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奇闻故事?关于鲁迅的事迹

一、聊斋记载的奇闻异事三则,三则分别是什么故事

僧术

黄生,是官宦世家的子弟,富有才情,志向很高。他居住的村外有座寺院,里面住着一个僧人,跟黄生交情深厚。后来僧人外出云游,去了十多年才回来。他看见黄生,感叹地说:“我以为你早就飞黄腾达了,到如今还是一个平民百姓吗?看来你的福运很薄,请让我为你贿赂贿赂阴间的神灵。你能给置备十千银钱吗?”

黄生回答说:“不能。”僧人说:“请你勉强置一半吧,其余的我代你借上。我们以三天为约。”黄生答应了,回家后抵押家当,勉强凑够了五千的数目。

三天后,僧人果然拿来五千钱交给黄生。黄家原来有一眼水井,井深得探不到底,有人说通着河海。僧人让黄生把钱捆好放在井边。嘱咐他说:“你约摸我到了寺里后,就把钱推进井中。等到半顿饭光景,井中会有一个大钱浮起来,你就拜它。”说完就走了。

黄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法术,转念一想,灵验不灵验还说不定,如果把十千钱都投进井中,未免太可惜,就把九千藏起来,只投进了一千钱。稍过了一会儿,井中突然凸起来一个大水泡,铿的一声破了。接着就有一个钱浮起来,像车轮一样大。黄生害怕极了,赶快跪拜,又取出四千钱投进去,落井后发出碰击声,原来是被大钱隔挡着,沉不下去。

天快黑时,僧人来了,责备黄生说:“为什么不把钱全投进去?”黄生说:“已经都投进去了。”僧人说:“阴府的使者只拿了一千去,为什么要说假话?”黄生只得把实情讲了。僧人叹息说:“鄙吝的人成不了大器。你命中注定到老也就是个贡生,不然的话,立即就能中进士。”黄生非常后悔,求僧人再给他祈祷,僧人坚决推辞,走了。黄生看见投到井中的四千钱还浮着,便用井绳把它钓上来,大钱就沉下去了。这一年,黄生果然仅考了个副榜贡生,到死也如同僧人所说的,仅是个贡生。

商妇

天津有个商人,要出远门做买卖,从一个富人那里借了几百两银子作本钱,不幸被小偷看见了。到了晚上,小偷预先藏在他屋里等他回来;但商人因那天是个好日子,拿到钱就出发了。小偷等得时间久了,只听商人妻子在床上翻来复去,像难以入睡。

一会儿,墙上忽然开了个小门,屋里通亮,门里出来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手拉一条带子,走近床边递给商人妻子。商人妻用手推开,年轻女子固执地再递给她,她就接过去,起床,拴在梁上,伸进脖子,上吊了。年轻女子也就走了,墙上小门也关上了。小偷大惊,推开门逃了。

天明后,家里人见主妇吊死,报了案。官府捉商人邻居去,严刑拷打,邻居忍受不了折磨,只得承认杀了人,几天后就要被处决了。小偷为邻居的冤枉不平,到官府自首,说了那夜亲眼见到的事实。官府不信,对他用刑,他也不改口供,说那是真的,邻居便免了罪。官府向其他邻人调查,都说那宅子的旧主人曾经有年轻媳妇吊死过,年龄、相貌跟小偷说的完全符合,因而知道那是年轻妇女的鬼魂。人说暴死的人必然找人作替身,真是这样吗?

镜听

山东益都县的郑氏兄弟,都是文学士。大郑早就出了名,父母偏爱他,因此对大儿媳也好;二郑科场失意,父母不太喜欢他,也就厌恶二儿媳,至于耻于把她当作儿媳,这样相比之下一冷一暖,兄弟二人心里就有了隔阂。

二郑媳妇对丈失说:“都是同样的男子汉,为啥就不能为老婆争口气?”拒绝和丈夫同宿。从此二郑发愤努力,专心致志地勤学苦钻,也终于有了名气。父母对他的看法稍好了点,但终究不如对哥哥好。

二郑媳妇盼望丈夫显贵的心情非常急切,这一年正好是乡试大比之年,在除夕晚上她偷偷用镜听的方法为丈夫考试占卜吉凶。出了门,听见有两人才起来,互相推搡着闹着玩,说:“你也凉凉去!”二郑媳妇回到家里,弄不明白这句话是啥意思,也就放下这事不再提了。

乡试考完以后,兄弟二人都回家了。当时天还很热,两个媳妇在厨房里为忙秋的人做饭,热得她俩很难受。忽然有骑马的人登门来报喜讯,说大郑考中了举人。郑母赶紧跑进厨房喊大儿媳说:“老大考中了,你可凉凉去。”二郑媳妇又气又难过,一边掉泪一边做饭。

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喜说二郑也考中了举人。二郑媳妇听说,用力一扔擀面杖起来,说道:“我也凉凉去!”这句话是她心中气忿之情所激,不知不觉顺口说出来的;可过后再一想,才知道正好应验了镜听占卜的结果

二、二战奇闻录,超乎人类想象的真实故事

二战奇闻录,超乎人类想象的真实故事

一、能扛坦克的美国兵

一个神秘的美军基地,四个看似貌不惊人的美国大兵,轻松的扛起了一辆坦克,路人们被吓呆了美国士兵告诉他,美国军人就是这么强大。其实这些美国大兵,被称为幽灵部队"他们确实有着特别的能力,但并非超能力。这支正式名称被叫做美军第23司令部直属特战团”的部队,拥有1100人,制作了大量充气坦克等假部队,让德军屡屡判断失误,拯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

二、日军最倒霉的军舰信浓号和最幸运的军舰雪风号

这是当时最大的一艘航母,但由于赶工期和偷工减料,在首次出航后20小时,便被美军潜艇仅仅用四条鱼雷击沉,成了人类历史上被击沉速度最快的航母。信浓号沉没后,上面的很多船员,都被同行的日军驱逐舰雪风号救起。这艘驱逐舰是日军最幸运的一艘军舰。

雪风号的同型军舰全部沉没,而雪风号也曾被多次击中,但不是击中它的鱼雷引信失效,就是航空炸弹成立哑弹。总让雪风号死里逃生。很多迷信的日军士兵渐渐发现,与雪风号一起出征的军舰,几乎每次都会被击沉,这艘雪风号是幸运的,但会让自己的同伴陷入厄运。1947年6月28日,雪风号作为日本第一艘赔偿中国的军舰,被移交给国民党海军,改名丹阳号。两天后,刘邓大军强度黄河,解放军开始转向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雪风号却一直活着,直至1966年平安退役。

三、二战最离奇的飞机事故

美军伏击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座机,成功击毙山本,改变了太平洋战场局势,而中国军队在1942年12月,击落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座机,不仅让冢田成了中国军队击毙的日本陆军最高级别将领,还因为他随时携带的绝密作战计划外泄,影响了抗战战局。

而日本海军死在中国战场的最高级别将领,是前海军大臣大角岑生,他的官职比山本更高,但同样死于坠机。日本官方报道:号在华南黄杨山壮烈殉职的我国海军至宝,大角海军大将等十人,2月20日在东京筑地本愿寺,举行了庄严的海军葬礼。

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曾击毙多名日军高级将领,但二中中防空炮火的最大战绩,确实被认为战斗力最弱的意大利军队创造的。1940年六月,一艘意大利军舰击落了两架飞机,其中一架上坐着伊塔洛.巴尔博,他是空军元帅,是二战中被防空炮火击毙的最高级被将领,然而他是意大利军队自己的长官,还曾被认为是墨索里尼的指定继承人。

炸死自己的长官,不是意大利军队的专利,二战中美军阵亡最高级别的将领,所谓的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官麦克奈尔,正式被美军自己的轰炸机炸死的。麦克奈尔是作战隐蔽的专家,发现遭到友军误炸后,迅速到伞兵坑隐蔽,无奈美军火力太强大,麦克奈尔还是被炸身亡。而德军的一位上将军长,冯.溯贝特,确实因为坐飞机在降落时误入雷区而亡的可以说是坐着飞机踩地雷的最离奇空难了。

四、最具戏剧色彩的意大利军队

生性浪漫的意大利人,却似乎不怎么擅长作战,关于他们的二战笑话,也是最多的。据说在北非,占据优势的意大利军队,却向英军投降了。原来,他们的弹药箱没有配撬棍,他们没办法打开,意大利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要多。士兵中还流传这两句话,一句是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另一句是,连打两场败仗,我们就应该回去谈恋爱了。

五、严谨坑了的德军和日军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严谨举世皆知,这也反映在他们进行的侵略战争中,1941年11月,英军在北非发起的“十字军行动”中,有一个在交通岗位执勤的英国宪兵,突然发现德军装甲洪流,滚滚而来。他面不改色,继续指挥交通,而德国人竟毫不犹豫完全服从他的指挥。有一群德国坦克居然在他的指挥下开向了错误的方向。这场仗最终也以德军损失惨重告终。

据说在英德交战的一个港口,每周一三五由德军布雷舰布雷,而每逢星期二四六,由英军扫雷舰扫雷,结果有一天,英军因故休假一天未能扫雷,结果德军布雷艇,被自己的水雷炸沉。落水的德军军官被英军救起时,气愤的质问对方,你们太不负责了。而被严谨坑害了的,还有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一向极为守时的他,在1943年4月18日9点43分,乘座机到达美军伏击空域,和预定时间只差了一分钟,美军大喜过望,顺利将其击落。如果山本迟到,这次伏击行动,就可能以失败而告终了。

六、总统飞行员

一名飞行员的飞机被日军击落,他是惟一获救的人,他的8名战友全部被日军俘获,饥饿的日军把他们做成了恐怖的人肉大餐,如果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人获救,可能战后就少了两位美国总统,这个飞行员就是老布什。

七、一条神秘消失的,24拐公路

这是一张知名的二战老照片,照片上这条整整拐了24道弯的路,让无数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为之胆寒,这样险峻的路究竟在哪里,成了二战结束后的一个未解之谜。人们只知道,24拐在滇缅公路上,开车的,是勇敢的中国司机。为了寻找这条道路,人们在云南省境内,找了几十年,终于在2002年,在贵州省境内发现了这条道路,拍摄了这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

三、关于鲁迅的事迹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年谱

一八八一年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一九零三年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一九零四年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一九零六年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一九零七年二十七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一九零九年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一九一零年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一九一一年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一九一二年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一九一三年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一九一四年三十四岁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一九一五年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一六年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一九一七年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一九一八年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一九年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二零年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二一年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二年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三年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一九二四年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一九二六年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九二七年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一九二八年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九三零年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九三一年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一九三五年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