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讲奇闻怪事的故事)爷爷讲奇闻怪事的故事视频 2024-12-22 02:52:45 0 0 乾隆下江南的奇闻异事? 乾隆南巡的目的除游名胜、寻享乐外,还巡视河工海防、体察民情、恩赐各级官员、阅兵祭祀。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也不少,我们略摘一二。 乾隆每次下江南都带着画师,描绘江南的美景,回京以后,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江南四大名园: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和苏州狮子林都在圆明园重建。 “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六次南巡排场一次比一次大,耗费也一次比一次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一次,乾隆到苏州,见灵岩村的梅树长得有一人合抱那么粗,便赞叹不已,当时一位内大臣拔出腰刀假装砍树,乾隆及时制止问为什么,大臣说:“恨这棵树没长在圆明园,让皇帝跋山涉水来看它”,乾隆知道这是在讽刺他,很不高兴但也不好发作。 还有一件,当时纪晓岚任侍读学士士,劝说皇帝,“东南一带已经财力枯竭了,皇上得想办法救济他们啊”, 乾隆大怒,骂纪晓岚说:“朕以为你有才华,才让你掌管四库书馆,其实也不过把你当戏子一样看,你竟敢妄谈国事!以后也有南巡官员谏言,都被惩处。可见,这时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乾隆爱江南美女,每次来都少不了寻花问柳,所以皇后天天和他吵架,乾隆一气之下,便把皇后送返回京。在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中确实有记载,头一天晚上还有皇后的名单,第二天便没有了,可见确有其事。 阅兵也是乾隆南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历代皇帝骑马射箭技术比较强,在乾隆年间,太平日子已久,不论八旗兵,还是绿营兵都过着奢靡的生活,将军喜欢坐轿子而不骑马,士兵喜欢吹箫而不练武,乾隆看见这种场面极为不满,便下令禁止,本想通过阅兵,训练士兵,扭转颓败风气,不料闹出很多笑话,一时成为笑谈。 关于钟叔的故事? 钟叔走了。钟叔去逝的消息不胫而走,其轰动效应在村子里乃至十里八村数十年鲜见。 钟叔的亡灵要在家中停丧三日。村里的人们纷纷前来钟叔家烧纸祭奠亡者,安慰钟婶和其子女;村长忙碌着找人安排后事。停丧期间,除了从钟叔家传出的哭声,村里几乎听不到其它任何声音。村民们都阴沉着脸,待在家里候着。原来准备外出办事、打工的人,纷纷推迟了时日;计划串亲访友的也暂改了期约……走在街上的人也变得礼数有加。偶尔相遇,只是轻声问候一句或相互点头示意。即便爱嬉戏、打闹,哭叫的孩子也突然间变得静默了。就连平常到处乱窜,时不时狂吠几声的狗都不叫了,慵懒地伏在门口、墙角、闭着眼睛,像丢魂似的。人们静待着,只等三天后,钟叔的大殡启动。 说道钟叔,不得不把村中的“往事”叙叨一下。 依山傍水的青草坪是一个古老山村。村子的中央有一棵不知“上千”或“几百年”树龄的大橡树,树围八搂十八拃,树荫森郁,复盖约有半亩地大小。天然形成的“氧吧”,自然成了村中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也是村里集会议事的会场。平日里村民们在此吃饭,盲人在此说唱;外地来村里玩杂耍、卖货的客商也常光顾这里。这里,也是村子里的信息中心。一些国事、村事、家事以及一些奇谈怪事等,像婆媳吵架、家长里短、村外奇闻……均出自这个闲聚场所。 大树不仅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它腾龙一样的横股上挂着一口锃名瓦亮的乌金大钟。这鈡是什么年代,谁人挂上去的无人知晓。曾听一位村里九十多岁的“寿星”爷爷说:“他爷爷的爷爷讲过,清朝年间闹“义和团”时,一伙黄头发、蓝眼珠的洋毛鬼子来到村头,哇哩哇哩地说此处山脉水向好,要在这里征土地,拆民房,盖教堂,进行传教。洋鬼子的嚣张气焰,激起了村民们的共愤。后来,一位后生敲响这口大钟,集齐村民,大火同仇敌忾,一同赶跑了洋鬼子”。 八年抗日期间,后来的钟叔长的虎虎生威,魁梧壮实。他爱打抱不平事,并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当上了村民兵队长。他带领青壮民兵在村西山头树起了“消息树”,十里八村的群众一看见“消息树”倒下,立即转移。在消息树指引下,附近的乡民多次躲过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灾难。村中还设立了明岗暗哨,橡树上钟声一敲响,群众就躲进深山,免遭敌人残害。当时,人们并不知道钟叔的真实名字,只因他经常敲钟召集民兵与群众开会、撤退,就有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字——钟队长。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