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探讨巨人的故事_奇闻探讨巨人的故事视频

古代人生孔子身高几何?

在古代传下来的孔子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个面相和蔼的小老头。不过,画像上略显佝偻的孔子多半是后世画师杜撰出来的,因为真实的孔子十分英武不凡。

根据司马迁所著的《孔子世家》可知,“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长人”就是高大的人,九尺六寸以西汉度量衡来看可折算成221公分。在那个老百姓不习惯喝牛奶的年代,两米多高的孔子简直是巨人般的存在。

我们知道,古人对美男子的要求很高,其中必备的一个标准就是“七尺男儿”。用汉朝的度量衡来计算,七尺大约为162公分,这应该是当时男性的平均身高。通过统计数据可知,现代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约为167公分,“七尺男儿”显然比这个标准更低。

然而,即便是在平均身高比古代高出五厘米的情况下,姚明、穆铁柱这样的大个子仍要让大部分人“仰视”,哪怕在普遍人高马大的NBA里他们的身高也属凤毛麟角。那么,在平均身高不足一米七的古代,人们在看到221公分的孔子时,会露出怎样的表情呢?

古人的知识面远比现代人狭窄,所以“少见多怪”的古代文人往往会将某些奇闻大书特书。孔子的身高,在当时为什么没有成为博人眼球的噱头,这便是费解之处。在先秦时代的文献中,我们根本找不到“孔子长九尺六寸”的记载。

子贡、宰予等门徒在老师过世后,准备将老师打造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人”。在他们的造神计划中,势必要美化老师的形象。假如孔子的身高的确超过了两米,这两名弟子为何会忽略这个能让老师形象更高大的特征呢?

显然这是不可思议的。

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就是孔子根本不像司马迁所说的那样,是身高九尺的“东周小巨人”。

那么,“身高九尺六寸”这一信息,是谁伪造出来的呢?

可能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子贡等人,但当时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流传出来,可见子贡等人作为圣人门生,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还是有的。

孔子的身高被拉长,应该是圣人过世几百年后的事。从《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这部史学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汉代的儒生已不再有诚实这项美德,他们根本不会对说出来的话负责任,夸大其词成了普遍现象。

“孔子母徵在游于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他们说他的头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他为长人。”

从这段杜撰出来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非常浓厚的方士文化痕迹。

显然,这些都是汉初儒生的异想天开之作。司马迁先生是个严谨的史官,所以他自不可能把孔母与“黑帝”之间不清不楚地勾当写进史料。不过,司马迁却仍沿用了里面关于孔子身高的说法。就这样,儒生们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化身为史料中的正言。

更夸张的远不止此,我们且来看看孔府里收录的一份材料:“先圣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这里面的“围”,是怎样的计量单位呢?《辞海》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亦指两臂合抱的长度。”

显然,“两臂合抱”在形容腰围时是不适用的,所以这里的“围”应该是“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笔者的手掌属平均水平,合指之围的长度大约为三十五公分,就算古代男人普遍身量短小手指短粗,起码也有三十公分。所以,“十围”所指代的含义,至少有三米!

三米多的腰围,难道孔圣是日本相扑运动员的始祖?结合他两米多高的身高,其体重岂不是早已超过三百公斤?虽说文章始终在质疑“九尺六寸”这一点,但笔者也不能排除孔子真的形象高大的可能。但以当时男人的普遍身高来说,孔子拥有221公分的身高显然可能性较低。

其实,这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就在于,真正具备道德修养的孔子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外表和长相,而看重品行方面的修为。偏偏那些后世儒生夸大其词,刻意美化先圣的外在形象,把好端端的小老头塑造成两米高水桶腰的怪物。

南派三叔为什么会对盗墓的事情这么清楚?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可以说是这些年最火爆的盗墓题材的小说,甚至已经隐隐有超越盗墓鼻祖小说《鬼吹灯》的迹象。无数读者都被《盗墓笔记》里面那一个个惊险,刺激,新奇的故事给吸引的同时,也总会产生一个疑惑,南派三叔是都去盗过这些墓吗?为什么他对盗墓的事情可以这么清楚?其实啊,这全靠他平时的积累,和他那强大的想象力。

南派三叔的盗墓系列作品《盗墓笔记》《老九门》《沙海》《葬海花》等等,每一本都是围绕着盗墓来展开描写的,而且每一本之间都互有牵连,甚至里面的同一个墓,会被重复写几次,而每次所遇到的情况却又都可以不一样。对于他这样强大的想象力,真的很令人羡慕。但是一个人光有想象力,而完全没有事实基础来支撑自己的想象,那就等于打胡乱说,整个故事也会混乱不堪,没有逻辑了。所以,到底南派三叔为什么会对盗墓的事情这么清楚呢?不外乎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南派三叔从小就很爱听各种鬼怪奇谈。

南派三叔原名吴磊,他现在也不过才三十出头,要说有多少阅历,其实也并没有比同龄人多多少。而且小时候因为说话有点口吃,不大受小朋友们的喜欢,所以他也没什么朋友。孤独的他平时就喜欢缠着家里的奶奶和叔叔,让他们给自己讲一些故事,特别是什么鬼怪的,奇闻的,越是稀奇古怪的故事,他越是听得津津有味。这为他打下了第一个基础,拥有对这类事物的好奇心。

第二点:南派三叔特别喜欢读书和写作,能积累很多相关知识。

正是因为南派三叔从小朋友不多,有点自闭,所以他就有特别多的时间。而这些时间,都被他拿来用在了看书上,特别是这些奇奇怪怪的书。看完书他又特别喜欢写作,在他成名之前,据他说他曾写过几千万字的未发表的小说,常学常练,自然能让他有更好的积累。

第三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鬼吹灯》已经有了完整的模板。

之前就有很多人说《盗墓笔记》是模仿的《鬼吹灯》,是占了后者的便宜,才能可以有现在这么火。虽然《盗墓笔记》更注重的是写各种机关玄术,与《鬼吹灯》更着重写各种精怪有所区别,但是在《鬼吹灯》已经奠定了盗墓类题材的写作大背景和框架的情况下,南派三叔再要写这样的小说,相比而言就要容易的多。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功。

第四点:信息化的时代,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百度(当然啦,更多的是去查阅各种古籍资料)。

几乎所有的作者,在写任何题材的小说时,都会有需要进行查阅典籍的行为,越是这种需要想象力的,就越需要去查阅相关方面的各种书籍,就好比写医生的要去医院体验生活,写科幻的要学很多物理化学基础。而南派三叔小说中的很多历史人物,遗迹,甚至是古墓,都是真实存在的。他只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和扩充,让这些事件都变得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

第五点:南派三叔最大的天赋,拥有极为出色的想象力。

有的人,天生就是靠天赋吃饭的人,你真的是羡慕不来。他们在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领域,拥有着极出色的天赋,靠着他们那极为细腻敏感的思维,可以轻而易举且非常出色的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而南派三叔恰好就是这样的人。他在盗墓题材这一类小说上的想象力,真的是让人望而生畏,完全比不了。

如大家所见,正是因为有了上面这些因素,才可以造就出一个如此了解盗墓行当的南派三叔。这也侧面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容易,如果不付出极大的努力,就别做这样的白日梦了。

为什么霍去病的骑兵可以碾压游牧民族?

在汉朝建立以后,北方的匈奴成为汉朝的主要敌人。他们经常对汉朝进行袭扰,严重危害了汉朝的安全。汉高祖刘邦企图消除这个威胁,亲自率领汉军对匈奴进行反击。但是,刚经历过长期战争的汉朝,满目疮痍。以步兵为主的汉军,在机动性上根本就不是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军队的对手。汉高祖刘邦还因为轻敌,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在白登被困七日,险些遭遇不测。

在此之后,汉朝采取和匈奴和亲的策略。即便是这样,匈奴依然不时对汉朝边境进行袭扰。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修生养息,大力发展生产,积存了大量的财富。为了建立强大的骑兵,鼓励公私养马,造成了“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公家养马达到四十五万匹。这样,汉武帝接收汉朝的时候,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增强,已经具备了对匈奴发动反击的条件。

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和横扫匈奴的霍去病。

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扫平匈奴。从马邑伏击开始,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但是,在反击战的初期,汉军败多胜少,根本就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汉武帝经过考察,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汉军的那些老将,因循守旧,不能适应新的战争形势。于是,汉武帝大胆提拔年轻有为的将领担当重任。在这些将领中,佼佼者就是卫青和霍去病。

在汉武帝的对匈奴的进攻中,前五次进攻取得的战果是最辉煌的。这五次战役,将匈奴的势力赶到了漠北,让匈奴遭受了重大的损失。霍去病是在第三次战役时就崭露头角的,当时他率领八百精骑,脱离大军,直入匈奴纵深数百里,杀虏匈奴两千余人,这个时候霍去病才年仅十八岁。

从第四次战役开始,霍去病已经成为汉军的主力将领。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统帅骑兵主力,攻击匈奴。霍去病在第四次战役中,采取迂回包抄,长途奔袭的战法,肃清了河西的匈奴主力,迫降了浑邪王。

而在第五次战役时,霍去病再次率领五万精骑,深入漠北,寻求匈奴主力决战。这一次战役中,霍去病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在漠北大破匈奴的左贤王。霍去病一直追击到狼居胥山,祭告天地而还。这一仗,霍去病歼灭匈奴七万多人。

我们可以看到,霍去病在与匈奴的作战中,能够带领大规模的骑兵集团,采取大迂回包抄,深入奔袭的战术,屡屡重创匈奴。那么,霍去病的骑兵集团有那些特色,能够让他采取这样的战术,还屡屡得手呢?

二、汉军和匈奴军本身具备的优缺点。

匈奴是汉朝历代的心腹大患,所以每一代汉朝的君王都很重视对匈奴的策略。在汉文帝的时候,大臣晁错就向皇帝上书,对如何应对匈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晁错分析匈奴和汉朝军队的长处和短处时,指出了汉军的长处:

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

晁错分析指出,汉军的长处是在中原地带,采取正规战术作战。在平原地带,汉军采取自己稳固的阵型,以多兵种配合作战,发挥自己在兵器、盔甲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匈奴进行步兵对抗作战。在这些方面,是匈奴无可抗衡的。如果在这种状况下,匈奴必败无疑。

但是,晁错也指出了匈奴的优点。他在对照汉军的优点后,指出了匈奴军队的长处: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匈奴的长处在于军队的马匹精良,人种的吃苦耐劳,骑射技能超越汉军。我们从这些长处可以看到,匈奴正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采取了机动作战,这才使得汉军顾此失彼,被动防御。

三、汉武帝时期重建的骑兵兵团。

晁错的时候,汉朝由于正在修生养息的阶段,所以只得采取和亲的办法争取时间。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对匈奴反击的准备。汉武帝开始了反击匈奴的行动。

但是,在初期的作战中,汉军并不顺利。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攻守的形势也不同了。晁错向汉文帝上书的时候,汉朝还是处于防御时期。在那个时候,在中原作战,晁错所说的汉军的优势还有可能发挥。现在,战争转入了匈奴的区域,汉军的优势就很难发挥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匈奴的优势也被汉朝强大的经济给抵消了大半。由于汉朝实行马政,已经有了巨大数量的战马。虽然素质还比不上匈奴的战马,但是在战争中已经可以发挥作用。

而骑射技术,汉武帝专门训练了一批骑士,这些骑士中的佼佼者就是卫青、霍去病这些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被汉武帝当做新一代的将领培养并派到军队,担当重任。

剩下唯一比不上匈奴的,就是匈奴人“风雨罢劳,饥渴不困”的特点了。在这一点上,汉军中虽然也有一部分人能够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在整体的素质上比起匈奴人来说还是有所逊色。

针对这种情况,汉武帝重新整顿了自己的骑兵部队。而这支重整后的骑兵,就交给了在战争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霍去病。

四、霍去病率领骑兵的特点。

汉武帝在发现原本的骑兵部队不能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后,就决定重整骑兵部队。这是因为,在匈奴的控制区作战,就必须要适应作战区域的形势。要压制消灭匈奴的骑兵,就必须使用汉朝自己的骑兵。

在当年晁错向汉文帝上书的时候,就向汉文帝提出过组建新式骑兵部队的建议,他说: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汉文帝同意了晁错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在汉文帝的时候,汉朝就开始组建新型的骑兵军队。这支骑兵以匈奴投降来的人员为骨干,加上汉朝的优秀骑士组成的。这支骑兵就是霍去病率领的骑兵部队的前身。

霍去病率领的骑兵,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八百人。在第一次出击后,十八岁的霍去病就展现了他的超凡军事能力。在此之后,汉武帝以他为骠骑将军,专门让他带领骑兵部队。在河西之役的时候,霍去病率领的骑兵已经达到万人。到最后漠北之战时,霍去病的骑兵达到了五万人之多。

这些骑兵的来源就如同晁错所说,主体是匈奴的降人,甚至还有霍去病抓的俘虏。这样一来,霍去病的骑兵就综合了汉军和匈奴军的所有长处,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它不但装备精良,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制造出来的兵器甲胄。而且具有汉军特有的纪律性,令行禁止。它的马匹都经过精选,能够承担战争的需要。它的人员又具有吃苦耐劳,不惧风雨,不怕饥渴的特色。而且由于军队中有大批的匈奴人,他们熟知地理,对战区的地形了如指掌。

最后,是它的统帅,年轻无畏的将领霍去病。他拥有名将一切的优点,勇敢无畏,敢于深入敌人纵深,大胆包抄迂回敌军,以大规模的包围战歼灭敌人。他是古代闪电战的开创者。在汉武帝的嘉奖诏书中写道: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

从诏书的“躬将所获荤粥之士”,就可以看到霍去病的骑兵部队的特点。霍去病能够收服降服的匈奴人为己用,并且得到他们的誓死效忠。这种才干,足以彰显霍去病的才能和个人品质了。

结语:

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部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汉朝多少年无数人的心血结晶。在汉文帝的时候,为了对付匈奴,汉朝就采取了晁错的建议,以匈奴方面的几千降人,加上挑选的汉军骑士,组建了新型的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军队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战争的胜利,越来越发展壮大。这和它的优秀将领霍去病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他在战争中指挥他们,以战养战,不断加以补充人员。从刚开始的八百人,到一万人,等到霍去病接受浑邪王投降后,更是发展到了五万人。

这支骑兵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具备了汉军和匈奴军的一切长处,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它拥有精选的人员和马匹,具有当时最精良的武器和甲胄,在优秀的统帅霍去病的指挥下,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正是有了他们,汉武帝才可能横扫匈奴,取得了对匈奴反击战的胜利。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