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奇闻故事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七篇

一、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七篇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意,要想成功,关键是心态的调整。只要我们肯做一次深入自我的探索,将那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提炼出来,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光明、更灿烂的美好人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更多“励志故事”的相关内容推荐↓↓↓

关于足球巨星C罗励志故事精选5篇

适合开早会讲的励志小故事十篇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十篇

不放弃坚持的励志小故事10篇

关于名人感恩的励志故事六篇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1

有温度才能去温暖他人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父亲,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走路还得靠拐杖支撑着。母亲年轻时被拉煤车撞倒,过重的伤势让她不能长时间站立。

现实是冷酷的,身患残疾的父母给她的就是这个既残又贫的家。她的到来,父母的心里也没感受到一丝暖意。因为,扶养她成了父母最大的负担。

出生于贫寒中的她,最渴望得到温暖。然而残疾的父母不能给她许多,相反,还要她来安慰和照顾。

父亲行动不便,一个人呆在家里寂寞,她就充当父亲的耳朵,将在学校里、院子里听到的趣事讲给父亲听。

母亲勤劳要强,做起家务总停不下来,她就抢着干些重活,以减轻母亲的疲劳。寒暑假,别的孩子都在疯玩,而她还得想办法筹措学费。

贫寒催生“早熟”。有时候,也想溜出去和同伴们痛快地玩一场,但想到父母和家里,她就觉得,自己真的和同伴们不同。

一晃进了高三。不想那一年,母亲旧伤口复发引起溃烂,医生建议做手术治疗。一家三口靠低保生活,日子本来就捉襟见肘。

高昂的手术费面前,母亲只好选择放弃治疗。母亲想省下手术费供她读书,过早懂事的她怎么不知道母亲的心思呢?

一番权衡之后,她也作出了选择:辍学打工给母亲治病!

这样的选择,是母亲不愿意看到的,母亲希望她能考上大学。

母亲的话,她至今记忆犹新:只有自己发光发热了,才能更好地温暖家人。

她听从母亲的劝慰,回到了学校。用心复习功课的同时,她不忘母亲的病情,利用假日,跑进书店,淘来中医书籍,开始自学中医知识。黄芪可以“托疮生肌”,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药店买来了便宜的中药,并每天泡给母亲喝。

一个月后,母亲脚上的伤口竟然有了好转,原来溃烂的伤口上长出了新的肌肉。

小试成功,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忽然间,她萌生了学中医的念头。短短的一年苦学,她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

相比西医的“冷漠”,中医就更显有“温度”。边学边用,她首先将中医的“温度”通过爱心传递到了父亲身上——她成了父亲的“御用医师”。

父亲有慢性腹泻的病根,她就用艾灸为父亲进行治疗。艾条是神奇的,通过在腹部的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和双侧天枢穴做悬灸,没有输过一次液,服过一粒药丸,父亲的腹泻竟治好了。

她叫杨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她用有温度的中医,治好了父母身上多年的顽疾,换来了他人理解和肯定,赢得了2021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

身上有正能量的人,才能释放出温度。有温度才能去温暖他人,杨靖身上这份特有的温度,就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一份在困难面前不畏缩的勇气……

用温度来丈量人生的杨靖,用自己的坚持和温暖治愈了命运带来的伤,她在博客上的留言更能打动人心:“我总是把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苦难,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因为,没有差距,就不会被缩短。没有困境,就不会有所改变。苦难也是一种温度,它是冰冷的。冰冷并不可怕,冰冷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就是将身上的这股斗志转化成人生的正能量,去温暖着他人。”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2

用29年的执着与坚守去换得28秒

海涅·阿勒马涅是个巴西穷小子,生活在贫民窟,14岁那年,喜欢足球的他在观看一场电视转播时,解说员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时,电视正在播放一次任意球,运动员们被要求在球门前禁区内站成一排,但是总也站不齐,海涅听见电视解说员抱怨道:“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任意球的人墙能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呢?”

从此,这句话深深烙在海涅心里,他开始琢磨该如何实现解说员的愿望。当然,发明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海涅只是一个穷小子而已,既没有文化,也没有资本,之前也从没发明过东西。

不过,他是个倔强的孩子,在此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他在做矿工挣钱之余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发明新方法的念头。

有一天,他忙完矿井里的工作,在浴室洗澡时,无意中拿起剃须泡沫管,在手臂上喷出了一条线。

突然,他眼前一亮,心想:这不正是自己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找的新方法吗?

有了思路,说干就干。可是,海涅做出来的东西根本不实用,气味难闻,呛得人涕泗横流,喷在草坪上也很难清除,甚至像除草剂一样,使草坪枯黄一片。

面对失败,海涅并没有停止继续探索的脚步。他知道,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这是自己必须付出的代价。

接下来,他频繁拜访化工厂的工人和附近学校的化学老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了比较理想的产品。他将植物油和丁烷丙烷气体进行混合,制成白色泡沫,喷出后可以保持1分钟左右的时间,然后泡沫自行消失。这种泡沫无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对草坪产生任何影响。

试验成功的海涅非常兴奋,然而,由于没有资金做广告,也不认识足球圈里的人,海涅的发明专利一直无人问津。直到14年后,童年一个玩伴向他伸出援手,他是一家小型化妆品工厂的厂长。

定型的产品终于被做出来了,海涅开始拿着自己的产品,到一家又一家足球俱乐部去推销。

幸运的是,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巴西足协考察了他的发明后,同意在小比赛贝洛奥里藏特杯中使用他的产品——人墙定位喷雾器。因为使用效果好,随后在巴西联赛中又被广泛使用,并最终在2014年世界杯赛上成为比赛主裁执法标配。

据统计,这种被称为“9.15公平比赛”(9.15米是罚任意球时人墙与罚球点规定的距离)的喷雾办法,能让罚任意球的时间从48秒缩短至20秒。

用29年的执着与坚守去换得28秒,曾经的穷小子海涅凭借自己的发明,如今已成百万富翁。不过,相对于所获财富,他更看重自己为足球比赛所贡献的那28秒。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海涅·阿勒马涅的成功正是这话最好的诠释。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3

曾拉车求学的书画大师

国画大师李苦禅原名李英,山东高唐县人,出身贫寒。

1922年,23岁的他到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

李苦禅是个穷学生,学习费用全靠家中接济。因囊中羞涩,他住不起旅馆,只得在北京一所破旧的寺庙里栖身。

遇到家中接济不上时,他便陷入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困境。于是,他开始靠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林一卢同学赠其“苦禅”二字为名。此后,他一直用着此名。

1923年秋天,李苦禅到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家中拜访。

见面后,他恭恭敬敬地对齐白石说:“我爱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现在我虽穷,没有什么见面礼给您,但等我将来做了事之后,定将好好孝敬您老人家!”

齐白石见他率直质朴,当即就答应了。他急忙跪下就拜,差点摔倒,竟然把齐白石给逗乐了。

就这样,这位靠拉洋车维持生活的年轻人,就成了齐白石的第一位拜门弟子。

李苦禅虽然继续在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但总是远离齐白石先生的住所,并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因为,他怕熟人认出自己,给齐白石丢脸。

说来也巧,有一个星期天,李苦禅拉车到王府井大街兜生意,在路过一家书画店时,恰巧遇到齐白石先生和几位朋友从店里出来。

他大吃一惊,正神色慌张地拉车躲避,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齐白石的喊声:“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

他应了一声,将车掉转过去,请齐白石上车后拉起车就走。

途中,齐白石心疼地问:“苦禅,你经济困难,靠拉车度日,怎么不告诉我呀?”

他回答:“我对不起老师,给老师丢脸了。”

齐白石和蔼地说:“丢脸?丢谁的脸哪?你不知道我是木匠出身,鲁班的门下吗?苦禅哪,靠劳动吃饭是不丢脸的,靠拉车求学是不丢脸的。”

回到家后,齐白石先生将自家院里的一间厢房腾出来给李苦禅住,还给他的一些画上题字,让他卖掉解决生活困难。

在齐白石先生的资助和关爱下,李苦禅退掉了所租的洋车,摆脱了生活困境,开始专心致志地刻苦学画。

齐白石先生对李苦禅这个得意门生的评价是:“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李苦禅原名李英)也学我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是无鬼神矣!”

自古英雄多贫寒,从来纨绔少雄男。李苦禅没有辜负齐白石先生的厚望,终于成长为一代书画大师。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4

姜子牙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姜子牙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5

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6

重耳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重耳62岁这年,秦穆公护送他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

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希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6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70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7

黄忠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

公元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七篇相关文章: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

★为梦想而奋斗的名人5篇

★名人励志奋斗故事8篇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5篇

★为理想奋斗的励志故事6篇

★在青春时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5篇

★名人理想奋斗的故事6篇

★为理想奋斗的励志名人故事

★青春奋斗励志的名人故事

★在青春时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5则

var _hmt= _hmt|| [];(function(){ var hm=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var s=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xss_clean].insertBefore(hm, s);})();

二、最感动的故事 (一定是能令人哭泣的)

有那么一对情侣.女孩很漂亮,非常善解人意,偶尔时不时出些坏点子耍耍男孩.男孩很

聪明,也很懂事,最主要的一点.幽默感很强.总能在2个人相处中找到可以逗女孩发笑的方式

.女孩很喜欢男孩这种乐天派的心情.

他们一直相处不错,女孩对男孩的感觉,淡淡的,说男孩象自己的亲人.

男孩对女孩爱甚深,非常非常在乎她.所以每当吵架的时候,男孩都会说是自己不好,自

己的错.即使有时候真的不怪他的时候,他也这么说.他不想让女孩生气.

就这样过了5年,男孩仍然非常爱女孩,象当初一样.

有一个周末,女孩出门办事,男孩本来打算去找女孩,但是一听说她有事,就打消了这个

念头.他在家里呆了一天,他没有联系女孩,他觉得女孩一直在忙,自己不好去打扰他.

谁知女孩在忙的时候,还想着男孩,可是一天没有接到男孩的消息,她很生气.晚上回家

后,发了条信息给男孩,话说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当时是晚上12点.

男孩心急如焚,打女孩手机,连续打了3次,都给挂断了.打家里电话没人接,猜想是女孩

把电话线拔了.男孩抓起衣服就出门了,他要去女孩家.当时是12点25.

女孩在12点40的时候又接到了男孩的电话,从手机打来的,她又给挂断了.

一夜无话.男孩没有再给女孩打电话.

第2天,女孩接到男孩母亲的电话,电话那边声泪俱下.男孩昨晚出了车祸.警方说是车速

过快导致刹车不急,撞到了一辆坏在半路的大货车.救护车到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女孩心痛到哭不出来,可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了.她只能从点滴的回忆中来怀念男孩带给

她的欢乐和幸福.

女孩强忍悲痛来到了事故车停车场,她想看看男孩呆过的最后的地方.车已经撞得完全

不成样子.方向盘上,仪表盘上,还沾有男孩的血迹.

男孩的母亲把男孩当时身上的遗物给了女孩,钱包,手表,还有那部沾满了男孩鲜血的手

机.女孩翻开钱包,里面有她的照片,血渍浸透了大半张.

当女孩拿起男孩的手表的时候,赫然发现,手表的指针停在12点35分附近.

女孩瞬间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后还用最后一丝力气给她打电话,而她自己却因为还在堵

气没有接.男孩再也没有力气去拨第2遍电话了,他带着对女孩的无限眷恋和内疚走了.

女孩永远不知道,男孩想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女孩也明白,不会再有人会比这个

男孩,更爱她了!

虽说只有1100字左右,但这个故事我认为最经典!希望楼主采纳。

三、双头蛇奇闻的民间故事

民国初期,青龙镇有个大财主王万财。这天,他来到镇上赶集,买完东西准备往回走时,觉得口干舌燥。忽然他发现有家店铺门前立着一口大缸,盛满了水,上面还有几片莲叶,水碧清,不由心中一喜,弯下腰喝了两口,擦一下嘴巴,就往家走。

刚一进屋,还没落炕就觉得肚子疼,疼得他双手捂住肚子满炕打滚。儿子王有看父亲突然生病,心想不妙,忙拉过来一匹马,快马加鞭直奔青龙镇大药房"宝和堂"。坐堂先生是祖传中医李老先生,老先生听了王有的介绍后,急忙开方抓药。药店顾客较多,王有心里着急,拿起两剂药就往外走,上马扬鞭一溜烟没影了。

再说"宝和堂"负责抓药的伙计把王有的药包好后,擡头一看人不见了,再往柜台上一看,两包足有半斤重的砒霜不见了,知道是刚才抓药的小伙子拿错了药。伙计头皮一麻,马上报告给李老先生。老先生一听也急了,忙催促道:"还等什么,快追回来!"伙计跌跌撞撞出店门一看,连人影都没有看到。由于王有是新面孔,问谁谁也不认识。老先生心想今天的纰漏出大了,便打发走了伙计,准备吃官司。

王有到家后,急忙叫家人煎药,给王万财喝下。不到半顿饭时间,王万财就觉得肚子不疼了,再过一会儿完全恢复了正常。

王万财一高兴叫来了儿子,问他药是在哪里抓的。王有说:"宝和堂。"王万财一拍大腿说:"真是神药哇!‘宝和堂‘我知道,那是个老字号,坐堂是李大夫,咱们得谢谢人家。"

次日,王万财叫儿子套车去请李大夫。儿子不敢怠慢,赶着花轱辘大车直往青龙镇。当他赶到药铺,看到店门紧闭,就大步上前,"啪、啪"叩打门环。李老先生正在家里候着哩,他一听叩门声,情知来者不善,心里不禁一阵紧张。他正了正衣冠,硬着头皮走来开门。从门缝里他看到叩门的正是昨天"抓砒霜"的后生,老先生差点晕了过去。

王有是大老粗出身,不会说客气话,又是急性子,愣头愣脑的,和老先生一照面,没有说啥拉着就走了。老先生还以为是抓他打官司呢,一路上,心里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当大车快进村时,老先生隐约听见唢呐声,他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不好,人都死了,在吊丧哩。正晕晕乎乎间,大车已到了门楼前,只听王有说:"老先生请下车。"老先生下车一瞧,不对劲,不像给死人吊丧,好像是欢迎他。他用僵硬的手揉揉眼睛,定神一看,果然下面排了一溜子人迎候他哩。

正在此时,从人羣中踱出来一位60来岁的老者,朝老先生拱拱手,把他让进客厅坐下,吩咐上茶。只见有个丫环端上两杯茶,放到八仙桌前,欠了欠身,退了出去。根据这些举动,李老先生猜测眼前的老人就是昨天吃药的人,心里盘算着如何应对。这时,王万财干咳了一声,说:"老朽昨天忽患疾病,多谢神医救命之恩,小可今天特备薄酒招待老先生。"李大夫不明就里,只好顺手推舟客气一番。不过,他很纳闷,什么病吃了半斤砒霜没死?

于是,李老先生在闲谈中就问起病因,王万财就把得病的经过细说了一遍。临末,感叹道:"没想到我儿子抓了你的药,药到病除。李大夫,你真是神医啊!"

李老先生不敢多说什么,只觉得王万财病得蹊跷,好得也蹊跷。吃过酒宴,王有又赶着车把李大夫送回药铺。李老先生回到店铺,思前想后,越想越奇怪,忍不住就来到绸缎庄,果见前门立着一口大缸,里面贮满了水,上面养了几株莲花,水很清。他绕着缸转了几圈,然后弯下腰来用手轻轻一拨水面上的莲花,探头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只见莲花茎上趴着一条双头蛇!他的手只那么一拨拉,差点儿碰到蛇头了。他悄悄地回到家,把炉钩子烧红了,来到莲花缸前,往莲花茎上一烙,只听刺拉一声,冒出一股青烟,那双头蛇浑身抖动一下,落到缸底。李大夫用镊子挟出,定眼细瞧,只见蛇呈草绿色,有一尺多长,两个头,蛇背上有一条黑线。

他包好双头蛇,来到省城一头扎进中医藏书馆,继续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他终于在一本破旧发黄的古籍中找到了答案。书中记载,中双头蛇毒者,需食半斤砒霜,方能解毒祛邪。李老先生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