然不可能,但背地里弄些什么倒是可以的,比如打猎。只是这代价,大概是老友的祖先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他们直接从受到祝福的不为人知的小神,变成了受到诅咒的不为人知的猎人。

诅咒便是诅咒,世代遗留了下来,到老友,再到老友之子。与其说是诅咒,倒不如说这是一种禁忌,从老友祖先背叛林的那一刻便注定了的禁忌。曾经由他的祖先所背负、之前是老友所背负,现在变成了老友之子所背负的。

我曾经问过老友,为什么不改变职业。记得老友很是沧桑地叹了一口气,面目苦涩地说:“这也是注定要背负的。”之后,老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林猎变职的故事——

我们已经背叛了忠诚,怎能再背叛自己的信仰?这是每个人都自动背负的,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会耐不住性子。当他们选择再次背叛时,便注定了一切。

如今也有些年头了,还是我小的时候,那时爷爷都还在,族里有个不听话的族叔。说是不听话,其实不过是人有些活头(注:活头,这里为方言,指人头脑灵活)罢了。那个年代,人有些活头还是有好处的,古灵精怪,多少会捞到些好处,但这族叔有活头,却是过分了。过分了,便不会安分。于是便想着离开这世代居住着的深林,到外面闯荡一番,若是闯荡好了,大概也就不用回来了。

族叔是不是第一个违反这禁忌的我不知道,但却是我第一回见到的。当然,也是我见过的惟一一个。当年父亲和爷爷苦苦地挽劝,却是无用。族叔打定了主意,便离开了,但没过多久,又回来了。

我记得当时我颇为意外地问了一句:“平安回来了?”现在想,这有些幼稚的话语却是让当时的老友情绪激动了起来。

“平安回来了?呵,是回来了,活着命回来了,回来了不到七天,便死了去。这算是平安地回来吗?”

当时老友的话让我有些沉默,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整个屋子陷入了沉默之中。许久,老友才啜泣着说了些话,那话所浮现的场景,至今还在脑海中有着深刻的印象。

可能也算是平安地回来了吧。老天眷顾,族叔终还是回来了。只是那身上……回来的族叔,我甚至都不知道还算不算是人了。进化论知道吧?但那时候在我们眼前上演的不是进化论,而是退化论!族叔身上长起了皮毛,一点点向着猴子变了回去。就……那样子……一点点地退化了。族叔身上痒啊,狠狠地抓着自己,身上都血肉淋漓了。那长出的毛都翻卷着,全身都是血,他还是不停地抓着,直到完全变成了猴子的样子。而这……还没有结束。知道吗?还没结束啊。退化成猴子了,身上都血肉淋漓了,还是要变化啊!叶子,对,叶子,还有树皮,就长了出来。族叔又开始疼,身上的表皮慢慢地固化,一点点固定了起来,变得和树皮一模一样,还长出了叶子。最后,族叔竟然……竟然就那么活活地疼死了。

其实,老友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我不过是第二次见到老友。我旅巡各地,专闻奇闻异事。那次也只是为了听老友讲述,却未想到后来竟然和老友成了莫逆之交。

想着老友,眼角不由得又有些湿润。与老友也将近一年没见了,只是从未想过,一年之前的那次见面,竞成了永别。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年之前,也是这样一个茅屋,年轻人还未像如今这般成熟。老友与我席地而坐,讲着自己新知道的异事。

嘿,你不知道,我最近又听说了一件异事,和我有关系的,也是林猎的那点儿事。其实我们还有着不死的禁忌,没错,就是禁忌。不敢相信,禁忌还能让人不死?我也不敢相信,可据说这是真的。在林猎的禁忌中,有这样一条——林猎者不得猎食走龙。走龙,也就是蛇了。缘由什么的我倒并不清楚,毕竟是禁忌,没人会轻易地去触犯。不过那些族人倒是告诉我,林猎若是吃了走龙,便会体布琼鳞,身上乱七八糟地长出些东西,丧失自己的体温和部分思维。龙是长生不死的,走龙倒不会。但若是林猎者吃了走龙,便会长生不死,受尽煎熬。是好是坏,谁知道呢?这个是禁忌,他们说的,我倒是不想尝试……唉……

老友那长长的叹息和略显玩笑的话语仿若就在昨日,但人却是真的不见了。半个月前,突然收到老友的信,说要见我最后一面,原因却没有说明。我匆匆丢下异地的事务,但还是被耽搁了许久,交通又是不便,没想到竟连老友的最后一面都没有看到。

看着年轻人那与老友相似的面庞,不想去想,但老友的面孔却不时浮现在脑海中,于是又和老友之子谈了起来:“他……是怎么去的?”

年轻人只说了两个字:“禁忌。”

我有些诧异,年轻人眼角却滑出了泪:“禁忌,该死的禁忌。父亲喝酒了,父亲竟然喝酒了……一个月之前,父亲收到了一封信,竟然发疯地喝起酒来。父亲他是知道的啊!这是禁忌,这是禁忌啊!”

“禁忌……”

年轻人的目光呆滞了起来:“禁忌啊……林猎是不能喝酒的。酒是粮之魂,粮是木之根。林猎怎么能喝酒呢?喝酒,这是大忌啊……父亲在床上,连血都吐出来了,最后活活吐血而死,就那么去了……父亲为什么要喝酒啊……”

酒?老友为什么要喝酒呢?信?又是什么信呢?

“那信……”

“被父亲烧掉了。父亲不提,只说那是铭文,我看不懂……”

门突然打开,刮进一阵冷风。到时还是黄昏,不觉中竟然已是夜晚,天完全地黑了下去。我和年轻人向¨外看了一眼,黑衣、黑袍、黑面具,一身的黑。

那人声音有些沙哑:“那信是我写的。有什么不懂,来找我吧。”言罢,转身便走。

年轻人猛地一颤,咆哮:“你是准?为什么要给父亲写信?”

那人一顿,继而又向林深处走去,声音却悠悠传来:“我是他的族叔,或许你应该叫我爷爷……”

我和年轻人对视了一眼。

“走吧……”他说。

“去吧……”我说。

至于前方是什么,我不知道,也没人知道。前面有的,只是黑夜中林的阴暗……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