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志故事,...搜神记》叫志怪小说,哪一本中的故事更精彩呢

一、《聊斋志异》各个故事的50到100字概括

《崂山道士》讲的是一个年轻慕道的人,在崂山碰到了一个仙人,他凡人眼拙,看不出来仙人试探他,他吃不了苦。即使是仙人以法术暗示他,他依然不是成才的料,最终仙人教授的一招穿墙术,他回家去稍微一卖弄,就不灵验了,以失败告终。

《青凤》讲的是耿生和青凤的爱情故事,但不是只孤立地写青凤这一个狐狸精,而是把她放在富有礼教传统的封建家庭当中来写,反映出封建时代的少男少女如何冲破家庭障碍去恋爱的实际,这就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深度。

《画皮》讲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披上用彩笔绘画的人皮,装扮成一个令人心爱的美女,耍弄各种欺骗手段,以达到裂人腹、掏人心的目的。后来,恶鬼被一个道士识破,在木剑的逐击之下,逼得他最终脱去“画皮”,露出本相,而被一剑除掉。

《促织》讲的是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聂小倩》讲的是聂小倩是一个美貌的女鬼,生前只活到十八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浙江人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1679)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二、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故事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故事,素材来源有三个:一是前人故事,他拿来加工一下;二是,听取当时人的故事;三便是丰富的想象。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劳山道士”,实际上是根据六朝小说和唐传奇中的三个故事创作而成。这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

纸月就是有一个人,剪个纸的月亮用来照明。取月,另一个人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留月,最后一个人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劳山道士”就是以这三个故事为原型,创作而成。

蒲松龄为了有好的素材,用以创作《聊斋志异》,便在路边摆了一个茶摊,凡是能讲出好故事的人,都可以免费喝茶。

蒲松龄书中所写,有很多是写书生和美丽的妖怪的。这些女妖全部有这样一个特征,长相漂亮,不嫌弃书生贫穷,不顾及封建礼教,媒妁之言的束缚,愿意与书生无媒苟合。书生都是这样的,很有才华,富有才情,情感丰富,但就是不得志。

女妖和书生在一起,不仅处处照顾书生,红袖添香,而且还会尽自己所能达成书生的各种愿望。这些愿望,可能是钱财,可能是功名利禄等等。

书中的书生就是蒲松龄自己,所有的一切的故事,都是来自他的想象。一个穷秀才,在生活苦痛时所想象的东西。

蒲松龄是悲惨的,贫穷不得志。蒲松龄也是伟大的,为后世留下了《聊斋志异》这本奇幻小说。若是看见后世这本小说的流传度,蒲松龄想必是欣慰的,他没有放弃《聊斋志异》是一个对的选择。

扩展资料: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后世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后父亲转儒经商,家里情况才稍好。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请私塾老师,所以蒲家四兄弟都是跟在他们父亲身边学习的。

蒲松龄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以三试第一的优秀成绩中秀才,此后却久试不第,一直到了71岁的时候,才成为岁贡生。蒲松龄没有考中秀才,一共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蒲松龄在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是施闰章。施闰章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名声的大诗人,就是他亲手判定了蒲松龄的第一。

然而其实当时他给蒲松龄判个第一,是因为蒲松龄文笔极好,他很是欣赏,但是严格来说,蒲松龄当时所作的文章,是不符合考试的,至少是够不上第一的。因为施闰章的这一个判定,给了蒲松龄一个错觉,那就是自己所写是对的,因此在考举人的时候仍旧如此,所以才会久试不第。

蒲松龄到老都没有考中举人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因为他那本闻名后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当时因为要创作《聊斋志异》,所以分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至于不能好好的准备科举。

当时蒲松龄的一个朋友便作诗劝诫他,说:“聊斋且莫竞谈空”,希望他能专心读书,但是蒲松龄仍然没有放弃创作《聊斋志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三、...搜神记》叫志怪小说,哪一本中的故事更精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这两本书。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传到今天的有三卷,共一千多则故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每则故事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世说新语》有着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点。《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

唐代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代王谠的《唐语林》,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割席分坐》《身无长物》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还有许多被广泛应用的成语也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全书共二十卷,有四百多个故事。

作者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所以《搜神记》中所讲的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思想。文章想象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鬼神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搜神记》是我国鬼神传统故事集大成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有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往恋爱,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剧《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结: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六朝小说内容为“搜奇记逸”,在表现上处于“粗陈梗概”的阶段。所谓“搜奇记逸”,就是搜集奇闻、记载逸事。《搜神记》属于前者,《世说新语》则是后者的代表。

没有六朝小说,也不可能有唐代的传奇,所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在我国小说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么看来,倒是无从判定《世说新语》和《搜神记》的优劣了,如果细细地去阅读,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精彩。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