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百科知识-医疗体制百科知识大全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是: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建立起各级各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是医疗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包括药品的生产、流通、价格管理、采购、配送、使用。近期重点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09年3月,中国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居民不分地域、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中国基本医疗制度改革概括?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限于近乎崩溃的国民经济与薄弱的财政基础,各地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就医需求难以满足。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迎刃”人口大国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城镇职工获得基本医疗保障。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开始探索合作医疗制度。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三种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实现广泛覆盖。

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了建立新型医疗保障制度阶段。此后的20年,中国先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又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参保人全覆盖。

中国用短短20年的时间,建立较为完善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的目标,取得许多国家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医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释放医疗红利,从医疗保障基础入手,为人民群众减轻压力。

2018年3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信息一体、集权管理,改变医保领域原有的“九龙治水”现象,开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新征程:

——冠脉支架降价93%,首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冠脉支架均价进入“千元时代”;

医疗体制百科知识-医疗体制百科知识大全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2018年以来,国家连续3年调整药品目录,纳入433种新药、好药。

从常态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到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从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到巩固医保基金监管高压状态,从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到提高医保公共管理服务能力,中国医保改革正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正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其他保障措施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飞跃,通过不断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共享医保改革成果。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时间?

中国医疗改革从1985年已经开始了,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第二阶段:2009年~2019年,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深化

第三阶段:2019年~ ,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酝酿

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

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和就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