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奇闻异事的故事,古代有趣奇闻异事的故事有哪些 2024-12-27 23:35:37 0 0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9、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0、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古代名人贪图安逸的事例? 1、吴王夫差,他继父登位之初,励精图治,大败勾践,使吴国达到鼎盛。在位后期,生活奢华无度,贪图安逸,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夫差自缢。 2、后唐庄宗李存勖建立了“唐”国,史称“后唐”。但他建国之后,就开始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昏昧无知,冤杀大将,宠幸伶人到无可复加的程度,最终被叛军所杀。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写的就是这个事,中心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可在下方交流学习,谢谢阅读! 自古至今有许多人不可貌相的故事有哪些? (一)晏婴:晏子使楚,不使命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他身体矮小,就有意捉弄,在城门处开了个五尺高的小洞,要晏子钻洞进城。被晏子戏道:"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楚王自讨无趣,只得让晏子从城门进去。 晏子拜见时,楚王又嘲讽说,齐国派你来,是因为再没有别人了吗?晏子巧妙回复:我们齐国出访很有讲究,精明能干的使节,就出使那些道德高尚之国;愚蠢无能的,就出使那些不成器之国。我是最愚蠢、无能的人,就到贵国来了。楚国上下一时面面相觑,讶口无言。 设宴接待晏子时,楚王有意安排两名小官绑着一个犯了盗窃罪的齐国人上来,问: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晏子机智作答: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枳。爱劳动的齐国人,到楚国为贼,不过是水土不同罢了。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好苦笑收场。 这就是晏婴晏子(字平仲),公元前578年生于夷维(今山东高密)。尽管他容貌很丑,"长不满六尺",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与管仲齐名,是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元老,任上大夫,辅政长达50多年,为齐国昌盛立下赫赫功劳,还著有《晏子春秋》留世,78岁时逝去。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