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避险知识百科-大雨避险知识百科图片 2025-01-12 02:03:01 0 0 暴雨来临如何避险? 暴雨来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自身安全: 1. 预防雷电:避免在室外、树下、高压线下等容易遭受雷电伤害的地方停留。如在室外,请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如建筑物、汽车内等。 2. 避免洪水:如果您住在低洼地区,提前了解当地的防汛设施和紧急转移路线,以便在洪水发生时及时避险。如有必要,将贵重物品提前转移至高处。 3. 保护个人财产:在暴雨来临前,检查房屋和门窗是否牢固,确保容易受洪水影响的物品已妥善安置。 4. 避免山区或低洼地区:如果您计划在山区或低洼地区出行,请关注天气预报,确保在暴雨发生前及时返回安全地点。 5. 佩戴雨具:携带雨衣、雨伞等雨具,以防止雨水进入衣物和身体。 6. 关闭水电气:暴雨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水电气,以防止意外事故。 7. 注意交通安全:暴雨期间,道路积水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尽量避免出行,如需出行,请减速行驶,密切关注路况。 8. 避免涉水:暴雨过后,积水区域可能存在触电、跌倒等安全隐患。请避免涉水,尽量选择干燥的道路行走。 9. 注意饮食安全:暴雨可能会导致水源污染,因此在暴雨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尽量避免直接饮用生水,使用滤水器过滤后再饮用。 10. 保持通讯畅通:在暴雨期间,保持手机电池充足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联系到救援人员或亲友。 总之,在暴雨来临之际,要保持警惕,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暴雨避险防御指南文案? 下面是一份暴雨避险防御指南的文案: 标题:暴雨避险防御指南,守护您的安全 正文: 在暴雨来临之际,正确的避险和防御措施能够保护您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指南,帮助您有效抵御暴雨洪灾的威胁: 提前了解天气预报: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掌握降雨情况和预警信息。及时了解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危险,做好应对准备。 做好居住环境的防水工作:检查房屋的排水系统和屋顶是否完好,确保排水畅通,防止雨水渗透进屋。可以在窗户、门缝等处涂抹防水胶以防止漏水。 避免涉水行走:暴雨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涉水行走。如果必须外出,请选择安全的路线,避免走过深水区、下水道等危险区域。 注意防雷避雷:暴雨天气常伴有雷电,避免在室外高地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以免成为雷击的危险区域。在室内也要避免靠近窗户、水龙管等导电物体,确保个人安全。 保持通讯畅通:事先将紧急救援电话保存在手机中,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联系救援部门。同时,与亲友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告知自己的安全状况。 储备应急物资:准备一些应急物资,如食物、水、药品、保暖衣物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备好一些应急用品,如手电筒、手机充电器、急救包等。 注意防范山洪和滑坡:如果您居住在山区或附近,特别要注意山洪和滑坡的风险。遇到暴雨时,尽量远离山区和陡坡,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不要搭乘危险车辆:在暴雨期间,尽量避免乘坐危险车辆,如水浸过轮胎的车辆、水位较高的交通工具等。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确保自己的出行安全。 暴雨天怎样避险自救? 1.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注意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或网络等渠道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最新消息。 2.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当低楼层住户有积水侵入室内时,立即切断所有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关闭各级燃气开关,避免燃气泄漏。 3.低楼层的人员应立即做好转移的准备。如果水暂时没有漫进单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人员转移的准备,整理需要携带转移的物资。 4.提前备好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老弱病人等需提前进行转移。如果可能,申请借住到高楼层的邻居家中。如果不便,可以暂时在高楼层过道、楼梯上进行安顿。 5.在家中备用一些食物,如饼干、方便面等。如果家中有游泳圈、充气艇、哨子、手电等物品,可带在身边。可随身携带水果刀、打火机、创可贴、外用消毒药物、抗生素以及家人日常使用的药物等。如果有救助用的绳索之类的,也一并带好。 6.在社区的组织下,可以组织起一个善于使用工具的团队,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设施。 个人户外和城乡公共区域的自救 当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在判断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一、寻找稳固的高地 1.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2.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二、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1.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2.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 3.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 4.避免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不要靠近有旋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深井、地坑等危险区域,切忌冒险涉水。 5.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 6.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7.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和临时搭建的建筑工棚、围墙等。 8.远离山坡,雨太大可能会造成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 9.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 10.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以及汽车后面,水冲下来,连车带水撞倒,会很危险。 11.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涉水很容易受伤滑倒。 三、远离电力设施 1.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远离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2.远离电线和绳索状的物品。 3.远离电闸、配电箱。 4.避免站到露天的高处,避免雷击。 返程路上遇暴雨如何避险? 在返程路上遇到暴雨时,首先要确保安全,避免驾车行驶。如果必须行驶,要减速慢行,维持车距,注意避让行人和其他车辆。同时,开启车灯和雨刷,保持视野清晰。 如果车辆被困在淹水区域,应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并避免下车行走。在遇到暴雨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暴雨避险了以后家中牲畜怎么办? 一、暴雨过后“五及时” 养殖场一方面要积极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做好灾后自救。 (一)及时转移受灾畜禽。 立即开展圈舍畜禽监测与巡视,对一时难以修复但仍有倒塌危险栏舍的畜禽和受淹的畜禽,迅速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圈舍要加强通风换气和增加垫料,待舍内清洁干燥后再转入畜禽。 (二)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迅速清除受淹畜禽圈舍内溺死的动物尸体,及时淘汰处理泡水严重和体质虚弱的低龄家禽,防止畜禽尸体腐烂发臭和病菌扩散,避免引起疫病流行。及时处理场区污泥及粪便,防止病菌传染和寄生虫虫卵发育。加强灭蝇、灭鼠和驱虫,减少疫病传播途径。 (三)及时处理霉变饲草料。 尽快检查库房储存饲草料及青贮池贮存青贮饲料的雨淋、水泡等情况,做好淋湿后饲料晒干与脱毒,对霉变饲草料及饲料原料要作销毁处理,防止畜禽中毒、生产性能下降和畜产品品质受污染。 (四)及时开展环境消毒。 对过水畜禽圈舍先清扫后消毒,消毒应包括畜禽圈舍周围5米内的地面及畜禽舍外墙面;运送畜禽粪便的道路、粪堆等地面可用强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进行清洗、喷洒。加强畜禽饮用水的消毒,可用漂白粉等氯制剂消毒,以防止饮水不洁导致畜禽肠道疾病的发生。 (五)及时做好疫病防控。 水淹后极易造成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特别要注意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球虫病、结核病及中毒病、胃肠道传染病等动物疫病,可根据疫情情况进行紧急免疫,及早预防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适时调整饲料配方,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性添加剂,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降雨间歇“五加强” 最近几天降雨减少,养殖场户要抓住“窗口期”,切实做好除险加固和物资储备。 (一)加强排查检修。 对场区防雨排涝设施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对危险薄弱地方再加固加高,防止雨水聚集、饲草料库房和青贮池进水及圈舍浸水倒塌。加强用电安全排查,禁止水电同路,防止触电等安全事故。清除栏舍周边特别是排水沟里的污水、污物,保持环境整洁与排水畅通。及时检查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如有漏排等情况出现及时修复。 (二)加强物资储备。 储备足够应急饲料、饲草;准备好防水沙袋、抽水机、应急照明设施、动物防疫消毒液和消毒机械,储备应急疫苗、药品等其他物资。落实高燥临时安全备用场所,建立畜牧生产“安全岛”。 (三)加强培训指导。 总结抗洪防汛经验教训,调整优化汛期畜牧生产预案,加强职工防洪应急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洪抗洪能力。TMR、运料车等畜牧机械尽量不要停放在室外,应用防雨布遮盖。 (四)加强核心保护。 对种畜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确保核心群、保护群饲养在安全圈舍;紧急时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及时转移人员、转移畜禽,确保人员安全,减少畜禽伤亡。 (五)加强值守响应。 严格执行每日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24小时手机畅通和休息日在岗值班,及时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信息,牢记救援电话,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第一时间现场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八项措施帮您快速恢复畜禽养殖生产 (一)积极落实防洪措施 密切关注汛期气象变化,加强重大天气变化的预判,充分利用近期晴好天气,定期对场内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许多畜禽养殖场依山而建,或是建在比较低洼的田间,要防范山体滑坡和雨水倒灌。尽快疏通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畜禽栏舍内外的积水,以减少蚊蝇滋生。对低洼处的生产设备、劳动工具等尽可能转移到地势较高处。根据天气预报资料,做好应急预案,贮备一定量的饲草饲料、药品及防洪设备等物质,必要时提前将畜禽转移至安全处饲养。 (二)及时修复建设畜禽养殖设施 要及时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防止屋面漏雨或墙体受雨水长时间浸泡发生的坍塌。如重新建场,畜禽圈舍应建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地势高燥和没有污染物污染的地方,圈舍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减少洪涝灾害时对畜禽生产的危害。为避免触电等灾害事故,水灾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组织人员对畜禽栏舍、围墙、粪污处理场及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对已损坏的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加固与更新,做到不漏电、不漏雨,不积水。对粪污处理场要采取防溢流措施,防止粪便污水随雨水直接流进江河。 (三)做好畜舍及环境的清理消毒 及时清除畜禽圈舍及周边溺死的动物尸体、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污泥、粪尿及杂物等。对过水地带畜禽生产场所及周边环境、生产工具进行全面彻底冲洗,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要定期开展杀蚊灭蝇及灭鼠工作,以减少通过蚊虫、老鼠等传播疫病的机会。对于死亡畜禽的尸体要及时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清扫后的粪便及污物、杂物等要进行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进行消毒处理。清理消毒后的栏舍要加强通风换气,待舍内干燥后,方可转入畜禽。 (四)调整畜禽存栏结构 对体弱、伤残、病情较重的受淹畜禽要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要根据畜禽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适时出栏或转栏,减少单位面积舍内畜禽饲养数量,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畜禽因个体产热上升而提高舍内温度,造成热应激。适时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调入畜禽,做好灾后畜禽补栏补养工作。鼓励转变生产方式,按标准化的要求,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五)确保畜禽饲料的安全 加强对灾后饲料的管理,防止霉变饲料对畜禽造成危害。将饲料保存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地方,抑制霉菌生长。因洪涝而造成的霉变饲料不能饲喂畜禽。对采取湿料或液态饲料饲喂的畜禽,由于湿料或液态料极易腐败变质,应保持料槽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剩余饲料,保证日粮的新鲜。 (六)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经历了洪灾恶劣环境的畜禽,体质下降。在灾后高温高湿的饲养条件下,容易感染发病。因此,务必要加强畜禽舍的通风换气和防暑降温,全封闭的栏舍要充分利用冷风机、抽风机和湿帘等机械设备,降低舍内温度,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栏舍可在屋顶或舍内安装喷淋、喷雾设施,充分利用当地深井水降低舍温,给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注意畜食饮水安全,凡被洪水污染的水井不可直接作为畜禽的饮用水,可采取抽空排尽的办法,让其重新渗入干净的井水,再经漂白粉消毒后,方可作为畜禽的饮用水。对于牛羊等放牧畜禽,要求放牧前要让其充分饮水,以防放牧时饮用被污染水导致生病。注意不要在被洪水淹没的草地上放牧。要饲喂适口好、易消化的饲料,适当提高饲粮中的能量浓度,在饲料中可添加适量小苏打、氯化钾、维生素C和益生菌等。增加饲喂次数,上午饲喂时间可提前2小时喂料,晚上也应适当推迟饲喂时间,高温时段尽量少喂或不喂。要加强畜禽监测与巡视,仔细观察畜禽活动、粪便等状况,如有异常应尽快治疗。 (七)加强主要疫病综合防控 高温季节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副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禽出败等疫病的高发期,应密切监测并预防此类疫病的发生,同时做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切实按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未进行免疫的,及时补免。但应注意选择清晨和天气相对凉爽的时间进行免疫,减少免疫应激。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也是各类寄生虫病多发时期,要加强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监测与防治,特别要加强放牧牛羊体外寄生虫的防治,根据寄生虫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效广谱驱虫药物科学驱虫。 (八)完善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场应主动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风险并及时处置,有效防止疫情扩散。严禁发病猪和感染猪进入运输、销售、屠宰环节,切实阻断非洲猪瘟传播。做好引种检测,切断非洲猪瘟经引种造成的传播。强化养殖场人员、运输车辆、物资、饲料等各个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要做好生猪养殖环境的监测与消毒工作,雨后及时对猪场周边环境和道路进行消毒,对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酸化和消毒处理,及时做好灭鼠、蚊、蝇和防鸟等工作,以消除环境与水源污染的影响。严格分区布局和物理隔离管理,完善全覆盖非洲猪瘟采样检测、分区分级管理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形成“一场一策”的有效防控格局。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