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奇闻故事,《沙丘》故事摘要

一、天狼星人的故事是什么

天狼星的灿灿星光一直吸引着天文学家。现在知道,天狼离我们只8.6光年,在亮星中它是仅次于比邻星(南门二)的“亚军”。天狼的半径比太阳略大,约为120万公里(太阳半径的1.7倍),其表面温度在11000度左右。

关于天狼,还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和科学之谜。例如1862年,人们发现绕天狼转动的伴星上的物质“重”得不可思议,一段粉笔头那样大小的东西,竟重达100多千克!到了20世纪,天狼B又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第二个天文证据——引力红移;而研究天体演化的科学家又从中发现了“演化佯谬”……在众多的有关天狼的谜团中,最扑朔迷离的是有关“天狼星人”的故事。事情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法国有两位人类学家格雷奥勒和达特莱,为了探索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两个颇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勇士从开罗出发,经过艰苦的跋涉,来到了现马里共和国的达贡地区(当时是法属殖民地),这儿那时还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他们为了科学,摒弃了一切偏见和殖民者的傲慢,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原始部落中的达贡人一起劳动、狩猎、生活,为达贡人治病,帮他们改善居住条件。他们一住就是20年,逐步取得了达贡人的信任和尊重。达贡人决定把他们部族中的“最高机密”告诉这两位白人。他们推选出四个最有声望的长者,同两位白人举行了会谈。会谈的气氛十分严肃而神秘,老人们用特殊的山加语向他们讲述了自己所知的天文知识: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绕太阳转动,轨道都是椭圆;而且地球像一个陀螺那样,一边旋转一边向前跑;月亮则是一个“干旱和死寂的星球”;木星有4颗卫星,土星有光环……这一切,使两位人类学家感到无比新奇,哪知下面达贡人还有更令人吃惊的故事。

四位老人说,天狼星本身是两颗星,一大一小,小星绕大星转动,正像地球绕太阳转动一样。其中一位还用手杖随手在地上画了一个椭圆,并在椭圆焦点上画上一个大黑点表示大星,而在椭圆另一端标上了许多小黑点,以表示小星在轨道上的运动。小星的轨道周期按两倍算正好是100年。他们还说,这颗小的伴星是“世界一切事物的开端和归宿,它是天上最小而又是最重的星星。在地球上怎么也找不到这样大密度的物质”。当然他们还讲了许多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的故事。

格雷奥勒和达特莱被这些故事激动得几夜无法入眠,他们不久即收拾行装回到法国,并把这些旷古奇闻整理成文,在《非洲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出来!顿时,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连文字还没有的达贡人怎么有如此丰富的天文知识?原始部落怎会知道天狼星的奥秘?要知道,西方也是到1862年才第一次知道白矮星,而且直到20世纪50年代(即文章发表时),还有不少人因无法想象如此巨大的密度而倾向否认观测资料。

再说,20世纪50年代也是“飞碟(UFO)事件初露头角之时,各种难以想象、骇人听闻的飞碟报告使人眼花缭乱、达贡人的新闻更使UFO披上了神奇的色彩,于是,有关“天狼星人”的各种神话也不胫而走……

当时美国考古学家坦普尔,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循着20年前法国人的足迹再访马里,并在达贡地区住了8年。8年中,他与许多达贡老人及祭司进行了深谈,并搜集了许多实物,回来后写出了一本很有影响的著作《天狼星的奥秘》。该书封面上有一句话:“来自天狼伴星上的智慧生命访问过地球吗?”书中,作者结合了达贡人的神话故事,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天狼星人”当初降临地球的情景,并认为达贡人所讲的“主神诺墨”就是那些驾驭宇宙飞船而来的“天狼星人”,正是这些天外来客把那些天文知识传授给了达贡人。那本书中,作者把“天狼星人”描绘成似海豚那样的、又有些像“美人鱼”的怪物,它们上半身似人形,下半截却是鱼身,除了嘴巴以外,还另有一个通气的孔……

“宇宙人”的问题始终是激动人心的话题,坦普尔的著作至今还有广泛的读者。然而,愿望不能代替现实,仔细推敲便可看出其中种种破绽:达贡人的那些“天文知识”,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也显得过时陈旧了,因为当时人们已知了九大行星,卫星数已达25颗,木卫不是4个而是9个。再说从天体演化看,天狼星伴星的年龄不会超过3亿“岁”。这样短暂的时间内,行星上根本还来不及孕育出生命来,更何况是智慧生命!

那么如何解释达贡人的知识呢?看来一种可能是,在格雷奥勒和达特莱之前,已经有一些西方传教士到达过西非的原始部落(我国明清亦有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华,讲述过许多西方天文知识),正是他们给达贡人传授了有限的天文知识,而达贡人又搀进了神话和传说,这才“诞生”了“天狼星人”。

二、《沙丘》故事摘要

《沙丘》的故事骨架很老套,一个沙漠版的王子复仇记。小说描写了一位超级英雄,保罗.厄崔迪,我们的主人公。从一个15岁小男孩,历经家族被陷害、母子被追杀、亡命沙海、客居异族部落等各种艰难困苦,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道劫难,最终成长人弗雷曼人的神,带领当地族人复仇的故事。

全篇分为三卷,分别是沙丘,穆阿迪布和先知。

作者将背景设置在一个被称作厄拉科斯的星球,到处是沙漠、极度缺水但是富含珍贵的香料。故事的开篇--沙丘,却是从并不缺水的两个星球展开:主人公保罗.厄崔迪的出生地--卡拉丹,以及大反派哈克南家族的聚集地--杰第主星。

在卡拉丹,保罗的母亲杰西卡,一位贝尼.杰瑟里特,让同为贝尼.杰瑟里特的圣母老妪、皇帝的真言师盖乌斯.海伦为她的儿子做了戈姆刺筛选测试。通过测试后,老妪认为保罗可能就是她们要寻找的魁萨茨.哈德拉克。在搬离卡拉丹之前,保罗分别和他的老师兼伙伴哥尼.哈莱克,一位喜欢弹巴厘琴的剑客,学习了剑术;和他家族的岳医生谈到了厄拉科斯的弗雷曼人、沙虫等各种奇闻;和他的父亲--公爵雷拖,谈到了敌对力量和厄拉科斯的危险。

而在杰第主星,肥胖而阴险的弗拉基米尔.哈克南男爵和他的侄子菲得.罗萨以及他们的门泰特彼得,展开了一场机密谈话。谈话的内容围绕着针对厄崔迪的阴谋、哈克南和皇帝的秘密约定、以及背叛者岳医生。

随着雷拖公爵携家带口搬到厄拉科斯星球的厄拉奇恩城,正反派第一次交锋的大幕徐徐拉开。保罗在新家差点被暗杀,弗雷曼首领斯蒂尔格以吐口水的独特方式和雷拖公爵建立契约,皇家生态科学家凯恩斯在见证了公爵以人为本的作风后转变了自己的立场,门泰克杜菲.哈瓦特认为杰西卡是背叛者并在酒后与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接下来冲突急剧升级,特洛伊木马岳医生洞开城门,皇帝秘密派出的萨多卡军队与哈克南人联手消灭了雷拖公爵。岳医生想杀死哈克南男爵为他的妻子报仇,通过牙齿放毒气的手段将雷拖公爵做成了一个木马,但是岳医生的计策没有成功,只杀死了男爵的门泰特彼得。最后保罗和杰西卡乘坐着岳医生准备的扑翼飞机逃出厄拉奇恩城,并深深地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第二卷开头交代了主角和反派的关系-杰西卡是哈克南男爵的私生女,而保罗是男爵的外孙。他们在沙海中躲藏父亲和外公的追杀,一切只是为了明日的生活,幸运的是厄崔迪的家臣艾达荷找到并将他们带到了弗雷曼人的地堡。在地堡中,保罗许诺给厄拉科斯一个美好的未来、到处都有水,最终成功说服了凯恩斯--那位被弗雷曼人奉为神祗并且立场本已动摇的帝国生态科学家。凯恩斯帮助年轻的公爵逃离到大漠的深处,但是自己被哈克南人俘虏并最终死在沙漠中。保罗借着沙漠风暴的掩护远走,让哈克南人误认为他们母子已经死于非命。

厄崔迪的家臣们被哈克南和皇帝的大军冲散,命运迥异。哈瓦特被服,但是男爵考虑其门泰特的计算能力,将他收为己用。艾达荷战死。哥尼.哈莱克先藏身于弗雷曼人中间,后来听说保罗已死的消息后,效忠于和哈克南有杀父之仇的走私徒图克。

而哈克南男爵在消灭厄崔迪的势力后,让他的侄子拉班接手厄拉科斯并加紧搜刮以便偿还军费。男爵计划让他的另一个侄子菲得.罗萨继承自己的爵位并最终成为皇帝,罗萨在竞技场的表现也为他在杰第主星赢得了足够的声望。

保罗和杰西卡在沙漠中避开了沙虫但是遇到了弗雷曼人首领斯蒂尔格。斯蒂尔格收留了母子,一方面因为他们有高超的格斗术,另一方面因为沙漠中的传说:一位贝尼.杰瑟里特和她的子嗣将掌握弗雷曼人未来的钥匙。在与斯蒂尔格部族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保罗的身份逐渐从公爵之子转变为穆阿迪布。他要坚决阻止由母亲的姐妹会一手促成的圣战;他遵从弗雷曼人的习俗:决斗杀人,处理死者的水,接收了失败者的家眷;他与未来的“妻子”、凯恩斯的女儿契尼走在一起。最后,杰西卡成为弗雷曼部落的圣母,保罗成为李桑.阿尔-盖布,即弗雷曼人的领袖。

第三卷自哈克南自相残害开始,侄子要暗杀叔叔未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罗萨未来继位,不伤害男爵。随着保罗成功骑上并驯服沙虫,他在部落中的声望越来越高,按照弗雷曼的习俗,他和斯蒂尔格决斗的时刻也越来越近了。但是保罗以部落利益至上为理由拒绝自相残杀,并在大会上成功让斯蒂尔格效忠于自己。契尼把保罗从中毒中解救出来,保罗看到了未来,皇帝和宇航公会联合出征厄拉科斯,他复仇的机会来了。

保罗带领着弗雷曼人,用核弹攻击厄拉奇恩的屏蔽场,并借助一场史无前例的沙尘暴彻底摧毁的帝国的舰队,哈克南男爵、拉班都死于非命。在与皇帝面对面对峙中,保罗为家族的门泰特杜菲.哈瓦特送终,与菲得.罗萨一对一决斗并手刃对手。最终保罗抢下了皇位,伊勒琅公主成为了皇后,但是只享有空名,契尼才是真正的妻子。

三、求世界未解之谜奇闻趣事这类书籍

个人建议不必看这些“世界未解之谜,奇闻趣事这类书”,我不会为了拿经验就不负责任的乱回答。

世界上所谓的未解之谜,绝大多数都是地摊网站的编造的,看这些书没有任何意义,学不到任何知识,只有欺骗,更容易走火入魔。

有趣的书籍很多,何必看这些呢?我建议看看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很有用的科普书。

有人回答你百慕大三角什么的,其实百慕大完全是谣言。

见百科词条:

该海域属于世界最繁忙的海域和航线,是世界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

所谓常发生的各种人们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已经被学者证明无一存在,科学界证明百慕大三角的神秘现象完全是一个谣言。

美国情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

美国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2014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也对此做过专门解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称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和导航不过关是引发意外事故的最可能因素。

“没有证据显示百慕大魔鬼三角发生神秘失踪事故的频率比其他更大、交通更繁忙的海域更高。”“我们对这些年来百慕大魔鬼三角发生的很多轮船和飞机失踪事故进行了回顾,并没有发现有任何证据显示事故是由超自然因素造成的。”

第一,我先转载一篇文章,给你做参考:

“伪科普”著作和“伪学术”著作大行其道,已经成为近年来出版界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现象。

古老的金字塔,消失的玛雅文明,沉没的大西洲,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漂浮不定的UFO……这些都成为伪科普书的绝佳选题。

几年前,以《发现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产”巨制也给很多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在科学的名义下,书界正涌动着一股宣扬神秘主义的暗流。

大约是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该类书的出版又掀起了一个小***。

《上帝的指纹》、《火星的秘密》等在市场上的成功引来了不少跟风者;总共五本署名为“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的“系列”图书(奇怪的是这些书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在大小书店里都是一时的热门书,被放在显眼的位置;《审判达尔文》的出版使国内书界的反进化论思潮再度升温。

显然,在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市场条件下,经济方面的原因是促使出版商出版此类选题的直接原因。

正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的田松博士所言:“从大众的心理来讲,神秘、未知的东西总是能激发起人类天性中的好奇心。

而不管是人类自身还是自然现象,我们都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讲述这些不解之迷的故事书,肯定会有不少的读者。

只要有卖点,就会有人出。”根据记者平时的经验,以及在京城几家书店所做的随机调查,这些书的确吸引着不少读者的眼光。

“平时无事,读读长长见识,挺不错”,这是很多人的观点。

“从原则上来说,选择叙说各种未解之谜的选题本身并无不是之处。

科学的第一推动正是来自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但是,“这里有一个怎样叙述和引导读者的问题。

如果只是对一些道听途说、半真半假的东西大肆渲染,靠危言耸听来取悦读者,把一些毫无根据的假设和猜测当作科普知识向公众兜售,这就有问题的了。”田博士强调。

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演绎外星人的故事,瑞士“考古学家”冯·丹尼肯称得上无出其右,他的生花妙笔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把一些原本毫无关联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使得他的结论看上去竟然像是事实一般。

对此,考古学界和科学界早有定论。

但他的大作不久前在中国却被重新发现并系统地(前后两辑共计十册)引进了。

编者在为其撰写内容介绍时,有的似乎还能够保持一种中肯的立场:“作者通过造访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广泛搜集文献资料,虚心请教各国专家学者,论证了自己独特而新颖的观点。

即原始时代,在地球之外,存在着一种智能高度发达的生物,作者称之为‘诸神’。

他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地球,向原始人类传授他们的文明,改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社会由蒙昧状态变得文明、进步,使人类变成了一代智慧的新人。

无论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读者可从本书中了解许多有趣的事情和有益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启迪。”有的则对外星文明的存在非常肯定:“本书报道了作者的第四次世界之旅,他描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厄瓜多尔地下隧道体系。

隧道的结构显然表明了它出现于史前时期。

作者还把其上面有引人注目的文字,极富价值的一些昆卡珍宝,挑选出来介绍给大家,而它们肯定都是在大洪水之前制作的。

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中国,作者都碰到了许多足以证实他的观点的事情:外星宇航员曾造访过我们的星球。”一套三本的“探索未知世界丛书”是国内“原创”的伪科普书之一。

不过这里的“原创”大概意思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造”,也就是把一些陈年的小道消息重新剪贴而已。

与冯·丹尼肯这样见多识广的“大腕”比起来,这些“剪贴本”图书显然又差了许多。

就是这样的书,编者(作者?)也敢这样说:“现在你看到的这套丛书,既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道听途说的传言,而是根据发生在世界各地的真实事件编写的纪实性探秘作品,它向你揭示了一个神秘离奇、悬念迭起的未知世界……”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中不难看出在编撰这些伪科普书时,我们的编者采取的是何种态度。

假设你是一个仍无鉴别能力的人,看到这样的书会如何?虽说许多人是抱着“姑且看之”的态度在看这类书,但其流毒之广是显而易见的。

前几天,上海的一家报纸发表一篇题为“金字塔之谜有惊人新说”的报道时,就引用了显然是出自这类书中的有关金字塔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把伪科普书泛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出版社编辑素质的低下或者说纯粹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或许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但伪学术书的流行原因则要复杂得多。

“在我们的主流文化里,有滋生这些奇谈怪论的土壤”,原科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王鸣阳先生告诉记者。

很多开口闭口言必及科学的所谓精英对这些东西非常津津乐道。

“这说明我们对科学的理解,糟糕到了到了什么程度。”谈到伪科普图书泛滥的社会心理原因,王鸣阳的观点显得意味深长:“因为很多人对于中国现实落后深有感触,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浮躁心理,总希望能够迅速改变这种局面,而需要脚踏实地的科学技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追赶上别人的。

急功近利和虚荣心的驱使,很多人就走上了捷径。

于是,传统科技以外的异常现象(不管是真是假)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话题,并期望能由此取得‘振奋人心的成果’。

伪科普和伪学术书的一再流行,也还折射出这种心态吧。”

伪学术著作的大量出现和民间科学家的此起彼伏应该是很关联的。

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的话来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缺乏康德所谓的知性精神,一种不断求索、追求概念严格化、努力探索论证方式的精神。”所以,过剩的想象力就用在了“理论体系”的建构上,这样我们就有很多民间科学家,也就有了很多伪学术著作。

在一本号称“地球人类生命进化的最新假说”的作品里,一位看不出有任何生物学知识背景的作家写出了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来讨论人类的产生、进化和将来。

以作者的想象力,创作现在市场上很流行的玄幻小说,显然是游刃有余的。

整本书,作者对自己这个“新假说”的自豪感洋溢于字里行间。

在后记里有这样的话:“本书的核心观点,比方说地球人类生命由单性进化为复性进化为无性的观点等等,比方说有关梦的三元说的观点,比方说宇宙人类相通的观点等等,该为笔者一家首言,而这些观点所招致的灭顶之灾也罢,千百年后可能会闪耀出金灿灿的荣耀也罢,独饮其痛与独饮其快,当是笔者所义无反顾的。”也许在潜意识里,作者把自己当成了布鲁诺,但是他肯定没有意识到布鲁诺的胜利不是建立在玄想和推测上的。

我们知道,这样的“布鲁诺”不是只有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

可以肯定的是,科教兴国依靠的不会是来自天外的“诸神”,也决不会是张口就谈天论地、洞悉宇宙奥妙的大师。

解读伪科普和伪学术书泛滥的现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应该是大有助益的。

第二,我把我以前回答的内容给你看看,意义在于【质疑精神】,不要被所谓的“未解之谜”欺骗。

问:全能的上帝是否超越自然规律

我回答:上帝是否超越自然规律,永远无法做可靠回答。

我这样分析:

1,如何证明上帝是全能的?

2,如何证明全能是在自然规律之外?

3,如何证明上帝必须全能?

4,如何证明上帝可以不全能?

5,如何证明有超自然规律?

6,如何证明没有超自然规律?

7,如何证明存在上帝?

8,如何证明记载上帝存在的经文是真的?

科学理论之所以称为科学,恰恰在于它能做出一些预言,而这些预言可能被实验推翻。

只有同时满足了“预言”和“证伪”两个条件,才能叫科学。

将以上八个问题代入,试其中一个:

--------如果可以【预言上帝可以全能】又可以【观测实验发现上帝没有全能】,这样就是一个科学理论,可以证明上帝能不能超越自然规律。

但是,我们无法预言上帝真的全能了(看不见),也无法观测实验发现上帝没有全能,所以,无论你说上帝是全能,或者是上帝没有全能,都不是一个科学理论。

如果提出一个理论,而预言永远不可能被实验推翻,则为伪科学。

比如提出理论:世界上一种屁是臭的。

于是收集了全世界的屁,发现都是臭的。

但是无法推翻民科的理论,因为不能证明唐朝的人的屁也是臭的。

此外,也不能预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放一个香的屁。

所以,当一个理论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证伪”的时候,只能叫“见解”,而不能承认是科学事实。

同理,说:【上帝是存在的,但不需要证明,人死了,自然可以证明】也是一种“见解”。

因为无法预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见到上帝,因为也有可能死了见不到到上帝),也无法证伪(无法证明世界上没有上帝,因为即使证明现代没有上帝,也无法证明唐朝没有上帝;证明了地球上没有上帝,无法证明银河系以外上没有上帝),所以说“上帝是存在的”只能是一种“见解”,而不是“科学事实”。

--------既然只是见解,那么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可以剔除多余的见解。

结论:“上帝超越自然规律”、“上帝没有超越自然规律”都是假说,永远无法实验证明,所以永远不可能有任何科学上可靠的回答。

第三,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如果书中有人提出种种奇谈怪论,你可以问他:请提供权威学术期刊的论***证据。

所有的“未解之谜”的作者都是主观和编造,是没有任何证据的,所以他们不可能提供论文。

第四,我们思考:世界未解之谜的内容案例是不是符合逻辑加实证:

从逻辑上看:

1,科学理论必须是自洽的,即本身能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至少要能自圆其说,不能前后自相矛盾。

2,科学理论必须是简明的,不能包含不必要的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也就是说,要符合下面要谈到的“奥卡姆剃刀”的原则。

3,科学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伪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

科学必须能够被证伪,这个说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也引起了很多误解。

有的人以为搞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地去证伪、推翻,还有的人发现自己提出的理论被证伪了,反而高兴地说“这说明我的理论是科学的”!其实你的理论被证伪了,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了,当然也就不是科学的了。

可证伪性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并不是充分条件,并不是非得要去推翻它才叫搞科学研究。

其实人们搞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去证实某个理论的。

4,科学理论必须是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的,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领域中能够适用,而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从经验上看:

1,科学理论必须有可以用实验或观察加以检验的预测,而不只是空想。

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证伪,却从未被证实过,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

3,检验的结果必须是可以被别人独立重复出来的,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做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

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要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